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道路,不管你是用人還是為人做事,都要牢記“最重要的是人品”這句箴言,這有助於你走上成功之道。
用壓力逼出人才
美軍規定部隊全年訓練不少於1800小時,德軍為1980小時,美軍還規定,新兵每周訓練6.5天,每天訓練12小時。一個新兵訓練8周下來,體重通常要減少5%左右。
西點軍校為鍛煉學員野戰條件下的作戰和生存能力,刻意在荒漠和原始森林中進行極其艱苦的訓練,將其稱為“獸營”訓練。
蘇聯駐遠東地區部隊,規定士兵冬季用雪擦身,赤膊滑雪,在嚴寒中風餐露宿。這樣的訓練除了提高士兵的戰鬥力,更能磨礪士兵的戰鬥意誌,讓士兵們在未來實戰中可以泰然應對、處變不驚。
軍隊中的人才都是折騰出來的,在企業中,若想選拔優秀人才,同樣要對他經過一番甚至幾番折騰,每一次折騰的過程就是一次能力提升的過程。中國有許多優秀的經理人都是“折騰”出來的,聯想總裁楊元慶就是其中一位。
聯想集團的前任總裁柳傳誌有一句名言:“折騰是檢驗人才的唯一標準。”楊元慶是柳傳誌“欽點”的接班人,外人隻知楊元慶接下這一個龐大組織的榮譽,而不知他經曆了怎樣的“折騰”。為了培養出一位優秀的接班人,柳傳誌前後“折騰”了他多年。楊元慶30歲的時候已經是聯想微機事業部的總經理了,但是,為了使楊元慶成為“全才”,柳傳誌讓楊元慶一年換一個崗位,“折騰”了十幾年,換了許多崗位,最終楊元慶被練就成了一名經得起任何壓力的“鐵人”。
在聯想集團發展史上,曾經有一段最困難的時候,楊元慶臨危受命,從整個聯想挑選了18個業務骨幹,組成銷售隊伍,以“低成本戰略”使聯想電腦躋身中國市場三強,實現了連續數年的100%增長。
可見,做領導的一定要有創建,有膽有識,主動折騰人才,部下才會迅速成長起來。人的潛力是巨大的,甚至是驚人的,隻要領導者敢於去挖掘,那麼其威力是讓人目瞪口呆的。
科學家驗證,一般人的一生隻能用掉10%的腦細胞,但一般人至少可以開發到20%,隻是人們沒有壓力,便不會花費更多的精力,其潛能也不會得到充分挖掘。
因此,作為領導者,如何運用掌握的權力,對下屬適當施加壓力,使其充分發揮潛能,是獲得成功的必修科目。
首先,要施加壓力,逼出人才。有些下屬如果沒有外在的壓力,就會滿足現狀,不思進取,時間一長,必然會惰性大發,影響整個公司的效率。對這樣的部下,一定要施加壓力,使他過剩的精力得到釋放,這樣一來可以提高公司的效率,二來可以滿足下屬的成就感,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其次,要注意適度施壓。人不是機器, 再能幹的人也有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若一味施壓,不講究適度原則,那麼必然會過猶不及,適得其反。既不能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又可能落一個“暴君”的惡名。這樣不但有損自己的名聲,而且又壓垮一員大將,得不償失。
俗話說,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前鋒。因此,要做一名成功的領導者,一定要記住適度施壓,這是選拔人才、培養人才、建立大業的一大法寶。
用人不疑
令天下俊傑慕名前來的必要條件還有領導者的用人不疑,不因少數人的流言蜚語而左右搖擺,不因員工的小過而止信生疑,更不宜捕風捉影,無端懷疑,否則所做的一切努力將前功盡棄,因為人都有強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尤其是人才有通過自身努力完成一定任務的事業心和榮譽感。尊重、信任是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和創造性的重要前提。管仲說:“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這裏的“霸”,指的是成就霸業,強調信任與使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戰國初年,魏文侯派將軍樂羊帶兵討伐中山國,正巧樂羊之子樂舒在中山國做官。兩軍交戰,中山國想用樂羊之子來迫使魏國退兵。樂羊為爭取民心,對中山國采取了圍而不攻的戰略。消息傳到魏國,一些官員紛紛向魏文侯告狀,稱樂羊之所以圍而不攻是因為他兒子在敵方。魏文侯並不輕信,當即決定了兩件事:一是到前線慰問部隊;二是為樂羊將軍修建新的住宅。被圍已久的中山國國君眼看已無解圍之望,便殺了樂舒,煮成肉羹,送給樂羊。樂羊不為所動,說樂舒幫昏君做事,死如糞土。即下令攻城。中山滅,國君自殺。樂羊得勝回朝後,魏文侯擺慶功宴。宴畢,魏文侯送給樂羊一隻箱子。樂羊打開一看,裏麵全是揭發他圍而不攻的奏章。樂羊什麼都明白了,激動地對魏文侯說:“沒有大王的明察和氣度,不但破不了中山國,而且我樂羊早就成了刀下之鬼。”
