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改變工作中的不良陋習(1 / 2)

對於那些不能成大事的人而言,工作時重複舊習,不善於從一件小事開始觀察改變和突破,是一種不良的習慣之一。如何反其道而行之呢?

有一名青年,在美國某石油公司工作。他的學曆不高,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術。他在公司做的工作,連小孩都能勝任,就是巡視並確認石油罐蓋有沒有自動焊接好。

石油罐在輸送帶上移動至旋轉台上,焊接劑便自動摘下,沿著蓋子回轉一圈,作業就算結束。他每天如此,反複好幾百次地注視著這種作業。

沒幾天,他便開始對這項工作厭煩了,他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他想,要使這項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須自己找些事做。因此,他便集中精神觀察這焊接工作。

他發現罐子旋轉一次,焊接劑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結束。他努力思考:在這一連串的工作中,有沒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一次,他突然想:如果能將焊接劑減少一兩滴,是不是能夠節省成本?

於是,他經過一番研究,終於研製出“37滴型”焊接機。但是,利用這種機器焊接出來的石油罐,偶爾會漏油,並不實用。他不灰心,又研製出“38滴型”焊接機。這次的發明非常完美,公司對他的評價很高。不久便生產出這種機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

雖然節省的隻是一滴焊接劑,但“一滴”卻替公司帶來了每年5億美元的新利潤。

這名青年,就是後來掌握全美製油業95%實權的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

“改良焊接劑”改變了洛克菲勒的人生。他成大事的關鍵在於:普通人工作時往往會忽略的平凡小事,他卻特別注意。

不管是誰,想要在工作習慣上有所突破先要考慮的是:“我想做什麼事?”或是“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了這種強烈的目的意識,你才會集中精力,並調動過去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在有意或無意中使你所關注的事情有所突破。

人並非生來就具有某些惡習和不良習慣,而是後天慢慢養成的。對於我們的生活和事業來講,有些習慣雖然不好,但它們可能無礙大事,不會產生直接的衝突和嚴重危害;而有些則是我們成大事的大敵。對於後者,我們應該努力改正,並堅決摒棄,否則,這些惡習會影響我們終生。通常見的不良工作習慣有:

總是雜亂無章

芝加哥和西北鐵路公司總裁羅蘭·威廉斯說過:“那些桌上老是堆滿東西的人會發現:如果你把桌上清理幹淨,隻保留與手頭工作有關的東西,這樣會使你的工作進行得更加順利,而且不會出錯。我把這一點稱為好管家,這也是邁向高效率的第一步。”

如果你到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參觀,就會看到天花板上有幾個醒目的大字,那是詩人波普所寫的:

秩序是防止工作混亂的第一要律。

秩序也應是商界和生活的第一要律。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隻要我們稍加留心就會發現,很多人的桌上老是堆滿了文件和資料,可有些東西一連幾個星期也不曾行一眼。一位新奧爾良的報刊發行人告訴過我,他的秘書有一天為他清理辦公桌的時候,終於找到了失蹤兩年的打字機。

當你的辦公桌上亂七八糟、堆滿了待複信件、報告和備忘錄時,就會導致你慌亂、緊張、憂慮和煩惱。更為嚴重的是,一個時常擔憂萬事待辦卻無暇辦理的人,不僅會感到緊張勞累,而且會引發高血壓、心髒病和胃潰瘍。

缺乏組織能力

在組織工作中,許多人常因不懂得授權他人,因而提早進人挫敗的墳墓。這些人事必躬親,結果被那些煩瑣細節所淹沒,難怪他們常常感到匆忙、憂煩、急躁和緊張。我們知道學會授權給別人是非常困難的,至少對很多人是這樣。盡管如此,身為主管的人員還是得學習如何委派他人,否則永遠免不了疲於奔命,因為你終究隻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