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現工人們每天隻能裝12噸生鐵,而其實能夠裝得更多。而且時常到中午工人們都已經筋疲力盡。他通過觀察認為,倘若合理休息,這些工人們應該能裝47噸。

他從那些工作中間選出一位叫施密特的工人,給他規定工作和休息的時間,有一個人在旁邊指揮施密特。

結果施密特當天裝了40噸生鐵.而其他人隻裝了20噸左右。他每個小時大約工作26分鍾,休息34分鍾。他的休息時間比工作時間要多,而工作效率卻是其他人的四倍。

這便是佛德瑞克·泰勒的發現:在你疲勞之前休息。這樣做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如施密特那樣。

幾年前,科學家曾試圖了解人的大腦究竟能工作多久才不疲勞,結果他們驚奇地發現,活動中的腦細胞根本沒有疲勞的跡象。不止一次實驗觀察表明,單純用腦不可能導致疲勞。

他們從一個正在做工的人的血管裏抽出血液,發現其

中充滿了“疲勞毒素”。然而如果這些血液是從愛因斯坦腦部抽出來的,就絕不會發現任何疲勞毒素。

一係列的研究結果已表明,單純的用腦是不可能讓腦部疲勞的。就算大腦連續工作八個或幾個小時,它的工作能量依然迅速而有效。既然如此,是什麼使我們疲倦呢?

英國有名的心理分析家德費提出“權力心理學”理論。他的分析認為,我們絕大部分的疲勞是由於心理影響,是由精神和感情因素引起的。純粹的生理引起的疲勞很少,大部分是精神的緊張。

美國著名的心理分析家布列爾博士說得更為詳細。他說倘若一個工作者身體良好,他的疲勞多半是。心理和感情因素的影響。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當我們長時間看一本書時,我們就會不喜歡。即使坐著不動,看來沒有付出什麼勞動,照樣也會疲勞。這是受煩悶、懊惱、不受欣賞感覺的影響。這些都是就算腦力工作者也會產生疲勞的因素,是精神因素。

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在一本小冊子中詳細分析了產生疲勞的原因。他們同樣認為精神緊張、煩躁、焦慮不安往往是產生疲勞的原因,而並不是由於體能的消耗。

“記住,放鬆你的精神,存儲體力,這樣才能真正消除你的疲勞。”他們在那本小冊子中這樣說服員工。

不知道你讀這本書的時候,是不是感覺兩眼之間有一種壓力,有沒有皺眉頭?是不是完全放鬆了你的精神?倘若是如此,你就是在人為地製造神經和肌肉的疲勞。

何西林認為自己發現了這種導致疲勞的原因。他說人們在做一件工作,尤其是一件在其他人看來比較關鍵的工作時,總是有一種強烈的欲望和衝動,認為自己應該表現得對這件事很賣力。這樣他們在勞心的同時,就製造了多餘的緊張。

對待這種精神上的放鬆,唯一的辦法就是放鬆,放鬆,再放鬆。學會時刻都放鬆自己,以放鬆的心態對待工作,在放鬆之中完成你的工作。

當然要做到放鬆隻有付出一定的努力。通過這種努力放鬆自己,消除疲勞,讓你的生活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威廉·詹姆斯發現美國人工作時普遍表現得較為緊張。工作之時他們帶著一種坐立不安、著急以及緊張痛苦的情緒。

養成放鬆的習慣首先應從肌肉開始。我們首先在眼睛上達到突破。閉上你的眼睛,在心裏默默地對你的眼睛說:“放鬆,放鬆,再放鬆。不要緊張,鬆開皺起的眉頭……”這樣重複不停。

經過一段時間,你是不是感覺到,眼睛的肌肉是不是已經完全放鬆了?緊張的情緒已經完全給拋開了?用同樣的方法放鬆你的頭部、肩部、直至整個身體。

當然眼部肌肉的放鬆是非常關鍵的。如果你能完全放鬆你的眼睛肌肉,你就會離開所有煩惱、不安和緊張的情緒。芝加哥大學的教授艾德蒙·傑可布森博士較早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認真研究過人的眼睛,認為眼睛消耗了全身散發能量的1/4,所以眼睛的放鬆對我們至關重要。

“眼部緊張”跟眼力的好壞沒有必然的聯係,不少眼力好的人仍會時常感到“眼部緊張”,這是他們不懂如何放鬆的緣故。

拿破侖·希爾提出放鬆的五項建議:

1.試著看懂大衛·哈羅·芬克博士所寫的一本有價值的書《消除神經緊張》

2.你應該看過太陽底下睡覺的貓。它的頭會垂下去,倘若你這時抱起它。放鬆你自己,像一隻太陽底下睡覺的貓。

3.工作時注意別讓身體過於緊張,采取舒服的姿勢。

4.時刻檢查自己的行為,至少每天檢查五次。你是否過分看重你的工作?是不是有意或無意在製造你肌肉的緊張?是否用了和你工作毫無關係的肌肉?要知道就像大衛·哈蜀·芬克博士所說的:疲倦有2/3是習慣性的。要想放鬆自己,必須學會試著打破那些曾困擾你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