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使手段價值轉為目的價值(1)(1 / 2)

高峰體驗一詞是對人的最佳時刻的概括,是對生活最愉快時、對入迷、狂喜、幸福、最大歡樂體驗的概括。這樣的體驗來自深刻的審美體驗,如創造時的入迷,愛情成熟的時刻,完美的性體驗,父母的愛,自然分娩的體驗,以及許多其他體驗。我們用高峰體驗作為一種泛指的和抽象的概念,因為所有這些欣喜若狂的體驗都帶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的確,我們已發現有可能構成一種概括的和抽象的圖式或模式描繪它們的共同特征。這個詞能夠在同一時刻談論所有或任何這一類體驗。在這裏,之所以解釋高峰體驗這一概念,因為隻有這種體驗才能最容易和最充分地證明事實與價值的整合的問題。

我們把來自百十來人在高峰體驗時刻和以後對世界的描繪所用的大量詞彙熔鑄和濃縮為:真,美,完整,超越,生機勃勃,獨一無二,完善,必然,完成,正義,秩序,簡單,豐富,不費力,娛樂,自足。

雖然這完全是個人的濃縮和熔鑄,但卻毫無疑問,任何別人也會得到同樣的特征表。那不會有很大不同,至少不會超過同義詞選用或個別描述詞的差異。

這些詞都是很抽象的。不抽象又能怎樣呢?因為每一個詞都有任務在一個標題或一個項目下包容許多種直接的體驗。這必然意味著這樣的標題是廣泛概括的,換句話說,是非常抽象的。

這便是描繪高峰體驗中所見世界的各個方麵。這裏可能有著重點或程度上的不同,也可以這樣說,在高峰體驗中,世界看來更純正、裸露,更真實,比在其他時刻看來更美麗。

在這裏應該強調的是,在被試報告中,這些被認為是描述性的特征是有關世界的事實的描述。它們是關於世界外觀或世界看來像什麼的描述,他們甚至聲稱,這是關於世界是什麼的描述。它們和新聞記者或科學觀察家在目睹某一事件以後所做的描述類似,屬於同一的範疇。它們不是“必須”或“應該”陳述,也不僅僅是研究者願望的投射。它們不是幻覺,它們不隻是情感狀態,缺乏認知的參照。它們被報告為一些啟示,一些關於現實的真正的和確實的特征,那是他們過去視而不見的。

然而,人類在3000年前有記載的曆史過程中已經學會一件事:知道這一主觀肯定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外部的證實,必須有某種辦法核實宣稱的真理,對成果的某種測試、某種實用的測試;我們必須以某種保留、某種審慎、某種清醒態度研究這一引進說法。有太多的思想家、先知、預言家在絕對肯定的感受以後已最終證明是不正確的。

這種幻滅的體驗是科學的曆史根源之一:對個人啟示錄的不信任。正式的、經典的科學長期以來曾拒絕私人的啟示錄,認為這些資料本身是沒有價值的。

可是,我們(心理學者和精神病學者)正處在一個科學新時代的開始階段。在我們的心理治療體驗中,我們已經在我們的患者中和我們自身中見到偶爾的啟示、高峰體驗、孤寂體驗、頓悟和欣喜若狂的時刻,對此我們已經習以為常。我們也已意識到,雖然它們令人難以意料,但它們有一部分肯定是非常真實的。

隻有化學家、生物學家或工程專家才會繼續懷疑這一又老又新的看法,即真理可能以這種又老又新的方式出現:在一陣衝撞中,在一種情感的啟示中,在一種迸發中,通過破裂的圍牆,通過抗拒,通過畏懼的克服出現。我們是一些專門同危險的真理、同威脅自尊的真理打交道的人。

即使在非人格領域,這種非人格的科學懷疑主義也是無根據的。科學的曆史,至少是偉大科學家的曆史,是突然而狂喜地洞察真理的故事,這一真理隨後才由更多缺乏想象力的工作者緩緩地、小心翼翼地、謹慎地給予證明,他們的作用更象珊瑚的昆蟲而不是雄鷹。例如,克庫雷關於苯環的夢就是源於想象的。

大部分的人的想象力是很狹隘的,他們把科學的本質定義為對假說的審慎核實,弄清他人的思想是否正確。但是,隻要科學也是一種發現的方法,就不能不學習如何培養高峰體驗的洞察力的想象力,然後像如何運用資料那樣運用它們。其他存在知識的例子——對迄今尚未覺察的、高峰體驗中的真理的真切感知——來自那種由存在愛而獲得的清晰性,來自某些宗教體驗,來自某些團體治療的親密關係體驗,來自理智的啟示,或來自深刻的審美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