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償行為也叫移位行為。為了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能力上的某些不足,因此,著力發展其他方麵的長處和優勢,以此來趕上或超越他人。
一個人因生理的機能性缺陷往往會具有強大的補償功能,對於意誌特別堅定的人,這種生理的補償功能會進一步發展到心理的補償功能。專家發現,現實生活中,自卑感越強的人往往這種補償心理也就越強。正是這種因為自卑而產生的補償行為成了許多人創富的動力,這些人比一般人更努力、更刻苦,一心想以此克服他們的弱點,結果培養出超群的能力。比如有人視力有障礙,其聽覺、觸覺和嗅覺就特別靈敏;有人因車禍失去了雙手,經過反複磨煉之後練就了用腳寫出漂亮書法;有人因生來就矮小,但通過知識的淵博卻使自己形象高大了許多;有人小時候孱弱,長大後反而成了有名的大力士;有人從前不善於行走,後來成了創長跑紀錄的飛毛腿;有人患過小兒麻痹症,卻成了芭蕾舞明星等等。
事實上,幾乎所有偉大的天才都並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幾分自卑,他們知道自己的弱點和缺陷,但是他們並沒有一再為這些弱點和缺陷而苦惱,而是在認清自我的基礎上發憤圖強,用力補償,結果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驚的業績。
貝多芬小時候的聽覺就有機能性的缺陷,28歲時已經聾得很厲害,32歲的時候如果不用耳筒,連整個樂隊的聲音都聽不清楚了,可就在那年他寫出美妙的《第二交響曲》,耳朵全聾之後又寫出更優美的《英雄交響曲》、《月光奏鳴曲》和《第五交響曲》,他一生全聾了25年,最後還寫出不朽的《第九交響曲》。
看來,補償行為是自卑感產生之後對人最有幫助和最有意義的一種行為方式。
3自卑心理過強的人的特征
(1)缺乏活力和進取心
自卑心理過於強烈的人往往是一些缺乏活力、缺乏進取心的人。
自卑心理強的人沒有自信心,生活無精打采,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勇氣,經常莫名其妙地“苦惱”於自己的“無能”和“不行”,甚至自己行也認為是不行。這類人在接受工作時,總顯得猶猶豫豫,而且經常是大談特談困難和自己的無能,一直談到對方感到對他“不放心”,甚至“再也不想給他工作為止”。這類人因為自卑心理太強,故而沒有什麼工作魄力,膽子太小,什麼事情都做不了主,什麼事情都要“請示”和“彙報”。這樣做的必然後果是:大大地增強了他人對他的疑問:“他究竟行不行啊?”這類人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亂發脾氣,有時明明自己不行,也不知道從哪裏來的一股勁,偏偏要去幹,結果呢?往往將工作搞得很糟很糟。有時,還因為出於極強的自卑心理而做出某些出人意料之外的極端的行動:如傷害他人的犯罪或傷害自己的自殺。
(2)性格內的疑心重
自卑心理過於強烈的人一般都比較內向,懷疑心強,“心眼”都比較小,因而容易產生人際之間的矛盾和隔閡。
一般來說,自卑心理極強的人不僅氣量很小,而且他們的“自尊心”要比一般人異常的高。
這類人,他自己可以認為自己“不行”,卻不允許他人說他半個“不行”,否則就“不答應”,因而容易猜疑他人,經常去捉摸別人對他的態度:“是不是又在那裏說自己不行了?
”“是不是又在‘討厭’自己了?”“對方為什麼要對我說這種話(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對方是無意說的,根本沒有任何壞的動機)?”等等。因此,由於這種好猜疑(經常是無事生非)的心理作怪,弄得他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最後,為了減少麻煩和不必要的不愉快,隻好“橫下一條心”:還是與他少接觸為妙。一般來說,自卑心理極強的人是不怎麼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有時顯得很蠢笨,有時會弄巧成拙,搞得自己相當被動。
(3)害怕與人交往
自卑心理過強的人還具有不少的消極心理,妨礙與他人的人際溝通。
自卑心理極強的人往往害怕與人交往,嚴重的還患有一種人際恐懼症。這類人的嫉妒心理還很強,生怕他人成功,他人一成功,就“眼紅”得要命;這類人還經常有一種“逃避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