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班化視閾下的模塊式英語課程開發構想(2 / 2)

三、模塊式課程開發的基本構想

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生接受能力和對知識把握能力仍處於正在生成和逐步開發階段,針對這兩個學段的模塊式課程將以現有教材中的課程內容安排為主線,在此基礎上對教材中的單元章節等進行有效分類整合、調整以達到控製過度線性化說教的常規做法,避免知識鏈條中某一環節斷裂即對整個學習進程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失敗的後果;通過對固有單元進行知識整合促進知識內容間的交叉性促進作用,以某一主題為設計中心的單元知識整合將進一步激活課程知識的現實活力,發揮小班規模的基礎優勢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從某一現實生活主題入手開發課程內容。這樣對學生來講能夠促進其對課本知識的靈活掌握,擯棄從前的“一條路到底”模式,小組間合作養成團隊和自我創新意識,現實生活為主題的學習內容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應對現實問題時的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小學和初中教師來講因為有手中的教材作為基礎素材抓手,在個人進行單元整合設計時就有了最基本的自信心,也有利於更好地利用多輪或多年的依教材進行教學所累積的經驗,從而為實現教師自身所期望的理想課程(最基本的如對教材內容的增加或刪減等)鋪平道路。總之,期望通過模塊式課程設計能夠使學生樂學,教師樂教;體現小班化所突出和強化的對學生自主意識培養和創新能力開發,在有限的課堂、教材、生活環境等所圍建的教育學習實踐生態圈中奠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改變過去常規枯燥的教育模式。

抑或說,將學生分為五六人的固定式學習小組,將一學期的教材劃分為五六個不同的主題,將教材中的不同單元進行以主題為核心適當調整和增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知識點撥式,即把大塊時間交給學生小組進行小組交流學習,為學生間相互輔助學習和自我學習提供空間和時間。教師結合學習進度和主題為每次課設計考題,各小組可以結合自身學習情況提前或按要求進行作答。在每個主題學習結束後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表演,從而提高學生對主題性學習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對集體學習活動的認識,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工具性,加深學生自身的技能水平的了解,有助於教師對學生生活態度和價值觀走向的及時掌握。

以小班作為基礎,將學習內容規範為模塊,切實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長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習成績是基本初衷。從長遠來講培養出會學習、愛學習,知道如何利用有限資源獲取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善於與人合作、發揮個人特長追求創新的有思想的人。與此同時為教師提供一條自主整合教材,大膽設計主題,開發創造適合個人所教、學生所學的模塊式課程,自然緩解教學壓力,有效擴大教育成果,形成簡便易行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M].北京:教基[2001]28號,2001.

本文係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小班化視域下的模塊式課程開發——以義務教育英語等課程為例》(課題編號:GH1451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