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身為音樂教師的班主任如何處理班級管理中出現的矛盾(1 / 2)

身為音樂教師的班主任如何處理班級管理中出現的矛盾

班級管理

作者:李倩

摘 要: 音樂老師擔任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處於過渡階段,與校方、家長、學生和社會之間會產生一係列矛盾,作者結合自身經曆,對這些矛盾進行初步探討,並提出應對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 音樂教師 班主任 過渡階段 矛盾

目前,我國中小學班主任大多數由語文、數學、英語等升學考試科目教師擔任,隨著素質教育全麵推進,以及學校出於實際情況的考慮,少數藝體教師走上班主任崗位。但是,這樣的舉措產生了一係列矛盾:因為藝體課普遍不被重視而導致藝體教師作為班主任對於學生的震懾力不夠,家長的不理解導致與學校、老師之間的衝突不斷,藝體老師由於自身原因導致班級管理缺失等。我是一名音樂師範專業畢業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經六年,期間教過中小學音樂課,擔任過班主任,我將結合自身經曆,談談音樂教師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渡階段的矛盾。

對於班主任,《教育學》是這樣詮釋的:學校中全麵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師。一個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也是一個班中全體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協調者。素質教育時代,教育需要以提高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麵和素質為目標,一個班級精神麵貌好壞,這個班級能否培養素質全麵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班主任的工作態度、管理藝術水平、教育方法,以及“身正為範”的表率作用。說起音樂教師當班主任,很多人(最主要為家長群體)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質疑:音樂老師能管理好班級嗎?在他們的管理下學生會不會不注重文化學習?等等。新課程標準下音樂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探究、發現、領略音樂的藝術魅力,涵養美感,和諧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拓寬文化視野,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豐富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可見,由音樂教師當班主任,可以把音樂學科的特點與班主任工作相結合,為學生搭建更高水平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以其獨有的優勢引領班級管理,使之成為規範、有特色、充滿朝氣的班集體。所以,音樂老師擔任班主任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

那麼,如何處理音樂老師擔任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產生的矛盾呢?我將從主客體兩個方麵進行初步探討:

第一,各級教育部門應重視音樂課的地位,引導受教育者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一直以來,音樂課因為沒有被納入升學考試範圍,而被當做“副課”,校方如此,家長也如此,臨近期末考試時常出現音樂課被語文數學等“主課”搶占的情景,學校和家長不斷給學生傳遞音樂課“無關緊要”的信息,學生慢慢明白音樂課是一門“副課”,藝體教師經常處於尷尬的位置。

我深深地記得從教第二年,在一所公辦學校裏教學一年級音樂學科,當時音樂課是在音樂教室裏進行的,於是學校要求所有學生必須穿戴鞋套攜帶音樂課本上音樂課。當我發現A班有一個小男孩沒有帶音樂課本時,就問他什麼原因沒有帶課本,小男孩一本正經地告訴我:媽媽說了音樂課不重要,所以不需要帶音樂課本。如果一個中學生甚至一個小學高年段的孩子這麼回答我,我想我是會生氣的,拋開音樂課重要與否不論,至少這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沒有考慮老師的感受。然而當這個對所有事物尚處在接受階段的一年級孩子給我這麼一個答案時,我卻不知道該做何種反應。課後,我把這個小男孩帶到辦公室,無非是告訴他音樂課如何如何重要,那些音樂家具有怎樣怎樣的音樂才能。當時,我還擔任著一年級B班的副班主任,自然B班的音樂課也是我上,我與正班主任(語文教師)互相配合管理班級,期間我把音樂獨特的魅力運用到班級管理中,一開始就給了學生語文、音樂課同樣重要的印象,所以B班的學生從學習到生活是很信任我的,雖然也有忘記帶書、忘穿鞋套的情況,但是沒有出現過類似A班小男孩的案例,整個班課堂紀律很好,課堂氣氛活躍,與老師互動率高。後來,我思考導致前者現象的原因,即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在同一條陣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忽略引導學生平衡地看待每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