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鼓勵性獎勵的用法。實踐證明以某種物質獎勵(零食、漂亮衣服、玩具等)和精神獎勵(遊樂場、各種遊戲等)激勵孩子練琴是有一定效果的。但這裏存在一個重要細節家長要引起注意——音樂帶給孩子們的愉悅和精神享受本身就是更高層次的一種獎勵。實踐證明:當兒童彈奏自己喜歡的樂曲時會獲得美好、愉快的審美體驗,當通過刻苦練習攻克某個技術難點時會獲得成就感,當孩子獲得爸爸(媽媽)由衷的讚美時會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等,這些心理體驗和精神滿足是可以在學習鋼琴過程中獲得的,這種正能量將成為孩子今後學琴的持久動力。
6.兒童學會有感情地歌唱樂譜對促進其鋼琴演奏有積極意義[2],我國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老師很早就提出來,並得到鋼琴老師們的普遍認同。歌唱最容易喚起一個人內心的情感,因此家長不但要鼓勵孩子有感情地演唱自己所學的樂曲旋律,還可以鼓勵他(她)把身邊發生的事、背過的詩歌、童謠等配上歌詞即興演唱出來,有的孩子還能夠一邊哼著曲調一邊跳舞……這些活動對孩子體驗音樂美感、富於表情地彈奏鋼琴及創造性學習思維的培養等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增強練琴效果的幾個方麵
1.家長擺正心態,適當利用“壓力”。學習鋼琴的收效周期相對較長,不能急於求成,要科學地、循序漸進地學習,不可拔苗助長。這就需要家長把眼光放遠一些,再耐心一些。對待鋼琴考級時,要正確認識,避免為考級而考級,貪圖眼前利益。與其在意鋼琴考級,倒不如多給孩子創造和爭取一些無功利性和比賽性質的上台表演機會,如幼兒園的元旦活動、學校藝術節、社區活動、家庭模擬音樂會等。
2.不容小視的心理暗示。在日常練琴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表達方式,如對孩子提出練琴要求時,與其說“一首曲子練十遍”,不如說“一首曲子隻給你練習十次的機會”的效果來得好。再如根據孩子愛玩的天性,家長可以把“來吧,該練琴了”,換成“來吧,孩子,咱們玩會兒鋼琴啊”?索性跟孩子一起隨意亂彈一氣,玩它個十分鍾八分鍾的,再把握好時機自然而然地把他(她)的注意力轉移到老師布置的鋼琴作業上。
3.兒童的讀譜能力和對基本樂理知識的掌握水平是製約其練琴效果的重要因素。樂譜是音樂的文字,練習讀譜就相當於練習認字,毋庸置疑,讀譜能力的訓練對孩子彈奏鋼琴具有先導性,讀譜又準又快,彈奏就會更容易。同樣,孩子對基本樂理知識的掌握也是如此,按照老師的要求和教材進度完成學習內容。
4.藝術修養的積累。學習鋼琴的過程就是孩子提高藝術修養的過程,而藝術修養的積累和提高渠道有很多,而且是長期緩慢的過程。家長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體使孩子得到藝術熏陶。
總之,在兒童學琴過程中,家長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對孩子學習鋼琴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尤其考驗家長的耐心。每個孩子的性格、資質和年齡特點都是不盡相同的,至於什麼樣的方法更適合孩子,需要每位家長在平日裏悉心觀察孩子的舉動,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拿出更多耐心,及時溝通,隻要不懈摸索,總會獲得一些心得。希望本文提出的觀點能夠引起琴童家長們的重視,祝願每位家長和孩子都能有愉快的鋼琴學習之旅,共同構築一段美好的人生回憶。
參考文獻:
[1]薛瑾.鋼琴教育與兒童音樂審美心理發展研究.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但昭義.少兒鋼琴教學與輔導.人民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