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隻是教育過程中遇到的一個片麵現象,據了解,教育部已經出台了相關文件,從2015年開始藝術教育課程將正式納入小升初考試範圍;蘇州地區,音樂舞蹈將納入中考範圍;湖北省武漢市,相繼出現主打“藝體特色”的義務階段學校。各項政策表明,國家實施素質教育不僅以文件口號在推進,各大省、市、地區,各個中小學更以行動在大力落實。所以各級教育部門要重視音樂課的地位,引導受教育者培養正確價值觀,對音樂老師從事班主任工作起著重要作用。
第二,音樂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到,在事物的全麵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內因,音樂教師擔任班主任受到各方麵的質疑,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自身。長期以來,中小學音樂課程因為沒有被列為升學考試科目,導致被孤立,音樂教師要當好班主任,不僅要把音樂課上好,更要體現自身綜合素質及教育管理水平。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以美育為基本屬性的音樂學科要淡化教育活動中知識傳遞過程,讓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進行得更順暢,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樂美就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而當前中小學音樂課堂表現為得過且過,最直接的表現為知識的灌輸而不是情感互動,有的中學生甚至不願意開口唱歌,更別談審美了。多數教師想著反正不考試,上得好與不好又有什麼關係。作為班主任,音樂課堂亂糟糟,會讓學生產生懈怠心理,直接影響學生對待音樂課及教師的態度,增加音樂老師管理班級的難度。
一隻木桶能盛水多少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子,其他較長板子的優勢作用常常因那塊較短板子而被忽略,這是教育過程中著名的“木桶理論”,即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某一學科的缺陷將影響整體水平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中的最弱項往往影響整體形象,個別學生的所作所為常常影響一個班集體的形象,因此,彌補弱勢學科,改掉個體性格中的某些致命弱點,不讓集體中的任何一員落伍掉隊,意義重大。音樂教師要加強音樂學科基本功培訓、教學基本功培訓、班主任入職培訓,音樂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是當好班主任的決定性條件。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漓江出版社,2008.
[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漓江出版社,200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