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36歲的周成建,是一家3000名員工、資產過億的企業老板。誰能想像得到,這位事業有成的年輕企業家,10多年前,還隻是一名普通農民!
周成建出生於浙江溫州青田縣一個名叫石坑嶺的村子裏。為了擺脫祖祖輩輩貧窮的命運,他從小就學會了裁縫手藝。1986年,剛滿20歲的周成建到溫州謀生。他什麼髒活、重活都幹,火車上三天三夜站過,一天隻吃一頓飯熬過。經過幾年含辛茹苦,一分錢一分錢地積蓄了點錢,就進入當地妙果寺服裝專業市場,幹起了老本行,白天賣服裝,夜晚做服裝,一天勞動16小時以上。對於周成建來說,讓資本擴大的機遇終於在1992年來臨。那年,來自福建石獅的風雪衣、夾克衫,像股旋風席卷溫州市場,周成建緊跟市場行情製作起這些衣服。一次,一個東北老板向他訂製300件,這對於小作坊來說,無疑是個大數目,由於產品質量不錯,客戶一個接一個,訂貨量從300件又增到幾千件,一年下來,賺了幾百萬元。就這樣,有了自己的第一筆資金。
有了幾百萬,周成建並沒感到滿足。幾年來在市場上摸爬滾打,讓他有了經商經驗,也培養出敏銳的眼光。那時,溫州服裝行業大多生產西裝,款式大同小異,而國外少數幾個休閑服品牌在溫州剛剛露麵,周成建感到休閑服將有很大市場潛力,便用手頭的錢成立了製衣廠,正式生產休閑服裝,還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美特斯幫威,產品麵向工薪階層,實行薄利多銷。
在之後的短短5年間,周成建的資產很快從百萬增長至上億元,這其中有致富竅門。用他自己的話總結,是用了借雞生蛋、借網捕魚的虛擬經營方法。
當時建廠之後,周成建能支配的資金很少。作為小型民營企業。從銀行貸款很難。萬般無奈下,他想到利用外力彌補自己資金的不足。在生產上,他采取定牌生產的策略,先後與廣東、江蘇等60多家具有一流生產設備、管理規範的國有、合資服裝加工廠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現在全國有60多家企業為幫威生產,年產800萬件服裝,如果這些企業都由周成建自己投資的話,至少需要3億元。
在擴大市場份額上,周成建采取了特許連鎖經營的策略,即公司將特許權轉讓給加盟店,而加盟店要使用幫威公司的商標、商號、服務方式等,並向公司交納一定的特許費。這一辦法效果很好,專賣店每年以新增50家的速度發展。現在,已有幫威專賣店500多家,遍布全國各地,年銷售額達5億多元,如果這麼多的店都自己投資,則需要1.5億~2億元。
生活中處處都有機會,就看你是否有敏銳的眼光和敏捷的身手去發現它、抓住它。學校裏的每節課,工廠或辦公室的每一小時都展現新的機會;每位顧客都是機會;報紙上的每條新聞都是機會;每筆交易都是機會;每次考驗你的毅力和榮譽的責任都是千金難買的機會……但是,麵對大量的機會,大多數人沒有敏銳地發現,而發現了的人中又有大多數人沒有把握。這就是發財的人永遠隻是少數人的一個緣故。像弗裏德裏克·道格拉斯這樣連身體都不是自己所有的奴隸都能成為演說家、編輯和政治家,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說自己沒有遇到好機會呢?
無本買賣新職業
常常聽到有人在慨歎:“這年頭錢越來越難賺了,機會越來越少了。”其實,我們身邊的生意機會從來就沒少過,少的隻是發現機會的眼光和捕捉商機的技能。當360行行行爆滿之際,一些先知先覺者卻做起了無本買賣,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新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