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眼光十七 積累無形資產:挖掘你的潛在寶藏(1)(1 / 3)

如果貧困,那就是腦子轉得太慢。市場經濟的時代,隻要你能拿出別人願意接受的東西,或者是觀念或者是產品。打鐵必須自身硬,如果你確實才華橫溢,必定不會缺錢,否則就是不善積累和挖掘。

從財富之外尋找財富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檔層也跟著提高了,所以品牌在這個市場上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凡是名牌,人們就爭相購買,哪怕價錢比其他同類產品高出幾倍,因為人們要的是心理上的滿足,所以小企業如果想以同類產品擠入市場愈發困難。但市場上的產品並不是包羅萬象的,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相對於人們的需要還存在差距。如果我們能抓準空白點,生產出更適合市場的產品,就會發現另一座財富的寶庫。

哪怕是芝麻小的缺陷都可能造就億萬富翁。日本著名華裔企業家邱永漢先生曾說:“哪裏有人們為難的地方,哪裏就有賺錢的機會。”企業應避免“一窩蜂”地擠上一座山頭,而是要善於發現市場飽和的“空檔”,把眼界放開,從不斷完善現有產品、不斷開發新產品中尋找財富。

在經濟、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產品周期大大縮短,如果企業還像以往那樣,亦步亦趨地跟著市場走,恐怕隻能分得殘羹冷飯。要想獲利就必須另辟蹊徑。這就需要企業家能深入市場,從日常的觀察中啟動商業靈感,出奇製勝。廣東某橘子罐頭廠的廠長逛市場時發現:魚頭比魚身貴,雞翅比雞肉貴,觸發聯想,“橘子皮為啥不能賣個好價錢呢?”於是組織人力研製生產“珍珠陳皮”,開拓出新市場。

其實,隻要我們具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不難找到市場上讓我們大展宏圖的空白點。我國一位私營企業家在參加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時,見到一台美國製造的鮮榨果汁機,他便想到,如果在炙熱的海灘,鮮榨果汁應該會大有市場。於是他首先在北戴河試營,結果不出所料,果然大賺了一筆。“想別人之未曾想,做別人之未曾做”,從一些看似平凡的現象中啟動靈感,以超前的眼光獵獲潛在的市場。隻有這樣,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掌握主動權,挖掘潛在的財富。信息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已經和能源、原材料一起構成了現代生產力的三大支柱。信息中包含著大量的商機,而商機中蘊藏著豐富的財富。企業家要有“一葉落而知秋到”的敏銳眼光,從不為別人所注意的蛛絲馬跡中挖出重大經營信息,而後迅速做出決策。抓住轉瞬即逝的機遇,這是每個有錢人所具備的能力。

高明經營者如菲力普·亞默爾能從墨西哥發生瘟疫信息中想到美國肉類市場的動蕩,從而通過低買高賣輕而易舉淨賺900萬美元。上海航星修造船廠了解到當前市場西服暢銷這一信息,率先轉產大量生產幹洗機,銷量占全國市場60%以上。浙江農民看到日本、台灣商人常來收購農村常見的絲瓜筋,經過進一步了解其用途後便組織生產浴擦、拖鞋、枕套、枕芯等產品出口歐、美、日,做成了年出口160多萬元的大生意。

商機無限,隻要你能把握,那麼整座金山都是你的。

長一雙財富眼

窮困潦倒的你如何才能發財?不難,隻要你擁有“財富眼”。不信你看:

南昌市有位大學生在聽教授講《市場分析》這堂課時構思了一樁生意:收購大學生軍訓後的衣服和鞋子,賣到農村去。

消費品市場需求的差異性及層次性決定了這裏有買賣學問。大學生軍訓後的軍訓服和鞋子,經濟條件稍好的家庭均無用處,而農村經濟雖有較大的發展,但這物美價廉的軍裝和鞋子做勞動服還是受歡迎的。這筆生意既有供應者(大學生)又有顧客(農民),幾乎沒有競爭者。他以平均單價20元收回來幾百套軍服,以21~25元的價格賣給家鄉的一村民,這位村民再以25~30元的價格賣給村民作勞動服。

這位大學生的成功得益於他采用了合適的產品策略和價格策略。過去農村有賣舊衣服的,傳聞是從醫院太平間而來,沒人願意買。他讓那位村民把學生的軍訓標誌一並戴在衣服上,衣服盡量不洗,這樣買者可仔細檢查衣服,揣摩衣服的來龍去脈,讓他們相信衣服的本來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