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立一個郵件列表
發送郵件列表是一個很好的讓用戶訪問你博客的方法,創建一個周報或者月報來聯係你的讀者吧。
5.參加一個社群
好的社群例如論壇或者社會化網絡並不是獲取流量的好方法,但是對於建立自己的品牌有一定的用處,挑選一些好的社群,在你不寫博客的時候可以花些時間去建立聯係,這對個人的長遠發展有一定益處。
6.做視頻或播客
視頻博客是一種簡單的獲得額外流量的方法,因為你可以讓你的內容以全新的方式被讀者訪問。社會化視頻例如Youtube等都是流量很大的網站,可以給你帶來新的讀者和銷售量。
識破騙術的細節
如何識破利用短信詐騙
小陳最近總是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比如“十一”前他收到一條短信,上麵寫道:“電信公司慶祝電信用戶突破一億向用戶表示感謝,您把此消息轉發十位用戶,您的賬戶上將加上188元話費,我剛試,是真的,快轉!”
“188元呢!”小陳受不住這188元話費的誘惑,即找了十位朋友的號碼,逐一把這條短信轉發出去。可是等了好久,都不見話費增加,小陳這才知道自己上當了。
一天中午小陳跟幾位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又收到了一條短信,上麵要說中了獎,獎品是筆記本電腦,讓他速與某某人聯係。小陳就在飯桌上把這件事情說了起來。
“我也收到過!”對麵的周亮立刻接上去說。
“我還收到這樣的呢:‘11個月沒聯係了,有點想念,最近好嗎?剛才發了彩圖和鈴聲給你,轉發這條短信到××看看吧,我還給你留言了。’‘這是我們上次視頻的照片,一次發不了那麼多,我都放在網上設置了密碼,你把密碼SD發到08288×××,就會自動用彩信發到你手機上的。’看了這樣的短信,我覺得很疑惑,聽口氣好像是一個熟人發過來的,可就是想不出是哪個朋友,最後,我忍不住回了一條,結果,第二天一看話費,才發現幾十塊錢話費不見了。”
大家不禁討論起短信起來。
“現在,很多以電話號碼中獎,以中國香港、台灣或者國外公司駐內地辦事處的名義,慶祝成立多少年,說你中了筆記本電腦或者彩電、小車等,讓你跟某一個經理聯係等。要麼就是一些廉價的商品信息,例如,走私的物品等。”小陳最好的朋友小宋說。
“還有說本公司長期出售廉價商品以及二手筆記本,讓你跟他們聯係。甚至有的還有的說香港博彩網站提供內部號碼,讓你先交錢再注冊會員,提供特碼給你。真是五花八門!”這些對話真是越來越讓小陳大開眼界,大家紛紛表示以後再也不上當了。
“對了,還有其他的!”小宋又補充著說,“還有用手機發布各種廣告、交友、求職、速配、看命運類短信,比如說可以製造各種假證件、戶口、身份證等,還有假的增值稅發票,汽車駕駛證,或者給你迷魂藥、槍支,或者發送一些反動、淫穢消息給你。”
交談結束了,小陳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隨便回信息。
現在,許多犯罪分子會利用手機收發短信為手段,實施詐騙或強製詐取手機用戶錢財等犯罪行為。在收到此類信息時,一定要加強自己的辨識能力,提高警惕,不為利益所動,不予回複,這樣才能避免上當受騙,而且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以鏟除這些危害社會利益的惡瘤。
那麼,如何防範短信詐騙呢?
