第二章來一場記憶革命,徹底挑戰你的記憶力(2 / 3)

記憶指標的這四個方麵是相互聯係的,也是缺一不可的。忽視記憶指標的任何一個方麵都是片麵的。記憶的敏捷性是提高記憶效率的先決條件。隻有記得快,才能獲得大量的知識。記憶的持久性是記憶力良好的一個重要表現。隻有記得牢,才可能用得上。記憶的正確性是記憶的生命。隻有記得準,記憶的信息才能有價值,否則記憶的其他指標也就相應地貶值。記憶的備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有了記憶的備用性,才會有智慧的靈活性,才能有隨機應變的本領。

衡量一個人記憶的好壞除了上麵這四個指標外,記憶的廣度也是記憶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

記憶的廣度是指群體記憶對象在腦中造成一次印象以後能夠正確複現的數量。

譬如,先在黑板或紙板上寫出一些詞語:鋼筆、書本、大海、太陽、飛鳥、學生、紅旗等,用心看過一遍後,再進行複述,複述的詞語越多,記憶的廣度指標就越高。測量一個人記憶的廣度,典型的方法就是複述數字:先在紙上寫出一串數字,看一遍後,接著複述,有人能說出8位數字,有人能說出12位,有人則隻能說清4~5位,一般人能複述8~9位。說得越多,當然越好,但這隻代表記憶的一個指標量。

總之,衡量記憶的好壞,應該綜合考量,而不應該強調某方麵或忽視某方麵。

記憶學堂:

有人做了一個實驗,要求分為兩組的小學一年級、初中二年級和高中二年級的學生記住某個相同的材料。一組要求它逐字逐句背出來,一組要求意義記憶,即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積極思考、分析加工,將新舊知識進行係統比較,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實驗結果,在逐字逐句記憶方麵,小學生領先(記住了72%),初二學生次之(記住了55%),高二學生最差(記住17%),但是在意義識記方麵情況正好相反,小學生記住28%,初二學生45%,高二學生83%。就是說兒童機械識記比成人好,而成人意義識記比兒童強。機械識記主要是依靠機械重複而進行的識記,以理解為基礎的意義識記在全麵性、速度、正確性和鞏固性等方麵,比機械識記好。

掌握記憶規律,突破學習瓶頸

多見而識之。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

減負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熱門話題,雖然減少課業量是一種減負方法,但掌握記憶規律,按記憶規律學習應該是一種更好的辦法。

掌握記憶規律和法則就能更高效地學習,這對於青少年是十分重要的。記憶與大腦十分複雜,但並不神秘,了解他們的工作流程就能更好地加強自身學習潛質。

人的大腦是一個記憶的寶庫,人腦經曆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和情緒,練習過的動作,都可以成為人們記憶的內容。例如英文的學習中單詞、短語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內容都是通過記憶完成的。從“記”到“憶”是有個過程的,這其中包括了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四個過程。

所謂識記,分為識和記兩個方麵。先識後記,識中有記。所謂保持,是指已經識記過的材料,有條理地保存在大腦之中。再認,是指識記過的材料,再次出現在麵前時,能夠認識它們。重現,是指在大腦中重新出現對識記材料的印象。這幾個環節缺一不可。在學習活動中隻要進行有意識的訓練,掌握記憶規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記憶力。

對於青少年學生來說,對各科知識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定律以及其他工具性的基礎知識的記憶,更是必不可少。因此,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既要進行知識的傳授,又要注意對自己記憶能力的培養。掌握一定的記憶規律和記憶方法,養成科學記憶的習慣,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記憶有很多規律,如前麵我們提到的艾濱浩斯遺忘曲線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規律,我們可以根據這種規律進行及時適當的複習,適當過度學習,以使我們的記憶得以保持。同時,也不可以一次記憶太多的東西,這就關係到記憶的廣度規律。記憶力的廣度性,指對於一些很長的記憶材料第一次呈現給你,你能正確地記住多少。呈現的越多,你的記憶力的廣度就越好。記憶的廣度越來越大,記憶的難度就越來越大。如果你能記住的數字長度越長,你的記憶力的廣度性就越好。

美國心理學家G·米勒通過測定得出一般成人的短時記憶平均值。米勒發現:人的記憶廣度平均數為7,即大多數人一次最多隻能記憶7個獨立的“塊”,因此數字“7”被人們稱為“魔數之七”。我們利用這一規律,將短時記憶量控製在7個之內,從而科學使用大腦,使記憶穩步推進。

除此之外,記憶還有更多的規律可以遵循,我們將在第五章仔細分析記憶規律。

綜上所述,記憶與其他一切心理活動一樣是有規律的。在學習中,學生要積極遵循記憶規律,使用科學的記憶方法去進行識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增強學習的興趣。

記憶學堂:

鮑爾(G·Bower)實驗證明:材料組織程度超高,信息越容易被提取。高度組織起來的材料記憶最好。他在實驗中要求被試在一定的時間裏記憶單詞,結果表明:以層次形式呈現單詞的被試,能回憶起呈現單詞的65%,而隨機呈現單詞的被試隻能回憶起呈現單詞的19%。

改善思維習慣,打破思維定式

不記則思不起

——宋代理學家張哉

思維定式就是一種思維模式,是頭腦所習慣使用的一係列工具和程序的總和。

一般來說,思維定式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它的形式化結構;二是它的強大慣性。

思維定式是一種純“形式化”的東西,就是說,它是空洞無物的模型。隻有當被思考的對象填充進來以後,隻有當實際的思維過程發生以後,才會顯示出思維定式的存在,沒有現實的思維過程,也就無所謂思維的定式。

思維定式的第二個特點是,它具有無比強大的慣性。這種慣性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新定式的建立;二是舊定式的消亡。一般來說,某種思維定式的建立要經過長期的過程,而一旦建立之後,它就能夠“不假思索”地支配人們的思維過程、心理態度乃至實踐行為,具有很強的穩固性甚至頑固性。

人一旦形成了習慣的思維定式,就會習慣地順著定式的思維思考問題,不願也不會轉個方向、換個角度想問題,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種愚頑的“難治之症”。

比如說看魔術表演,不是魔術師有什麼特別高明之處,而是我們的思維過於因襲習慣之式,想不開,想不通,所以上當了。比如人從紮緊的袋裏奇跡般地出來了,我們總習慣於想他怎麼能從布袋紮緊的上端出來,而不會去想想布袋下麵可以做文章,下麵可以裝拉鏈。

青少年一旦形成某種思維定式,必然會對記憶力產生極大的影響。因為,思維定式使學生以較固定的方式去記憶,思維定式不僅會阻礙學生采用新方法記憶,還會大大影響記憶的準確性,不利於記憶效果和學習成績的提高,例如,很多人都認為學習時聽音樂會影響學習效果,什麼都記不住,可事實上,有研究表明,選好音樂能夠開發右腦,從而提高學習記憶效率。因此,青少年在學習記憶的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

那麼,如何突破思維定式呢?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突破書本定式

有位拳師,熟讀拳法,與人談論拳術滔滔不絕,拳師打人,也確實戰無不勝,可他就是打不過自己的老婆。拳師的老婆是一位不知拳法為何物的家庭婦女,但每每打起來,總能將拳師打得抱頭鼠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