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力戒依賴:我的人生我做主(2)(2 / 2)

如果你把與某人的關係看得很重,到了離開他就不知怎麼辦的程度,這時你所需要的是“依賴的需要”,而不是“與人交往的需要”。正常的人際關係是平等的,你認為離開了某人就活不了,可實際上離開了誰都能活。每個人都有潛能,隻是你的心理誤區阻礙了潛能的發揮。你可先從小事做起,依照自己的意願做出幹與不幹的決定。暫時離開朋友,一人獨處或外出,享受一下孤獨,體驗一下人獨往獨來的感受。對於大事可征求他人意見,但必須把握一點:他人的意見僅供參考,自己可把各種利弊羅列出來,進行權衡,做出選擇,並對自己的決定負責。這樣就鍛煉了你的自主精神。一旦從對他人的依賴關係中解脫出來,你就會有一種踏實、長大的感覺,就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找回了自信。生活屬於勇於進取、開拓的人。

一旦你享受了自主、自立給你帶來的好處,那麼依賴被動、消極等待的生活方式就會遠你而去了。

6自我消除依賴心理的處方

消除依賴心理,主要靠自我的努力。心理學家列出了以下自我消除依賴心理的處方:

(1)製定一份“自我獨立宣言”,並向他人宣告:你渴望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獨立行事,徹底消除任何人的支配(但不排除必要的妥協)。

(2)與你依賴的人談話,告訴他們你為何要獨立行事,並明確你出於義務而行事時自己的感受。這是著手消除依賴性的有效方法,因為其他人可能甚至還不知道你處於服從地位的感受如何。

(3)提出有效生活的五分鍾目標,確定如何在這段時間內同支配你的人打交道。當你不願違心行事時,不妨回答說“不,我不想這樣做”,然後看看對方對你這一答複的反應如何。

(4)當你有足夠的自信心時,同支配你的人推心置腹地談一談,向他說明你有時感到受他支配、有時被迫屈從的屈辱感。然後告訴他,你以後願意通過某個手勢來向他表明你的這種感覺,比如說,你可以摸摸耳朵或歪歪嘴。

(5)當你感到在心理上受人左右時,告訴那人你的感覺,然後爭取根據自己的意願行事。

請記住:你的父母、愛人、朋友、上級、孩子或其他人常常會不讚同你的某些行為,但這絲毫不影響你的價值。不論在何種情況下,你總會引起某些人的不滿,這是生活的現實。你如果有思想準備,便不會因此而憂慮不安或不知所措,便可以掙脫在情感上束縛你的那些依賴枷鎖。

(6)如果你為支配者(父母、愛人、上級或孩子)陷入惰性,那麼即便你有意回避他們,也還會無形中受人支配。

(7)如果你覺得出於義務而不得不去看望某個人,不妨問問你自己:別人若處於此種心理狀態,你是否願意讓別人來看望你。如果你不願意,那就應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然後,快找這些人去談談,讓他們認識到僅僅出於義務的交往是有損人的尊嚴的。

(8)下決心不再扮演服從的角色,幹一個義務性工作、看看書、請保姆照看嬰孩或者找一個薪水未必很高的工作。為什麼?因為隻要你的自尊心得到提高,無論花費多少時間或金錢都值得。

(9)堅持不帶任何條件的經濟獨立,不向任何人報賬。你如果得向別人要錢花,便會成為他的奴隸。

(10)不要繼續發號施令,控製別人;不要繼續受製於人,唯命是從。

(11)承認自己有保持私密的願望,不必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和經曆都告訴某人。你是獨特而與眾不同的,應該有自己的秘密。如果事事都要告訴別人,那你便沒有選擇可言,當然也就成了不獨立的人。

(12)讓孩子自己安排他的房間。給他一塊可以由他支配的地方,隻要不影響健康,隨便他怎麼安排。從心理上講,孩子疊不疊被子沒有什麼關係,盡管你可能不這樣認為。

(13)在晚會上,不要老是陪伴著你的夥伴,不要出於義務而一直陪著他。兩個人不妨分開去找別人講講話,晚會結束之後再聚到一起。這樣,你們會成倍地擴大自己的知識和見聞。

(14)要是你願意看電影,而你的夥伴則想打網球,那麼就分頭各玩各的!兩個人多分開一會兒,這樣你們相聚的時候便會感到更加幸福、更加充實。

(15)不必總陪著你的夥伴,你可以獨自一人或邀上幾個好友去短途旅行。這樣,旅行歸來時,你會更加喜歡你的夥伴,同時也會珍視自己獨立行事的權利。

(16)記住:你沒有使別人高興的義務。別人自會尋求解脫和愉快。你可以在與別人的相處中得到真正的樂趣,但如果感到有義務讓別人高興,那你就失去了獨立性,就會因別人不高興而愁眉苦臉;更糟糕的是,你會以為是你使他不高興的。你對自己的情感負責,在這一點上人人如此,毫無例外。除了你自己以外,誰也不能控製你的情感。

(17)不要忘記:習慣並不是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不錯,你以前一直服從別人,但不能因此再繼續受人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