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喜悅之人便是當下之神(3 / 3)

擺脫心智的束縛,打開想象力之翼

擴展思考的方式,就是發展你的想象力。你的想象力比你所認為的要偉大得多,它與你的內在有最深的連接。

——薩娜婭?羅曼

電腦是沒有想象力的,我們的心智也一樣。心智的運作模式是僵化固定的,想象力則是敏感而豐富的心靈產生的。心智猶如一塊貧瘠的土地,無法孕育出隻有在肥沃的土地上才能生存的想象之花。當我們逐漸覺察到心智的運作時,想象力之翼也就逐漸打開了。

想象力是我們生命長河裏的一朵智慧的浪花,當我們能擺脫心智的束縛時,自然就能跳脫常規思維和固化模式的局限,產生一些看似荒誕不經的想法、大膽的猜測以及標新立異的假說。這些違反人們常規思維的存在往往能劈開傳統觀念的枷鎖,幫助我們於混沌之中探索出路,於黑暗之中發現光明,並成就非凡的事業。

許多對人類曆史作出巨大貢獻的偉人們,都將想象力看做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法國學者狄德羅說:“想象,這是種特質。沒有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也就不成其為人。”瑞典化學家諾貝爾說:“想象是靈魂的眼睛。”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可見,無論在人類生活的哪個領域,想象力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柏楊先生也曾就想象力表達過自己的看法,他說:“一個強大的民族,一定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一個生命堅強,靈性充沛,有高度藝術造詣的人,同樣也一定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造新世界,開辟新境界的能源。沒有想象力,就跟一塊木頭毫無分別。想象力缺乏,就會索然無味,像一塘死水一樣的索然無味,而且久了還會發臭。”確實,想象是人的一種能力,它具有自由、開放、浪漫、跳躍、形象、誇張等心理活動特點,它使思維之流逍遙神馳,一瀉千裏,超越時空。擁有了想象力,就擁有了創新的源泉,隨之而來的甚至可能會是成功的“天外來客”。

費勃造出了第一艘飛船,這是一個想象力的傑作。費勃的父親是一個造船師,費勃小時候常跟著他去海邊玩。費勃看到遠處的大海上駛來了一條船,便好奇地問父親為什麼船能在水上跑,父親回答因為船下有螺旋槳,可以推動水,水動了,船也就被動了。費勃又問有沒有在天上飛的船,父親告訴他,天上飛的隻能是飛機,船隻能在水上跑。費勃表示反對,他認為船一樣能在天上飛,他長大了就要建一艘這樣的船。1911年,在摩納哥舉行的船舶展覽會上,費勃駕駛著自己製造的船進行水上飛行表演,大獲成功。後來科學家對費勃設計的水上飛船進行改進,把機身改成了船形,取消了浮筒,成了真正的“飛船”。

一個童年時的想象,費勃將其變為了現實,從而創造了飛船。其實很多的偉大的成就,都是從聽來有些荒誕不經的想象開始的。在學習的過程之中,知識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想象力的貧乏。可以這樣說,人的一切發明與創造都源於想象力。如果沒有想象力,一個人無論多麼博學,最多都隻能算是個“圖書館”,而永遠無法形成自己的思維與理論。若想在求知的路上不斷有所收獲,那就為自己的思維插上一對想象的翅膀,讓其天馬行空地自由飛翔,才能夠發現另一片全新的天地。

生命最重要的事是找到內在的自由

人的心如果不在內在心理上完全自由,就看不到真實;看不到有一種由恐懼導致的現實,不是由我們生存的社會或文化塑造;不是逃避單調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中的沉悶、孤獨、絕望、焦慮。

——克裏希那穆提

對大部分人而言,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緊迫的事情在於以一種正確的方式生存下來,但是我們發現,由於當前的經濟潮流是互相依賴的,所以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差不多都會形成更多的社會衝突,甚至造成戰爭,那麼,如果我們真的希望自己的謀生方法正確,怎樣才能夠找到正確的謀生方法?

