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用心享受飽滿的孤獨(3 / 3)

很多人認為孤獨者他們是很無趣的,實際上,他們往往是極其有趣,極其豐富的人。他們不是迫於無奈而陷入寂寞,這是他自我選擇的一種自我消遣方式,你想一想,一個人能夠保持孤獨,能夠在孤獨的狀態當中始終自得其樂,這個人應該是一個多大的礦藏啊,他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樂趣不斷給自己的生活提供新鮮的資源,還有比這樣的人更加有趣的嗎?讓你自己孤獨地待上一天,你能保證這一天過得非常有趣嗎?

有些人以為孤獨是孤獨者故意表現出的清高孤傲。可是他們其實是有很多朋友的,也從未表現任何形式的驕傲。我們看到的清高孤傲不過是心智層麵的自我投射罷了。在我們孤獨時,都是卸下了角色麵具與防衛的,畢竟當我們隻是跟自己在一起時,沒必要防範和演戲。當一個人的世界被打破,孤獨不再存在,戲劇也就開始了。我們開始轉換角色,扮演那個我們想在對方麵前展現的角色。社交常常就是這麼一個戲劇舞台,我們的城市裏充斥著這種虛假的繁華,虛假的快樂和感情上的矯揉造作。人們很多時候互相恭維著,用這種互相恭維來表現自己的謙虛;互相閑聊著,用閑聊來表現自己的優雅、品位以及自己性格的溫和。我們取悅對方從而顯得自己好像也很快樂,讓自己感覺自己很善良。但這一切基本上都是假的,因為它是一種自欺欺人,我們並沒有投入任何真實的自己。

我們的孤獨才是真實的,而真實是最高的高貴。很多時候,孤獨是要我們在冷寂中去找尋真實的自己。我們開始與真實的自己對話,從而了解到心智的虛妄,了解到我們忽略已久的真實,了解到我們長期以來的錯誤。孤獨是向真實的自己進行的無聲禱告,我們在這種禱告中逐漸了解自己。

孤獨是帶著恬靜、慈祥、淡定的高貴

孤獨是有創造力的,隻有孤獨的心而不是被它自己的經驗所汙染墮落的心,才能發現這些。

——克裏希那穆提

孤獨是我們的生命進入一個更高層麵的標誌,當我們脫離了心智的困擾,卻依然生活在這個以被心智束縛的人為主體的世界裏,孤獨自然就產生了。孤獨是一種帶著恬靜與慈祥、淡定與安穩的高貴。

孤獨是站在心靈的高處看世界的一種獨處,它是生命發展的一種完整狀態。孤獨的人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平和的高貴。孤獨是由我們的感悟帶來的一種揮之不去的氣質,一種在千萬人中一眼認出的真正圓滿圓融的氣質。孤獨的人並非無事可做,無論他忙碌還是閑暇,他始終給人孤獨的感覺。

孤獨和寂寞不是一回事。什麼是寂寞?寂寞是一種迫於無奈的虛無體驗,像困獸一樣在鬥室當中踱來踱去,想看書看不進去,想看電影看不進去。這種焦灼的狀態,好像要逃離樊籠一樣,人們此時有一種無所適從的可憐,這樣的狀態稱作寂寞。孤獨也不是孤僻。什麼是孤僻?孤僻是孤寡怪僻而不合群的人格表現,常表現為獨往獨來、離群索居,對他人懷有厭煩、戒備和鄙視的心理;凡事與己無關、漠不關心,一副自我禁錮的樣子;如果與人交往,也會缺少熱情和活力,顯得漫不經心、敷衍了事。有時看上去似乎活躍,但常給人一種做作的感覺,仿佛有點神經質,因而人們都不願主動與之交往,不得不與之相處時,也會有如坐針氈之感。孤僻者難與人相處,性情古怪,往往有心理創傷。顯然,這些都不是孤獨。

孤獨是一種帶著恬靜與慈祥、淡定與安穩的高貴,對環境沒有必然的要求,可以身處鬧市,可以被人群包圍著,也常常和朋友們在一起。孤獨者是內在飽滿、身心健康的,孤獨的不是他的身體,不是他的行為,而是他的內在。他可以與環境相和諧;無論周圍是怎樣的人群,他都可以保持一份恰到好處的尊敬,但同時這絕對不影響他個人的清寂。

我們無須逃避孤獨,事實上,我們需要孤獨。與孤獨相處,我們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享受內在的探索,我們在與真實的自己交流時可以免受打擾,我們能夠體會更細膩、更鮮活的心理狀態。當我們真實地感受到自己處於孤獨的狀態時,我們知道,我們的內在已經獲得了一種自由。這種自由無人能給,這種感受無人能替,這種心境無人能說。

當寂寞結束時,我們才會有孤獨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寂寞的,做我們想要做的事情不能真正消除寂寞。無論做什麼,寂寞仍然在那裏,在下意識深處,或是在生命深處。

