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樂百氏1992年的產值已達8000萬元。何伯權不得不為他掌管的這個企業思考一條後路:數年後,如果不能繼續使用“樂百氏”品牌將怎麼辦?中山樂百氏必須有一個自己的品牌。
“今日是曆史和未來的分界點,今日的結束是新的今日的開始。”對自己從北京大學親自征集來的“今日”商標,何伯權十分滿意。而“今日”的特殊內涵也準確地反映了何伯權對“樂百氏”仍珍愛備至,但又不得不忍痛割愛讓它從自己的事業中漸漸淡出,而全力以赴去打開“今日”市場。1992年,中山樂百氏保健製品有限公司改名為廣東今日集團,但樂百氏奶仍是集團的主導產品。
為了盡快推廣“今日”,何伯權招來了廣告學博士,團結了一批廣告人,其宣傳攻勢在1994年達到了頂峰。“神話人物”馬俊仁跑進了何伯權的視野,中國最大的一宗知識產權交易誕生了:今日集團以1000萬元巨資購買了“馬氏配方”,繼而又在全國拍賣由“馬氏配方”生產的“生命核能”的經銷權,回款1800萬元。在持續的炒作中,“今日”的知名度迅速上升,“生命核能”儼然可與“樂百氏”平分秋色。
何伯權在樂百氏上的成功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成功範例。因為樂百氏這個商標本身是廣州一家企業的,並不怎麼起眼,可是何伯權就單單相中了它,並且把它“租賃”下來,“租賃期”10年。也就在僅僅1~2年之後,這個樂百氏就名聲大振,成為中國幾大保健飲品著名品牌之一。但何伯權心中始終有塊“心病”,這個樂百氏再怎麼好,自己再怎麼喜愛卻不能永遠屬於自己,他隻能使用到1999年。因此對何伯權來說,就有了一種壓力,不管怎樣,他必須盡快完成“第二次創業”。這種壓力使他著急,人一急就什麼樣的怪招都能想出來。於是他看準時機,當全國人民爆炒馬家軍的時候,他來了一次爆炒“生命核能”的鏈式反應,直到中國人提馬軍家必提“生命核能”,提“生命核能”必提“今日集團”的地步。簡而言之,此舉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在全國隆重推出了一個“今日集團”;為今日集團隆重推出了一個新產品“生命核能”;在國內為隆重推廣一個新品而成功地率先舉辦了全國性的競拍經銷權的活動……
接著,何伯權向廣州樂百氏開出了1500萬元的高價,要完全取得“樂百氏”商標在奶類製品方麵的所有權。當時經營處境在走下坡路的廣州樂百氏很快接受了這個價格。從此,它再也不能向別人授權,或自己來生產“樂百氏奶”。“樂百氏奶”被正式收歸為何伯權麾下。
何伯權無疑稱得上是一位經營大師,但看似失敗的“樂百氏之父”——廣州樂百氏也並非輸家。他們向中山樂百氏投資20萬元,而最終拿回了數千萬元。他們真正的價值在於想出了現已價值30億元的“樂百氏”三個字。但也許正因為他們從中獲得了太多的利益,從而也收獲了許多的苦澀,而將“樂百氏”的光榮留給了能夠承受和繼續創造這一光榮的人。
徽利時代,誰能多賺錢
應該說,買方市場的形成,微利時代的到來,對中國企業起到過濾的作用。那些靠特權、靠炒作想發財就發財的黃金歲月已一去不複返。當喧囂沉靜下來,泡沫消去時人們會發現,真正凸現於經濟舞台中心能賺大錢的是那些有周密策劃、長遠戰略、精神主導的企業,是那些精心籌劃、產品質量和服務優秀的企業。因為它們能用戰略、市場的眼光去審視時代,用創新意識、品牌形象、成本優勢去經營、去創業。所以微利時代是這些人的時代。
聚沙成塔者盆滿缽盈。微利時代正因為競爭者多利潤低,一口難吃個胖子,一夜難以成名,因而,成功者往往是細水長流、芝麻湊鬥、聚沙成塔的經營者。廣州有位名叫周慧芳的普通婦女,她在廣州中山路開了一家“周媽媽淨菜社”,專門把洗淨加工好的半成品菜送到用戶家。由於她隻收10%的加工費,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周媽媽”生意越做越火紅,周圍不少企業食堂、賓館、酒家都找“周媽媽”做淨菜生意。如今她已開了4家連鎖淨菜社,員工達500多人,成為廣州有名的淨菜市場。她的成功,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薄利多銷、聚沙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