克裏希那穆提認為,一個人要想在當前的這種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下找到正確的謀生之道,確實是有些麻煩的事情。當前的經濟潮流密切地連接在一起,我們做很多工作都會牽涉到其他的工作,於是不可避免地帶來社會衝突甚至戰爭。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複雜的問題往往要用單純的方式來解決。

我們的社會越來越複雜和嚴密,人的思想和行為都不得不劃為一個個的片段。我們所擁有的某些活動顯然是錯誤的謀生之道。比如有些職業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引起或支持暴力的發生,而暴力必然不可能在這個世界創造和平。不論是什麼職業,隻要會使人分裂和衝突,顯然都是錯誤的謀生方法,那隻會造成壓榨和鬥爭。我們都能夠意識到這一點,這個認識會給我們的心靈帶來矛盾、衝突和痛苦。

我們的謀生方式其實是由傳統、貪婪和野心決定的,我們通常並沒有謹慎選擇自己的職業。我們一無所得,有的隻是感激,然後一味讓自己置身於其中的經濟製度。如果要掙脫壓榨與戰爭,必須不為外物所動、不嫉妒、不野心勃勃。野心驅使我們和別人競爭,成功的欲望使我們對他人無情。一個人如果不願意壓榨別人,那麼他就必須不隻是追求自己的需要。一個人如果能夠摒除這一切,他自然就能夠找到正確的謀生之道。

正確的謀生之道本身不是目的,也許我們的謀生方法很正確,可是由於我們的心靈不夠敏感,我們還是會成為自己和別人的痛苦之源。最重要的其實是心靈的自由,隻要能夠找到那種自由,有了這種自由,其他的自然就跟著來了。

這種內在的自由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它並不能讓我們得到什麼榮耀的外在的東西。那是一種狀態,好像寂靜一樣,其中沒有變遷,有的隻是“完整”。沒有這種自由,生存就是痛苦的。因此,在這個充滿衝突的世界上,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內在的自由。

讓心靈變得遲鈍的,是我們的抗拒

如果我們能夠仔細地想想,就會知道我們的心之所以變得遲鈍,並不是因為工作,而是因為抗拒工作、抗拒生活。

——克裏希那穆提

一些人對於向內探索生命的真相是存有懷疑的,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種費時、費力還不一定有效果的事情。他們認為:我們每天都要工作,累了一整天之後還要想著怎麼“保持心靈的覺醒”,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工作讓我們變得很遲鈍了,我們根本沒辦法去保持覺醒。可是,讓我們的心靈遲鈍的真的是工作嗎?不是的,讓我們的心靈變得遲鈍的,正是我們的抗拒。

很多所謂的工作和職業裏,充滿著一些照本宣科和僵死的事情,似乎就是它讓我們大部分人變得很遲鈍。真的是這樣嗎?有的人熱愛工作,覺得工作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有創造性;有的人則是出於需要不得不工作,總覺得工作使自己越來越遲鈍。其實這兩種人都遲鈍,不論是熱愛工作或抗拒工作,其實都變得遲鈍了。如果一個人熱愛工作,從早到晚想著工作,心裏一直牽掛著工作,那他就已經和工作融為一體,根本無暇也無法跳出來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自己的工作,因為他已經成為工作本身了。這種人就像關在籠子裏的動物一樣,他的工作就是那個籠子。他和他的工作孤立地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幾乎與機器無異。也許有人會覺得他聰明卓絕,有洋溢的熱情,還很細心,但這並不能改變其心靈孤立的事實。事實上,他把自己與其他的人、其他的工作、其他的生活方式,等等,全部都排除在外了,因此他是一個對外界變得越來越遲鈍的人,工作其實是他逃避生活的方法。不過,我們大部分則屬於另一種人,即使不喜歡、即使抗拒,最後還是不得不工作。

是行為、工作使我們的心遲鈍呢?還是逃避、衝突、抗拒使我們的心遲鈍?顯然,使我們的心遲鈍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我們自己抗拒工作。但是,如果我們不抗拒工作,接受工作,結果會怎樣?結果是工作不再使我們遲鈍,因為我們接納了這份工作,在做著這份工作時,我們想的是真正感興趣的事情,這樣就沒有衝突。我們的心之所以變得遲鈍,並不是因為工作,而是因為抗拒工作、抗拒生活。就好像我們不得不做某項工作,這項工作需要工作一整天。我們告訴自己“真無聊,真可怕,我希望我能夠做點別的事情”,這時我們就是在抗拒這項工作。我們的心智裏有一部分想讓我們放棄它而做點別的什麼,於是我們的內心就有了抗拒。抗拒造成分裂,分裂又造成遲鈍。因為你希望自己做別的事情,所以你覺得自己現在做的一切都是浪費力氣。但是如果我們不抗拒,需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就會說:“我必須謀生,而我要用正當的方法謀生。”

當我們做著不屬於我們願望的某件事情,然後又產生抗拒心理時,我們的心就變得遲鈍了。就像我們一邊開引擎,一邊踩刹車一樣,引擎會越來越遲鈍。沒有任何工作能讓我們的心靈變得遲鈍,讓我們的心靈變得遲鈍的是我們對工作的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