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9
孝敬父母的細節
與父母多聯係,常回家看看
一首《常回家看看》,樸實而平淡,卻響徹了大江南北,觸動了無數人心底最真摯、最深情的那根弦。
在校的學生,在外的遊子,請捫心自問:我有多久未與親愛的父母寫一封信,打一個電話,聊一次天,或吃一次飯,回一趟家……
藝人張國立曾說過,當他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去見母親時,本想她會笑的,但她卻哭了;當他背起書包出門遠行時,本想她會哭的,但她卻笑了。
這就是偉大的父母之愛。養育了十幾年的孩子,她可以張開手,放他盡情飛翔,然而“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卻永不變更。
那麼,我們如何孝敬父母,當代作家畢淑敏的《孝心無價》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子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隻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我也不喜歡父親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後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親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父親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親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趕快為你的父親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隻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隻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親健在的光陰。
所以,朋友們,不必再描繪你將來的為父母的美麗計劃,從今天開始:寫一封感謝父母的長信,打一個問候父母的電話;回一趟家,給父母一個驚喜;為父母做一桌菜;陪父母聊天、散步、上街……
找個機會,對父母說聲“我愛你們”
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說:要知道一個人是否孝順,要在他的父親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誌向,因為這時他沒有自由行動的權利,要聽父親的教導;等到父親不在了,要觀察他的行為,如果他能長時間地遵照父親生前的要求來約束自己,不曾有改變的話,就可以稱他是孝子了。
東方人具有內斂的性格,心裏有感想不願意說出來,而是通過寫詩畫畫來寄托自己的心情。在我們的文化中,很少聽到家人之間說“我愛你”,而是將這份心意變成行動,“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夫唱婦隨”都是一種愛的體現。
孔子所處的時代更是如此。孩子要表示自己的孝心,就要聽從長輩的教誨,甚至是拿自己的想法去交換父母的安心。這也是為什麼孔子說“父在觀其誌”的原因。如今,西方的文化逐漸被我們接受,用語言表達出自己對父母的愛,也是表現孝心的一種行動。
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家卡耐基在為成年人上的一堂人生課上,曾給全班出過一道家庭作業:“在下周以前去找你所愛的人,告訴他們你愛他,而那些人必須是你從沒對其說過這句話的人,或者是很久沒聽到你說這句話的人。”
新課程開始前,卡耐基問他的學生們是否願意把他們對別人說愛而發生的事和大家一同分享。一個中年男子從椅子上站起身,開始說話了:“卡耐基先生,上禮拜你布置這個家庭作業時,我對你非常不滿,因為我並沒感覺有什麼人需要我對他說這些話。但當我開車回家時,一個念頭一閃而過,自從6年前我的父親和我爭吵過後,我們就開始彼此躲避,除了在聖誕節或其他不得不見的家庭聚會之外,我們避而不見,即使見麵也從不交談。所以,回到家時,我告訴我自己,我要告訴父親——我愛他。
“在我做了這個決定後,忽然感到胸口上的重量似乎一下子減輕了。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因為整晚都在想這件事,輾轉難眠。我很早就趕到辦公室,兩小時內做的事比從前一整天做的還要多。9點鍾時,我打電話給爸爸,問他我下班後是否可以回家去,因為我有些事想要告訴他。父親以暴躁的聲音回答:‘又是什麼事?’我跟他保證,不會花很長的時間,他同意了。下午5點半,我到了父母家,按門鈴,祈禱爸爸會出來開門,如果是媽媽來開門,我恐怕會喪失告白的勇氣。但幸運的是,爸爸打開了門。我沒有浪費一點時間,踏進門就說:‘爸,我隻是來告訴你,我愛你。’
“父親聽了我的話,不禁哭了,伸手擁抱我說:‘我也愛你,兒子,原諒我竟一直沒能對你這麼說。’這一刻如此珍貴,我甚至期盼時間停止。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重點是兩天後,從沒告訴過我有心髒病的爸爸忽然病發,在醫院裏去世了。這一刻來得如此突然,讓我毫無防備。如果當時我遲疑著沒有告訴爸爸我對他的愛,可能永遠都沒有機會了!所以我想對所有兒女說的是:愛你的父母,不要遲疑,從這一刻開始!”
愛,需要用行動來表達,對父母的愛也是如此。現在就去做,不要等父母都不在了而空留遺憾。父母照顧孩子盡心竭力,他們的青春就這樣逝去了,青絲變成了白發,但是我們在年少時卻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愛。等自己也為人父母,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時,父母已經牙齒疏稀、目光渾濁,沒有精力感受我們的愛了。所以,孝敬父母要及早,不要等父母都不在了才想起要孝順,那就已經為時已晚,隻能空留遺憾。
朋友,世上很多事情可以等待,但是唯有孝順不能等待,為了不讓自己留下遺憾,現在就去對你們的爸爸媽媽說一聲:爸媽,我愛你們!
記住父母的生日
2007年,西安一所高校做了一個調查,看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父母的生日。結果,超過一半的大學生不記得父母的生日和年齡,也從來沒有給父母過過生日。當遇到需要填父母的出生年月的表格的時候,他們總是拿出手機,給爸爸媽媽打電話詢問。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意思是,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來呢,父母歲數越來越高,子女要感到很開心;其次呢,父母歲數越大,身體就越不好了,所以子女要感到很擔憂。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衰老是自然界的規律,誰都無法逃脫生老病死。父母在竭盡所能地照顧我們的同時,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一天天老去了。所以子女要盡可能在父母有生之年,多給父母關心和照料,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否則,等到自己為人父母,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的時候,父母已經老了,沒有能力去享受兒女的孝心了,也就為時已晚。 凱文是一位事業有成的投資經理,在他為工作埋頭苦幹一年之後,終於獲得了半個月的休假。他早就計劃好要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到一個風景秀麗的觀光勝地去隨心所欲地暢遊一番。臨行前一天下班回家,他十分興奮地整理行裝,把大箱子放進轎車的車廂裏,第二天早晨出發前,他打電話給母親,告訴她去度假的主意。
母親說:“你會不會順路經過我這裏,我想看看你,和你聊聊天,我們很久沒有團聚了。”他急忙向母親解釋:“媽媽,我也很想去看你,可是我和朋友已經約好見麵時間了,恐怕沒有時間過去。”當他開車正要上高速公路時,忽然記起今天是母親的生日。於是他繞回一段路,停在一個花店門口,打算訂些鮮花,叫花店給母親送去,母親喜歡鮮花。這時店裏來了個愁容滿麵的小男孩,挑好了一束康乃馨後,卻發現所帶的錢不夠,少了10元錢。
凱文問小男孩:“這些花是做什麼用的?”
小男孩說:“送給我媽媽,今天是她的生日。”
凱文聽後,拿出鈔票為小男孩湊足了買花的錢,小男孩很快樂地說:“謝謝你,先生。我媽媽會感謝你的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