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觀察
於是,逐漸落伍的經濟模式,加上之前的幾個bug,導致榮信達培育藝人過程中漏洞百出。如蔣夢婕在聲明中提到,她對公司為其安排的演藝工作的知情度不夠,甚至公司對緋聞都不做任何維權和危機公關。
M先生還補充道,榮信達的經紀團隊屬於散養型和放養型。“也許是人員配備的問題,他們對藝人沒有合理規劃,更沒有係統安排,對藝人缺少形象包裝,忽視演員個性,很多藝人定位模糊。太多承諾的事項都沒法給藝人實現,甚至宣傳費都要直接從藝人本身收入中扣除,而且還沒有具體明細去向。”
另據知情人透露:“有的藝人沒有辦法,隻能自己接戲,但接了戲自己打理之外,公司還要求分錢。”另外,榮信達為了杜絕藝人被經紀人帶走的現象,公司將每個藝人的經紀分幾個階段,“負責前期銷售、找戲簽合同的是一個人,進組拍攝、管理日常工作的是一個人,後期宣傳又是另一個。”
解約藝人契約精神受質疑,榮信達還有沒有救
往日輝煌雖然已成為過去,但是,如今處在風口浪尖的榮信達是否還有轉機?公司的出路在何方?
圈外人詬病榮信達,業內人更看重契約精神
對於最近接連的榮信達解約事件,大部分網友吐槽的點是“離開榮信達的藝人必火”,或者對“榮信達都出現了什麼問題”、“榮信達為什麼沒有了當日的輝煌”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感到好奇。但多位業內人士探討的更多的卻是中國演藝圈的契約精神。
曾經帶過張歆藝、黃海波的寧貴人談到最近榮信達的出走現象,說道:“相信每個藝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從行業的角度看,縱觀娛樂圈的明星,能紅的都是與團隊常情的人,如周潤發、梁朝偉、王菲等等。那些總是跳槽的人,其發展或多或少會受阻礙。”
恰逢榮信達的藝人闞清子在他們劇組拍戲,在被問及榮信達經紀團隊工作狀態時,賀盈時代老總張珺涵表示:“闞清子能夠主演《奶爸當家》,她的經紀團隊在中間起到了很大作用。之前一直認為闞清子不太適合她現在演的這個角色,但後來經紀公司通過多次溝通,出具了很多資料和視頻來說服我們。”張珺涵認為從闞清子的團隊也能側門看到榮信達整個團隊其實並不像傳言中的問題那麼多。
而且張珺涵也談到最近榮信達藝人解約的問題:“將一個新人培育出來真的很難,有一段時間沒戲拍,或者演不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就鬧解約,想去攀別的高枝,這種行為我個人不太認同。”
引進專業團隊,改良經紀模式是關鍵
在寧貴人看來,榮信達的重心是否繼續放在演藝經紀上,或許李少紅、李小婉有另外的打算。“如果榮信達還想繼續做藝人經紀,用盡一切手段招兵買馬,引進專業團隊是關鍵。無論李小婉還是李少紅,在這個行業的資源和人脈肯定是有的,現在缺的就是有執行力的專業團隊。”
另外,康寧表示,如今的娛樂圈已經是合夥人時代,無論是華誼還是鑫寶園亦或是海潤,經紀模式早已不再單一化,“當年瓊瑤和榮信達這種長約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那些羽翼逐漸豐潤的藝人,後期已經會再提需求,有的藝人就會提出工作室模式或者控股模式。”
關於合約的問題,康寧提到,現在代理約和部分約已逐漸流行起來。“所謂的代理約就是所有的權利都是演員自己的,公司和經紀人僅僅有代理權沒有決定權。而部分約是就是演員隻把某一類的權利包給經紀人或經紀公司,但其他的由自己掌控或者再包給別的經紀人或公司。”
靈活應對危機公關,順便提升營銷策略
康寧還認為,榮信達這幾年營銷策略做得都不是很好,如“劉誌軍事件”上,榮信達沒有為藝人發聲;楊洋解約時,除了發布聲明,李少紅僅僅在《法治進行時》節目中說了一句“不想提楊洋”,其他場合也不例外。
最近的蔣夢婕解約事件,榮信達依舊選擇不發聲。“他們以為的清者自清危機公關實際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康寧說道。“榮信達的營銷及宣傳團隊必須重新組建,才能對於公司現狀重新梳理,及時處理突發事件。”
過去的輝煌成就也好,現在的詬病問題也罷,榮信達的起起落落其實可以折射出近年來國內娛樂圈演藝經紀模式、經紀公司與藝人關係等多方麵的變遷和發展。說到最後,改變,也許才是最好的出路。
對於榮信達下一步怎麼走,我們拭目以待。另外,對於蔣夢婕、徐海喬是不是能夠應驗那個“離開榮信達就能紅”的解約定律,我們同樣好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