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的懦弱者善於隱藏懦弱
還有一些人,雖然內心懦弱,但他們很會掩飾自己的膽小怕事,他們善於自吹自擂,借虛榮來標榜自己的大膽無畏。他們說起話來,振振有詞,似乎什麼人和事都不放在眼裏,並常常炫耀自己的成功和權勢,希望以此取得別人的信任。表麵看來他們很自信,實際上卻是懦弱至極。他們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當需要鼓起勇氣、勇敢去做時,往往就立刻退避三舍,躲藏起來。不僅害怕做不好事,更害怕招惹麻煩。即便是不得不做的事,在做的過程中也是唯唯諾諾、戰戰兢兢,隨時擔心意外情況的出現。
(4)懦弱者善於忍耐,順從於命運
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提倡忍耐,人們認為人際交往中的矛盾衝突是難免的,隻有互相忍耐才能相安無事,能忍耐的人才能寬容別人,忍耐被用來衡量人的意誌,能忍耐的人會被認為是強者。但是,忍是有限度的,過分的忍耐對人是極為有害的。“心”字頭上一把刀,這是人們對“忍”字的形象注解,這把刀是會戳傷人的心靈的。因為忍耐使人的情緒得不到宣泄,大量消極情緒會鬱結於心。人們誤以為時間久了這種情緒會漸漸消失,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未宣泄的情緒會埋在心裏,曆時幾十年也未必會自行消失,這些鬱結的情緒嚴重損害著人的身心健康。長期忍耐,會使一些人變得越來越懦弱,於是開始屈服退讓,這樣會被人欺負,不能捍衛自己應得的權益。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失去人本該有的喜怒哀樂,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會覺得無望,開始變得順從,崇尚宿命論,凡事皆認為是命中注定,減損自我覺察的能力及創造人生的能力,無力麵對自己所麵臨的一切,最終毫無幸福可言,甚而被人當成弱者來進行欺淩。
3容易產生懦弱的“土壤”
人產生懦弱心理大致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周圍的人際關係發生變化時,新入學、轉校或調動工作時,四周都是不認識的人,你便十分緊張了。
第二種是“談虎色變”,由於經過一次在人前失敗過的體驗,所以你總是擔心:“再發生那樣的事可怎麼辦呀!”
第三種是自己有自卑感時,什麼自己長的不漂亮呀,不會說話呀等等,為了自己把自己束縛住,於是幹脆不出頭露麵了。
把這三種情況作比較,就會發現其根源隻有一個,就是不願意在別人麵前出醜,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有人緣。由於這種意識過於強烈,而把別人的存在看得過重了。在人前懦弱的人,實際上是自尊心很強的人。因為自己認為自己不錯,也希望別人高看自己,但是實際上自己表現的比較笨拙,往往不能如意。這種進退維穀的處境,使自己得出“還是躲開人好”的結論。
盡管如此,已經明白了怕見人的原因,怕見人的毛病還是不能改掉。這需要自己改變自己的勇氣。最好的辦法是毫不修飾;自己是怎麼樣就怎麼樣。如果一時拿不出這個勇氣,那就暫時忘掉自己,使勁盯著你眼前的人。這樣說,是因為怕見的人除了自己以外,其他的人都被看成了“別人”。所以他已區分不開每個人的麵孔。記住,站在你麵前的是和你一樣的人,說不定他正和你一樣緊張萬分呢?如果知道他們也有缺點和弱點,至少不會像以前那樣見人就怕了吧?
4為你的個性中融進“鋼”性
心理學家提供的戰勝懦弱對策有以下幾種:
(1)重塑性格。
任何人都可以養成堅強的性格,不過,軟弱人大多有內向的氣質,養成外向型堅強性格的確很困難。但是內向型堅強性格卻是可以鍛煉出來的。內向型堅強性格有三個特點:不鋒芒畢露但有韌性;不熱情奔放但有主見;不強詞奪理但能堅持正確意見。
(2)堅持自己。
弗蘭克林於1951年首先發現脫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結構,但因受到“強人”的責難,竟承認這個發現是錯誤的。後來有兩個科學家1953年重新發現並確認這一結構,最終獲得諾貝爾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