——克裏希那穆提

我們不能把寂寞和孤獨混為一談,它們所處的層次、狀態及給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它們不是近義詞,甚至可以說是反義詞。隻有當寂寞結束時,我們才會有孤獨。

嘈雜的心靈在獨處時通常處於寂寞之中,那種寂寞的感覺是難受的,我們無法不去逃避。我們總是想努力克服它,卻換來它更強的反彈,我們隻能忽視它,躲避它,直到下一次再次麵臨,於是再次忽視、躲避,如此循環而已。我們無法克服寂寞,寂寞是我們心智的產物,任何一個跟它決鬥的念頭都會讓它變得更為強大。

大部分的人在一生中總是會遇到很多次的寂寞,我們不斷地變著花樣掩蓋它、逃離它。我們害怕直接麵對它,因為它帶來的空虛感、無力感、焦躁感都是讓人無法承受。麵對它,就要麵對我們是空虛的、無聊的這麼一個事實。我們不願意承認這麼一個事實,而且害怕,所以我們試著用一些方法去掩蓋它——唱歌、看電影、舞會、聽收音機、玩遊戲、找朋友吃飯等,還有很多你擅長的方法——我們寧願做別的事而不去麵對它、和它在一起、了解它。不管我們是借著什麼樣的名義還是什麼樣的原因,我們的行為都是同樣的逃避。我們逃避的不過是直麵真實的自己的勇氣,是不自由的一個事實。在我們寂寞時,我們通常是懦弱的逃兵。

我們必須停止所有的逃避,但是在煩惱、尋求結果和任何欲求的行為中,逃避是不會停止的。人們必將發現,如果不了解寂寞,任何形式的活動都隻是分心、逃避、自我孤立的過程,隻會造成更多的衝突、悲哀。看清事實是很重要的,因為隻有如此,才能麵對寂寞。

的確,寂寞和孤獨之間是有差別的。寂寞是自我孤立的終點,我們越是意識到自己,就越是孤立。自我意識是孤立的過程。但是孤獨不是孤立。隻有當寂寞結束時,才有孤獨。孤獨是一種狀態:當外在的影響和內在記憶的影響都已經完全停止時,或隻有當心靈處於這種狀態時,它才能了解不朽。要達到這種境界,我們必須了解寂寞、孤立的過程,也就是自我和它的活動。自我了解是停止孤立的起步,對寂寞也是如此。

寂寞不會了解孤獨,但孤獨了解寂寞

我們的心靈有可能了解內心深處的寂寞與孤獨的不同嗎?請不要將兩者混為一談。寂寞和孤獨之間是有差異的。當我們了解寂寞時,就會慢慢了解孤獨是什麼。

——克裏希那穆提

我們的心智認同了一個虛妄的“我”,這是我們一切痛苦產生的根源。這個虛妄的“我”無可避免地讓我們產生了寂寞。在我們寂寞的時候,我們無法懂得什麼是孤獨,而孤獨的人都曾經曆過寂寞,他們了解寂寞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心智逐漸覆蓋了我們真實的自己之後,我們慢慢就認同了一個由心智產生的虛妄的“我”。“我”是欲望的源泉所在,是觀念、標簽、模式等一切僵化方式的集合。“我”是一個很無趣的存在,同時,“我”的欲望總是無法實現的,因為它是無窮無盡的,得隴望蜀,得蜀望天下,即便得到天下,“我”還會產生更多的欲望,無休無止。我們在滿足一個欲望之後,可能會感受到一些快樂與充實,但是這種感覺很快就會離開,因為新的欲望已經產生,我們將再次追尋相同的過程。如果不開始這個新的過程,寂寞就要發作了。為了逃避寂寞,我們追求著“成功”,但是真有成功發生嗎?我們的欲望永遠都不會實現,成功的標準也永遠在提高著。總有一天,我們會觸摸到自己能力的天花板,從此感受到再也無法消除的寂寞。因此“我”造成了寂寞。

寂寞時,我們無法跳出心智的束縛,無法以觀察者的身份覺察自身存在的局限。因此我們隻能直麵寂寞,當我們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停止了逃避,這時寂寞也就消失了。

寂寞和孤獨是完全不同的。寂寞是不能和孤獨相比的,必須被轉化成孤獨。了解寂寞的人無法了解孤獨。我們的心智是造成分裂的源泉,而寂寞則是分裂的結果,而孤獨不是分離的。孤獨的是我們的內在整合後與外界的孤獨,而寂寞是我們的內在分裂時表現出的寂寞。真正地觀察到了我們的寂寞,我們就進入了孤獨。

我們大部分人無法了解這個事實,因此都在寂寞中尋找著逃避寂寞的方法,有時甚至形成了一種依賴,但是我們無法通過心智覺察到這一點,我們隻能從它看到寂寞。當我們以觀察者的身份觀察寂寞,寂寞作為被觀察的“我”將與觀察者本身完成一次整合,而整合後的狀態就是孤獨。從此,觀察者與被觀察者成為一體,我們將體味完整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