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遠離猜疑:勇敢打開心靈之窗(3 / 3)

(1)要信任他人,堅持寬以待人

寬容是人與人之間建立友好關係的基礎,因為有了寬容,才能真誠,才有信任。一般來說,猜疑心重的人,私心是很重的,他們對自己要求不高,對別人倒多少有些苛求;自己的言行舉止隨隨便便,卻總是懷疑別人的言行另有意圖;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放過別人一點點的差錯。所以,有一顆寬容的心,相信別人的真誠,也就會擁有真誠與信任。

(2)打破封閉性思維

一旦出現了猜疑,一定不能盲目衝動地質問別人、指責別人,要冷靜地分析那些“可疑點”

為什麼可疑,它對你究竟有沒有危害或威脅。這時應避免設定假想目標,而要多想想幾種可能和目標,跳出封閉式思維的循環怪圈,隻要一種方案或可能性突破了怪圈的束縛,你的理智就會清醒。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的猜疑都是荒唐可笑的,但在弄清楚之前,猜疑往往因為猜疑者的封閉性思維而被看作是順理成章的事。

(3)開誠布公的交談

如果在冷靜分析後,你仍然找不到可以釋疑的理由,不妨同你所懷疑的對象開誠布公地談一談,以誠待人,世上沒有化解不開的矛盾。猜疑最大的壞處在於它以疑點為中心無限擴散,不僅傷害當事人,而且還傷害許多無辜的人。世界上完全不被誤會的人是沒有的,誤會遲早都是可以弄清楚的。尤其是一個家庭中夫妻之間的矛盾,如果夫婦二人在產生懷疑時能平心靜氣地、誠心誠意地談開來,那麼夫妻之間的關係會更融洽,感情會更深厚,他們的家庭成員也會因為生活在一個融洽的家庭中而備感幸福。

(4)要懂得自我控製

就是用自己的理智控製自己的情緒。當發現同事有某些造謠中傷你的可疑行為時,當發現情侶、愛人有某些背叛你的可疑行為時,你可能會在情緒上表現出憤怒,此時此刻最重要的就是讓理智控製情緒,以防止由於感情的一時衝動做出不理智行為而留下遺憾,以致抱恨終生。

5克服猜疑心理的有效方法

心理學家指出,克服猜疑心理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加強積極的自我暗示

當自己的疑心越來越重的時候,要運用理智的力量進行“急刹車”,控製住自己的“胡思亂想”,要引進正反兩個方麵的信息,要一分為二地看待自己懷疑的對象,想辦法加上一些“幹擾素”,如:“也許是我弄錯了”,“也許他(她)不是那種人”,“也許情況不像我想像的那麼糟”,等等。條件允許時,可作一點調查,以澄清事實真相,也可以請自己信得過、人品又很正派的朋友幫助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清除自己的一些不符合實際的假想和推測。

(2)要信任別人

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你選擇他作為你的朋友、同事或戀人,就應該充分信任對方,相信他是胸懷坦蕩的,相信他不會做不利於你的事。當然,信任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在自己真誠待人、獲取他人信任的同時也形成他人對你的信任。

(3)要學會全麵、辯證地處世待人

要根據事實,實事求是地去看待人、處理事,而不要輕信流言,單憑主觀想像看待問題。

(4)要及時釋疑解惑

疑心的產生,必然有一些誘因,或者是對方的過失,或者是彼此的誤解。在這種情況下,要開誠布公地、及時地把問題擺到桌麵上,用善意的、討論的方式交換意見,澄清事實,消除疑惑。

(5)加強交往,增進了解

猜疑往往是彼此不了解、掌握有關信息過少的結果。猜疑產生後,常常又加劇了彼此的隔閡。明了此理,就應主動地增加接觸,在交往過程中客觀地觀察、了解和把握懷疑對象的有關情況,最好能與對方進行開誠布公的交談,結果就會發現造成自己產生猜疑之心可能是由於錯誤信息的傳入;可能是由於一句不經心的玩笑引起的誤會;也可能是一些庸人、小人搬弄口舌所致。這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長相知,才能不相疑。

(6)培養自信心

人有所長,亦有所短,每個人都應當看到自己的長處,培養起自信心,相信自己會與周圍人處理好人際關係,會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這樣,當一個人充滿自信地進行工作和生活時,就用不著擔心自己的行為,也不會輕易地懷疑別人是否會挑剔、為難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