1.對業務宣傳中未按規定明示資費的短信息服務業務,用戶最好不要選擇使用,並應向相關電信企業客服電話進行谘詢相關資費標準。
2.應定期查詢交費清單或者話費單據。
3.遇到短信信息亂收費的項目,可打電話向電信企業進行投訴。或登錄其網站進行網上申訴和谘詢。
4.收到由不熟悉的電話號碼或者非普通電話號碼發來的短信,應提高警惕,不要輕易回複。5.對於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者發來的推銷業務的誘導短信(特別是帶有PUSH點擊程序)的,應謹慎打開不要回複。
6.不要回複淫穢、賭博、反動等網站發來的短信,更不要訂製此類信息。
避免掉進購物陷阱的6種技巧
隨著網絡經濟的繁榮,網上購物由於其快捷、便利、價格較低的優點,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時尚購物方式。盡管這種購物方式使人們享受到了足不出戶、送貨上門的方便,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購物行騙也經常令購物者防不勝防。
在北京某商城做服裝生意的王蘭,今年2月25日在深圳一家網站預定了三十餘套服裝,準備在三八節期間賣。網上商店告訴王蘭貨在三天內便能送到,可是一直等到3月初,貨才送來一半,還沒有發貨票,她催了十餘次,在三八節那天才把貨送來,可是已經賣不上好價錢了,她到現在貨物的發票還沒有拿到手。一些網上商店搞“文字遊戲”也使一些消費者“望而卻步”,一位消費者在一家網上商店看見賣“智能超鋰電池”,以為是鋰電池,便從這家網上買了兩塊,第二天,公司就派人將電池送來,可是打開一看卻發現是“鎳氫電池”,詢問商家,商家說“超鋰電池”實際上就是“鎳氫電池”,是消費者理解有問題,無奈之下這位消費者隻好退掉這兩塊電池。
根據某市工商局消費者投訴中心提供的情況,目前網上購物的投訴已經涵蓋了網站經營的大部分商品。網絡經營商為了增加點擊率,往往會免費或象征性的收取一定費用後提供交易平台,供網上商城服務商使用。結構的鬆散性、網絡的虛擬性、網站在商務經營中透明度不高,再加上消費者在網站購物後往往拿不到購物憑證,使得消費者在受到欺騙後投訴無門。該市工商局消費者投訴中心工作人員稱目前不受理投訴案的原因主要是取證難,網站身份不明。網上購物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交錢與接到商品不同步,事後就找不到責任人了。
因此,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消費警示:小心網上購物的陷阱。消協人士表示,網上購物這種購物方式在我國剛剛起步,經營者的不規範行為使消費者對網上購物的信任程度大打折扣,經營者們應堅定行業自律,維護電子商務的信譽。
1.牢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抵製低價和獎品的誘惑。
2.選擇正規購物網站購買商品。正規網站都標有網上銷售經營許可證號碼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紅盾標誌,消費者可點擊進入查詢。
3.仔細閱讀交易規則,並注意保存消費記錄,好能把公司網頁上任何有關消費保證的事項(包括送貨時間、客戶服務、退貨辦法或其他相關事項)打印出來,並在購物時索取購物發票或收據。
4.看商家賬戶。如果自稱是某公司的商家卻隻提供了一個個人戶頭,則要提高警惕。
5.看商家手機歸屬地。將手機歸屬地查詢結果與商家經營地址比較,看其是否一致。
6.求上門看貨。可以假稱有朋友與商家在同一城市,要求上門看貨,騙子商家一般不敢答應這種要求。
有了這些方法,相信你的網上購物之旅就能既愉快又安全了。
電子秤作弊的五種手法
木杆秤被淘汰之後,電子秤作為計量的先進工具,使消費者有一種安全感。然而,一些利欲熏心的商販在電子秤上也耍弄花招坑害顧客。
一天,張阿姨到某農貿市場水產攤位去買活鱸魚。談好價錢後,隻見那水產老板從大水盆裏抓起一條鱸魚,往馬夾袋裏一放,然後就把魚放在電子稱盤上。張阿姨目光緊盯著秤盤上綠色的顯示屏:520克,付了款,拿了魚,走了。
離開攤位不到十步,卻見一位阿婆拿著魚正朝這攤位吵看過來:“喂喂,老板,你賣給我的這條魚少分量了。”那老板聽阿婆這一嚷,趕緊壓低嗓門說:“少多少?給你錢就是了。”
張阿姨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心想:不知我這一條魚分量是否準足?在集貿市場出口處,有市場管理部門的公平秤,張阿姨把才買的這條魚也放上去校一校,不料顯示屏出現的數字卻是490克,整整少了30克,張阿姨也氣衝衝地去找那水產老板算帳了。
電子秤也不安全,一般說來,它的作弊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墊角法。秤不放平則不準。為了坑害顧客,有的商販故意將桌子放斜,或是用硬幣、紙板墊高秤身一角,造成缺斤少兩。
二是連盤出售法。商販有意不將秤盤放在秤上,待顧客購物時,按上單價數字後,再將放有商品的秤盤放在秤上計量,結果盤的重量也就成了商品的重量,計算在價款之內了。
三是留底數法。空秤時字幕應該全部是零,但有些商販卻在左麵重量的數字中先儲存一定的底數,顧客購物時,那先儲存的底數,也就連同所購商品一並計了價款。
四是衝擊法。空秤時將商品重重地丟進秤盤,衝擊力使秤的重量數在一瞬間就被人為地加大,待顧客還未來得及細看時,商販手快口快已將商品拿起,隨即報出價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