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股票投資還贏利”,卡耐基補充了一句。
股東們同意發行公司債券。
1875年8月6日,卡耐基收到第一個訂單,2000支鋼軌。熔爐點燃了。
每噸鋼軌的製成勞務費是8.26元,原料40.86元,石灰石和燃料費是6.31元,專利費1.17元,總成本不過才56.6元。
這比原先預計便宜多了。卡耐基興奮不已。
1881年,卡耐基與焦炭大王費裏克達成協議,雙方投資組建F·C佛裏克焦炭公司,各持一半股份。
同年,卡耐基以他自己3家製鐵企業為主體,聯合許多小焦炭公司,成立了卡耐基公司。
卡耐基兄弟的鋼鐵產量居全美的1/7,正逐步向壟斷型企業邁進。
1890年,卡耐基兄弟吞並了狄克仙鋼鐵公司之後,一舉將資金增到2500萬美元,公司名稱也變為卡耐基鋼鐵公司。不久之後,又更名為Us鋼鐵企業集團。
卡耐基的成功與他善於抓住有利時機休戚相關。
機遇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在機遇來臨的時候,千萬不能錯過,否則就隻能過窮日子了。
“現在”這個詞對成功的妙用無窮,而“明天”、“下個禮拜”、“以後”、“將來某個時候”或者“有一天”,往往就是“永遠做不到”的同義詞。有很多好計劃沒有實現,隻是因為應該說“我現在就去做,馬上開始”的時候,卻說“我將來有一天會開始去做。”
我們用儲蓄的例子來說明好了。人人都認為儲蓄是件好事。雖然它很好,卻不表示人人都會依據有係統的儲蓄計劃去做。許多人都想要儲蓄,隻有少數人才真正做到。
這裏是一對年輕夫婦的儲蓄經過。畢爾先生每個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個月的開銷也要1000美元,收支剛好相抵。夫婦倆都很想儲蓄,但是往往會找些理由使他們無法開始。他們說了好幾年:“加薪以後馬上開始存錢”、“分期付款還清以後就要……”、“渡過這次難關以後就要……”、“下個月就要”、“明年就要開始存錢。”
最後還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對畢爾說:“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錢?”他說:“當然要啊!但是現在省不下來呀!”
珍妮這一次下定決心了。她接著說:“我們想要存錢已經想了好幾年,由於一直認為省不下,才一直沒有儲蓄,從現在開始要認為我們可以儲蓄。我今天看到一個廣告說,如果每個月存100元,15年以後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利息。廣告又說:‘先存錢,再花錢’比‘先花錢,再存錢’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儲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來,不可移作他用。我們說不定要靠餅幹和牛奶過到月底,隻要我們真的那麼做,一定可以辦到。”
他們為了存錢,起先幾個月當然吃盡了苦頭,盡量節省,才留出這筆預算。現在他們覺得“存錢跟花錢一樣好玩。”
如果一個可以賺錢的念頭從你的腦中閃過時,如果想到一個對於生意大有幫助的計劃,馬上就去實行。時時刻刻記著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話:“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
如果你時時想到“現在”,就會完成許多事情;如果常想“將來有一天”或“將來什麼時候”,那就一事無成。
加重行動連鎖性
有一家推銷機構的經理向拿破侖·希爾解釋,他如何訓練推銷員的自動反應的方式工作,獲得很大成就:
“每一個推銷員都知道,挨家挨戶推銷時心理壓力很大。”他說,“早上進行的第一次拜訪尤其困難。即使資深推銷員也有這種困擾。”他知道每天多少都會遇到一點難堪,但是仍舊有機會爭取到不少生意。所以,他認為早上晚一點出去推銷沒有什麼關係。他可以多喝幾杯咖啡,在客戶附近多徘徊一下或做點其他事,來拖延對客戶的第一次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