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到偏遠地區走訪、體察民情是薄熙來的一貫工作作風。1998年春節來臨,當人們忙著歡度新春佳節之際,薄熙來再次來到大連市的北部山區。薄熙來對當地幹部提出了一個要求:
帶他到最窮困的人家去作客。
在一位甲級殘廢軍人家裏,薄熙來緊緊地拉著這位1947年參加革命的老人噓長問短,連聲說道:“您好,您好。”薄熙來很少說一聲你(您)好,他看重每一隻伸向他的手,他的真誠用一聲你(您)好是表達不出來的,看到這一家家徒四壁。薄熙來的心情一沉。他走到老軍人的灶台前,揭開鍋蓋一看,裏邊僅有半鍋玉米粥。薄熙來的眼淚嘩地湧了出來。薄熙來再往鍋台上瞧,黑乎乎的碗裏隻有土豆、地瓜和醃好又蒸過的蘿卜條。還有什麼吃的?他強忍著淚水問道。
老軍人說,黨和政府對我們一直很關心,屯子裏還有不少玉米呢。就這些?薄熙來握住軍人的手哭了。軍人安慰他,說1947年俺們村一共有7個人參軍,可後來活下來的隻有我1個人,這我就已經很知足了。薄熙來轉過身來,激動地對當地的幹部說:這些老軍人為我們打下了江山。如果不把他們的溫飽解決,狗都不如!(他的淚水嘩嘩地)你們下鄉走沒走?這樣的問題都不解決,還怎麼造福一方?如果再不關心他們,你們都給我滾!
第二天回到大連市之後,薄熙來立即召開關於扶貧幫困敬老認親的會議。會議決定把農村老軍人老幹部的補助,立即從每人每月25元翻一番,改成50元(以後逐年增加)。薄熙來認為國家再困難,也不能難為建國的功臣。在他的大力支持和倡導下,108車捐助的物資先行運往這個北部山區。當時正好趕上部隊換裝,部隊把舊軍裝和壓在庫房裏的軍裝全部捐助給了大連的貧困地區。
按薄熙來的看法,盡管現在我們大力提倡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領導幹部對自己不能講經濟規律,否則國家就沒魂了。紅軍給了多少獎金?一條命值多少錢?我們領導幹部,要安於後富。等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了,幹部再說也不遲。
為了加強與老百姓的溝通、理解,倡導幹部為群眾實心實意辦實事的工作作風。1993年薄熙來首先在大連電視台開辟“市長與市民”的電視欄目,直接與市民就他們關心的話題進行深入、坦誠的交談,無論誰有任何想法、疑問,都可以在電視台直接與市長本人麵對麵交談,並且向全市直播討論會的現場。
1997年大連星海灣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大幹50天,確保11月底封頂”的誓師大會。薄熙來站在麥克風前,拿著一頁紙對全體人員發布動員令。這是一頁白紙,紙上一個字也沒有。
這類講話薄熙來是從來不用準備的。不過人家都用稿,他也得拿一頁紙以示莊重和尊敬,而且還故意從口袋裏掏出來。正當薄熙來講話期間,坐在主席台的星海灣副總指揮老宋的座椅突然倒下,宋指揮從上麵摔了下來,場麵尷尬。薄熙來見此情景,話鋒一轉:“今天的誓師大會開得非常好,我看大家的決心都很大,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大家看,你們的宋總指揮已經坐不住了(大笑)……最後希望大家團結一致,50天確保封頂成功(長時間鼓掌)正當社會上對高幹子弟議論紛紛時,薄熙來卻絲毫不回避自己的出身,他調侃道:“我出身不好,要付出的比別人多。做好了,人家講我老子;做不好了,人家更要講老子。老子一出名,小子就不好辦了。在中國,我這樣的人根本算不上什麼,沒有什麼好說的。”這裏透著薄熙來實事求是的一貫作風,向老百姓、向朋友一定要講實話,麵對一個坦誠的人,群眾對他的“出身”還能再說什麼呢?但薄熙來並沒有就此罷手,他又講到自己的為官之道:
“我也不可能把每個人都變成好人。但是在我當市長的這個時期,我就是要把我周圍的人的最出色最光彩最輝煌最有良心的方麵煥發出來!我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好,但即使你是個混蛋,我也要叫你不敢偷懶耍滑,都得好好地跟著幹!我自己就是扛活的!”一個把精力放在工作上的人,一個著眼於他人優點、長處的人,自然會處處受到大家的歡迎。薄熙來通過上述這番話,透露了自己對普通人的看法,讓人感到親切、可信,他贏得的不僅是掌聲,還有老百姓的人心。
2001年1月,薄熙來被選為遼寧省副省長、代省長。有記者問,“您是不是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呢?”薄熙來說:“我這個人天生是為人民扛活的,我個人倒是並不怕擔子重,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大家共同為遼寧人民扛活,那將使我扛起來更有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