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單音訓練
英語語音不是單純的音標符號,學生不僅要掌握語音的音標(包括26個輔音、20個原因、2個半元音),更要掌握其發音部位和發音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容易受到漢語的影響,比如位於詞尾的輔音/t/,/d/,/k/,/g/,聽起來像漢語的“te”“de”“ke”“ge”。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到英語發音和漢語屬於不同的語音係統,不要比照漢語發音學習,而要學會區別英語發音與漢語發音的不同。總之,通過單音訓練讓學生根據音標獨立發出生詞的正確發音,用音標迅速記下某個生詞的發音,努力習慣用標準的英語發音記憶單詞、朗讀課文和進行口語交際。
(2)語調訓練
英語有五種基本語調:平調(→)、升調(↗)、降調(↙)、升降調(∧)和降升調(∨)。
不同的語調往往代表不同的含義、感情和態度,甚至會相差千裏。
如:
A:Jim,can you bring me the cup?
B:Sorry?(↗)
Jim用升調說“Sorry”,其意思是I didn’t hear your words clearly,could you please repeat it again?
又如:
A:Jim,can you bring me the cup?
B:Sorry.(↙)
Jim用降調說“Sorry”,其含義明顯是拒絕。
由此可見,詞彙意義和語調意義一起才是一句話的完整意義。單純聽懂句子的意義,忽視句子的語調,隻能說是聽懂句子的字麵含義,而沒有聽出言外之意,在對句子的理解上難免出現偏差。因此,英語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調知識,使其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為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3)節奏訓練
據筆者調查,很多學生即使對某個單詞能夠正確發音,但是在正常的語速、語流中很難辨別出這個單詞,從而影響對整個句子乃至全文的理解。這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英語的節奏,也就是指連讀、弱讀、停頓等。因此,掌握句子節奏是提高聽力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從而使學生在聽英語的過程中準確識別發音,正確理解句子及文章。
例如,詩歌朗讀法。英文詩歌通常比較短小精悍,具有節奏美、韻律美和意境美。長期進行詩歌朗誦練習,不僅可以加強語言節奏感,培養語感,而且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
2.過文化背景關。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薩丕爾指出:“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一種表現形式。由於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不同,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發生“望文生義”的錯誤。比如,He is a green hand in playing football.green hand的含義不是綠色的手,而是新手、菜鳥的意思。英國是島國,船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為了保養船隻,常用綠色的油漆漆船。一個不熟練的油漆工,工作時常常會弄得滿手都是油漆。如果學生了解這一背景,green hand的含義就很容易猜測出來。由此可見,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是突破聽力障礙的關鍵之一。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語言知識中蘊含的風俗人情、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等。
例如,中國人收到禮物的時候通常是收起來,西方人會當麵打開並稱讚。教學present(禮物)這一單詞時,筆者有意識地告訴學生雙方對收到禮物後的不同反應,並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口頭表演。通過語境表演,學生不僅體會到中英文化的差異,還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國:
A:“今天是你的生日,你的衣服真漂亮!”
B:“哪裏哪裏。”
A:“這是送你的生日禮物,希望你喜歡!”
B:“不用這麼客氣。”
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