魏文侯的這種容才之魄,顯示其用人的自信,不僅讓樂羊在前方無後顧之憂,發掘其作戰潛能,而且讓樂羊因君主的信任而決心一生都要為之效犬馬之勞。以信賴獲得一得力幹將的忠誠,何樂而不為?領導者要做到用人不疑,應切實做到以下幾點:
1.充分信任下屬,放手使用。
2.設身處地替下屬著想,實事求是。
3.表裏如一、光明磊落,讓下屬放心。
4.謹防嫉賢妒能。
5.對自己所起用的人充分信任,委以重任。
古人雲:“金石有聲,不扣不鳴;簫管有聲,不吹不響。”一個人的驚人才能或突出作為,往往是在得到信任和重用時才顯現出來的。所以,領導者要相信接受任務者能完成任務,相信成員對本組織的忠誠,給受挫者成功的機會。
身為領導者,要知人善任,不能嫉賢妒能,更不能捆死部下,而要解放部下,因人而異,適時調動他們的工作,根據他們的工作能力把他們安排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上,特別是對有才能的部屬,要舍得割愛,積極培養,大膽使用,使他們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對那些平庸的下屬,不宜調動,應采取多方麵的措施提高工作能力,隻有這樣,才能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幹事的有奔頭,不能幹事的沒想頭。明智而富有遠見的領導,應支持下屬去向未曾實踐過的工作挑戰,自己再滿腔熱情地指導幫助尚不成熟的下屬早日成才。
馭人的細節
先商量後命令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則寓言:太陽和北風打賭,看誰能先讓行人把大衣脫去。於是太陽用它溫暖的光輕而易舉地使人們脫下大衣;而北風使勁地吹,反而使行人的大衣裹得更緊。
太陽與北風的故事,向我們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對下屬要像太陽那樣,用溫暖去感化他們,使他們自覺地敞開心扉;如果像北風那樣使勁地吹,一味地強製逼壓,反而會使他們始終對領導心存戒備。
從管理角度來講,威脅和嚴厲的警告能夠保證工作水準,但問題是,在日常工作中有時這樣行不通。領導剛轉過臉去,大家又我行我素了。
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好避免強製,使別人服從的兩個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對方覺得受到了尊重,例如:
“我知道你是不會被強迫的……”;
“沒有人非要強求你做……”;
“任何人都強迫不了你的……”;
“由你決定……”。
當然,這些方法看起來有些冒險,但經常是非常有效的,因為這首先消除了反抗的理由,其次也可迫使對方接受任務。
領導管理員工就應該給他們一種軟硬兼施,先商量後命令,讓下屬接受命令之後產生“吃不了兜著走”的心理壓力。
領導者大多數是富有各種經驗,而且非常優秀的。所以大致說,照他的命令去做,是沒什麼錯誤的。可是如果老是這樣一個做法,總會給下屬留下一些不滿,令人感到壓抑,而不能從心底產生共鳴,同時也變成因為沒法子,隻好“好吧,跟著你走吧”這樣一個情況。這樣就不可能真正有好的點子,產生真正的力量。
所以在對人做指示或下命令時,要像這樣發問:“你的意見怎樣?我是這麼想的,你呢?”然後必須留意到,是否合乎下屬的意見,以及下屬是否徹底了解,並且要問,至於問的方式,也必須使對方容易回答。這在人盡其才的用人之時,難道不是非常重要的嗎?
鬆下幸之助自從創立鬆下電器公司以來,始終是站在領導者的地位。但在此以前,他也曾經站在被人領導的立場,所以下屬的心情,多半能夠察知。由於自己有過這樣的體驗,所以在下命令或做指示時,也都盡量采取商量的一種方式。
如果采取商量的方式,下屬就會把心中的想法講出來,而你認為下屬言之有理,你就不妨說:“我明白了,你說得很有道理,關於這一點,我不這樣做好不好?”諸如此類,一麵吸收下屬的想法或建議,一麵推進工作。這樣下屬會覺得,既然自己的意見被采用,自然就會把這件事當做是自己的事,而認真去做;同時,因為他的熱心,自然而然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便成為其大有作為的活動潛力。
即使在從前的封建時代,凡是成功的領導者,表麵上雖然下命令,實際上卻經常和部下商量。
如能以這樣的想法來用人,則被用的人就會自動自覺地做好工作,領導也會輕鬆愉快。因此領導在用人時,應盡量以商量的態度,去推動一切事務。那麼,你的領導作為就會在藏山露水處,運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