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抑製衝突發生(1 / 2)

首先,應該搞清這裏所指的內部溝通的失敗是什麼意思。從根本上說,最簡單的例子是人格的分裂,而通常其中最富戲劇性、最熟知的是多重人格。

那個突然爆發進入意識並控製全身的“人格”是衝動性的而不是有控製的,放縱自己而不是克製自己,大膽、粗魯而不羞怯,藐視習俗,熱衷於享樂,侵犯他人、要求他人為自己服務,不成熟。

具有“正常的”或外現的人格的人是一種羞怯的或安靜的或含蓄的人,往往多為女性,因循慣例並有控製,謙恭甚至能克製自己,不侵犯別人,“善良”,但往往膽小怕事,並容易受欺。

很顯然,這是一種比較不極端形式出現的分裂現象,而且我們在所有人當中都能看到這一點。這是衝動和控製、個人要求和社會要求、不成熟和成熟、不負責任的尋歡作樂和承擔責任等等之間的內部衝突。我們既在成為惡作劇的小淘氣鬼,又在成為清醒、負責、能控製衝動的公民。

在這些方麵我們能取得多大程度的成功,我們也就能在怎樣的程度上減少分裂和更加整合。順便說,這也是對多重人格理想治療的目標:保留兩種或全部人格,但要有一種優美的融合,或在意識控製或前意識控製下的整合。

這些多重人格的每一種都以不同的方式和世界交往。他們不同地談話,不同地書寫,沉迷於不同的活動,以不同的表現陷入情網,選擇不同的朋友。

“任性人格兒童”寫一手大筆、散亂的字體,說兒童的口頭語,並時有拚音錯誤“能克製自己、受人欺壓”的人寫的字卻是小心翼翼的、因循慣例的、守規矩的中學女生的手筆。也可以這樣說,一種“人格”渴望讀書和學習,另一種卻堅決排斥,因為他太沒有耐性,也沒興趣。如果我們曾想到讓他們一試的話,他們的藝術作品一定也會有很大不同。

在我們其餘的人中,我們自己的那些遭到拒絕並被逐入無意識存在狀態的部分也能突然發作,而且必然會如此,而且對我們和外界的溝通,不論是吸收和輸出,都將產生公開的影響,既影響我們的行動,又影響我們的認識。要想證明這些是很容易的,一方麵通過投射測驗,另一方麵通過藝術表現。

通過投射測驗,與其說它表明世界在我們看來是什麼樣子,我們如何組織世界,我們能從世界中取出什麼,不如說我們能讓它向我們說明什麼,我們選擇觀察的是什麼,以及我們在選擇中拒絕傾聽、拒絕觀察的是什麼。

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我們的表現麵上,我們表現我們是什麼,我們分裂到怎樣程度,我們的表現和溝通也相應地分裂、偏頗、片麵到怎樣程度。我們整合、完整、統一、自發以及能充分發揮作用到怎樣的程度,那麼,我們的表現和溝通也在怎樣的程度上成為完整、獨特、有自己的風格、活躍並富有創造性,而不是受到抑製、習俗化和矯揉造作的,並成為誠實的而不是假冒的。臨床經驗表明,這既適用於繪畫和文字藝術表現,又適用於一般的表現動作,或者也適用於舞蹈、體育運動和其他全身活動的表現。這不僅適用於我們有意對他人施加的溝通作用,而且它也適用於我們非有意施加的作用。

我們自身內部的那些遭到我們排斥和壓抑(出於畏懼或羞恥心)的部分並沒有消失,而是它們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潛伏起來。我們人性中的這些潛在的部分可能對我們的溝通產生影響,它們往往都是不為我們所注意的,或者是我們似乎感覺不到的一部分,例如,“我不知道我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我不知道什麼東西支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