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成功智慧在大師思想中誕生(1)(2 / 2)

義理之家,質性平和,溫文爾雅,長於理論的分析解說;義理之家的成功典型是教育家、藝術家等。

情理之家,質性機巧,對世故人情了解透徹,能適應及把握各種情況變化;情理之家的成功典型是企業家、商人等。

綜上所述,人的稟氣、質性是成功的內因和根據,而事理則是成功的外因和條件。質理結合才能成功,而質性最終決定了人一生的成就大小。

(2)發展特長求得成功。

劉邵認為,人有八種能力,即聰、思、明、辭、捷、守、攻、奪。如果一個人同時具備這八種才能,並都很完善,那就“能通於天下之理”,而獲得成功;如果隻有這八種才能的某一個方麵,那就應發展為特長,在一個方麵取得突破而成功。欲成功,必須揚長避短,看準自己的才能,重點發展。

(3)整合要素取得更大成功。英雄是成功者的典型代表。劉劭認為,英雄是由“英才”的聰、明、智和“雄才”的力、勇、膽六種要素組成的。然而要有所成功,二者必須兼容。由上可見,中國古代的成功學思維是十分豐富的,這些都是我們今天應當學習和繼承的。

2西方成功學先驅者的足跡

西方成功學的誕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中葉,出生於1812年的英國著名的道德學家、社會改革家塞繆爾·司密爾斯,實際上是早期成功學的開創者,他的《自己拯救自己》、《命運之門》、《品格的力量》、《金錢與人生》、《人生的職責》等作品,就是從今天來看,也可稱為優秀的成功學著作。英國倫敦《金融時報》當時在介紹《命運之門》這部作品時說:“像司密爾斯的其它著作一樣,本書也稱得上是一本重要的力作——這是一本注定要對讀者的命運產生影響的書。……本書以眾多活生生的事例向人們證明了誠實的意誌力和堅忍不拔的決心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英國《泰晤士報》也說:“司密爾斯的所有著作都涉及到人的命運——人們的生活、工作、職責和成就。”正因為司密爾斯著作對人們的命運和整個人生的成功具有震撼的力量,所以,一百多年來暢銷不衰。並被譽為“個人奮鬥的精神標本”。

司密爾斯在談到《自己拯救自己》一書的創作過程和體會時說:

“這本書的創作動機顯然是由一次並不怎麼引人注目的事件所激發的。當時,我給利茲市一些苦難無助的年輕人作了幾次有關人生問題的講座,這些講座都是在一個曾經被辟為臨時霍亂病房的地方舉行的。在演講中,我盡力讓他們明白:在人生的曆程中,人們的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們自身的努力——依靠自己的勤奮、自我修養、自我磨煉和自律自製;但首先是依靠誠實、正直和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正是這些品行塑造了人類堅毅果敢的人格品性。

這些演講的效果之好遠遠超出了我所預期的程度。後來我發現,那些曾經聽過我的講座的許多年輕人,在他們長大成人後,都走上了一些講信用、負責任和對社會有益的工作崗位;他們中的一些傑出人物甚至把自己在人生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歸因於我的那些講座對他們的啟發,他們甚至稱我的那些演講內容成了他們一生的“精神導師”。

受到這種情景的鼓勵,我準備就上述主題撰寫一本書,畢竟,書籍要比口頭語言流傳更廣。

於是,每當白天的繁雜事務結束之後,我就把晚上的閑暇時光用於寫作本書的準備工作上了。我把自己要寫的書取名為《自己拯救自己》,因為當時我發現沒有比這一名稱更切合主題的詞了。”

《自己拯救自己》一書於1859年11月在英國首次出版,在當年的11月,該書在英國連續重版4次;接著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在歐洲每個國家出版發行,後來在印度和日本也被翻譯出版。1871年在日本首次出版時,發行量竟達150多萬冊,成為日本人民最喜愛的書。在美國,《自己拯救自己》一書的出版次數和讀者群遠遠超過英國。

可以這樣說,後來美國的奧裏森·馬登、拿破侖·希爾等人開創的新的成功學,正是受司密爾斯等前輩成功學的影響而形成的。

繼司密爾斯之後的另一位早期成功學大師,是英國的埃米爾·賴希。賴希也是一位英國十九世紀著名的道德學家和著名的政論家及曆史學家。他於1907年創作成功了《生命中的成功》一書。這是一部論述人們如何才能取得成功的著作。

在《生命中的成功》中,作者首先分析了影響成功的一些常量因素和變量因素。在分析這些因素時,作者旁征博引,談古論今,還不時結合自己的一些親身經曆現身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