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柳青:我與父親柳傳誌(1 / 3)

柳青:我與父親柳傳誌

情感

作者:冀勇慶

提起父親柳傳誌,柳青說:“父親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精神層麵的東西,他培養了我的性格、意誌和品質,讓我受益終生。”

“對不起,讓你們久等了。”走進北京香格裏拉飯店的Cafe Cha,由於堵車遲到了幾分鍾的柳青一個勁地道歉。與父親柳傳誌一樣,她早就養成了重諾守時的習慣。

作為高盛公司直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柳青每個月總有2個星期在外地談項目。不過,談完項目後的她總是想盡快趕回北京的那個家。在同一個小區裏,住著她的父母親。談起父親,柳青的臉上滿是笑意:“我很幸運能出生在這樣的家庭。”

親情和友情

“父親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精神層麵的東西,他培養了我的性格、意誌和品質,讓我受益終生。”柳青認為。

1984年,柳傳誌下海創辦聯想的時候,柳青隻有6歲。在她的記憶中,父親一直都很忙,同在聯想打拚的母親也很忙。這個時候,年長8歲的哥哥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不僅送她上學,還替父母去開家長會。

不過,那種濃濃的親情卻始終都在,自老一輩就是如此。柳青至今還記得爺爺離世當天的場景:病危中的爺爺把奶奶叫到病床邊,已經不能說話的他給了奶奶一個飽含深情的法式親吻作為永別,這讓在場的柳青熱淚盈眶。

父親家一共4個兄弟姐妹,父親是老大,大家的感情都非常好。除了大姑已經出國之外,其他3個家庭竟然都住在同一個小區。每個月,這個大家庭十幾口人都會到父親家裏聚會。每個人都爭著發言,也會喝點小酒。柳青的叔叔比較能喝一點兒,就會找父親敬酒。這個時候,在外麵滴酒不沾的父親也會小酌幾杯,喝完之後既不亢奮也不多說話,隻是笑眯眯的,這與他在外界那種不怒自威的形象形成了鮮明反差。

柳青覺得,父親最在意的人就是母親。他們是大學同學,真正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有著非常深的感情。父親很少煲電話粥,如果發現他不停地打電話,那肯定是在跟母親聊天。父親經常把做成的自以為得意的事講給母親聽。不過,愛較真的母親聽完之後往往還會挑刺,這時他隻好無奈地說,周圍所有的人都認可這件事,你是唯一不認可的。如今,他們全家還建了個微信群,聊得熱火朝天。父親每次出差的時候,都會問柳青是否在北京,在的話就會給她布置個任務——陪陪母親。

在柳青的記憶裏,除了父母親的兄弟姐妹之外,經常到父母家裏走動的就是聯想的同事了。“對於那些跟隨我爸多年的同事,包括司機,他從來都像對待家裏人一樣。”

有一次在家裏講到和楊元慶等聯想人艱苦創業曆史的時候,一向內斂的父親動了真感情。他一直都有個願望,要把聯想辦成一家“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

“今年春節前按照慣例,聯想的高管們,包括朱立南、楊元慶、趙令歡在內,又一次在父親家裏團聚。推杯換盞之間,好幾個人都喝高了。”她說。

規矩和製度

不過,濃濃的親情是一方麵,嚴格執行製度又是另一方麵。1998年,還在北大讀二年級的柳青拿到了康柏公司的獎學金,去那裏的市場部暑期實習,而這家公司還是聯想強勁的競爭對手。學計算機專業的她卻從來沒想過去聯想實習,因為她知道聯想有個不能違反的“天條”:子女不得在公司任職,哪怕是實習也不行。

她早就習慣了父親的這種要求。朋友有時候會托她找聯想辦點事,每次她都會先問父親,這件事情是否違反聯想的“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