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2 / 2)

2.查讀課文,掌握細節。閱讀課文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對具體數字、日期、人名、地名及其他信息進行有目的的查閱,這樣既為歸納、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打下基礎,又培養學生迅速找出所需信息的能力。課堂訓練時,首先要讓學生每次隻查找一、兩個項目;查讀前向學生說明此信息可能以哪種形式出現。比如人名、地名、書刊名等,應注意大寫或斜體字;時間、年齡和門牌號等找數字;定義類信息則找that is 或其他解釋的標誌語。另外,與所查內容無關的信息,尤其是個別生詞要很快掠過,以免影響閱讀速度。

3.細讀抓住重點,精講突破難點。學生閱讀課文時,在重視文章細節的同時,要加強對語言結構和語言點的分析;既要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的內在聯係,又要學習賞析優美的語段或語篇,領悟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比如教學SEFC3 Unit 10 “workbook,”在“On Reading”一文中,有這麼一句話:“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此句語言優美,描述形象,可讓學生欣賞並領悟其富含哲理的語境。此外,教師要對學生自己無法解決的語言難點或文章結構進行分析、講解、說明,這既有助於學生積累相關的語言知識,又有助於培養學生分析、解決語言難點的能力。

4.推理判斷,深層理解。推測文章的內在含義、因果關係及詞語的內涵意義,是閱讀必備的能力之一,它既能提高閱讀速度,又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可指導學生聯係上下文,結合常識進行判斷;又可運用構詞法、語境等推斷關鍵詞義;還可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等把握文意。比如在教學NSEFC4 Unit 2“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時,最後一段(32行):Each ear of rice was as big as an ear of corn ...隻有和上下文信息結合,並聯係生活常識,才能理解ear在這裏的意思。

重視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對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介紹和傳授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努力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使他們了解生活在不同社會背景中人們的語言特征和文化習慣,進而提高閱讀能力。

四、結語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最佳途徑,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他們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史愛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英語周報.高中教師版,2000(21)(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