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戰勝自負:從孤芳自賞中清醒過來(2 / 3)

如果一個人的目標錯了,而他仍要奮力向前,而且自以為自己意誌堅定、態度堅決,那麼它導致的惡劣後果,恐怕比沒有目標或猶豫不前更為可怕。這種盲目心理能讓人付出慘重的代價,自負帶給人的是失敗,而不是成功的幸福。我們每個人都一樣,為了事業的成功,或者愛情的成功,常常無所顧慮,勇往直前,這本來是好事,然而一旦走錯路,又不聽別人的勸告,不肯悔改,結果就會與自己的奮鬥目標南轅北轍。

(5)獨斷專行,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一個有作為的人,應該學會傾聽意見相左者的建議,發掘他們的優點。一個有作為的人,雖然不免受自己觀點的左右,但他總能隨時糾正這種態度,努力站在公正的立場去評估周圍的人的能力,去傾聽別人的意見,結交有才有德之人。而自負者卻總是自以為是,不聽勸告,不知天高地厚,常憑以往的經驗辦事,這樣的人古往今來,失敗者多於成功者。

3丟掉孤芳自賞,贏得他人之心

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一樣,每個人也都擁有自己的優點,如果一個人能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他無疑就能夠獲得因存有自負而孤芳自賞的弱點而不可能得到的許多東西。而令人痛心的是,那些不懂得欣賞別人而且毫無理由的有成功感覺的人,常用令人作嘔的自負的擾嚷、騷動與傲慢支撐出他們可笑的孤芳自賞的夢境。

卡耐基曾講過他班裏的瑞安先生是如何欣賞別人的優點並取得顯著的效果的。

在加入課程以後不久,律師瑞安先生同他的妻子駕著汽車到長島去拜訪他妻子的幾家親屬。

而他妻子卻留下瑞安先生同她的一位老姑母談話,她獨自跑開去拜訪幾位比她年輕的親屬。因為瑞安要作一演講,講他如何實際運用欣賞的原則,於是他就想從那位老太太身上實驗一下,所以他向屋子的四周一看,看看有什麼他能真誠讚賞的。

“這屋子建造在1890年前後,是不是?”他問道。

“是的,”老太太回答道,“正是那年造的。”

“這使我想起我降生的屋子,”他說“極美麗,建築得極好,很寬大。你知道,人們現在不再建造這樣的屋子了。”

“你說得對,”這老太太同意著說,“現今的年輕人不在乎美麗的家庭了,他們所要的,不過是一所小公寓及一個電冰箱,然後出外在汽車中閑遊。”

“這是一所理想的屋子,”她用顫動著溫柔回憶的聲音說,“這屋子是用愛情建造的。我的丈夫同我,在我們建造以前,夢想了多年,我們沒有建築師,都是我們自己設計的。”

然後她引導他參觀這屋子,他對她由旅行中所搜集的終身愛護的寶藏,表示真誠的欣賞:

派斯萊披巾、一套古式英國茶具、凡其胡瓷器、法式床椅、意大利油畫,及一床曾一度懸於法國封建時代的宮堡內的絲帷。

“在引導我參觀屋子以後,”瑞安先生說,“她帶我到汽車間。那裏置放著一輛別克汽車,差不多是新的。”

“我的丈夫在他去世不久以前就買了這輛車,”她輕輕地說,“我在他死後,從未乘過……你欣賞好東西,我要將這車送給你。”

“啊,姑母,”他說,“你使我不知如何是好了。我當然感激你的盛意;但我不能接受。我又不是你的直係親屬。我有一輛新車,而你有許多親屬喜歡那別克汽車。”

“親屬!”她大呼著說,“是的,我有親屬正在等我死,以便他們可得到那汽車,但他們得不到的。”

“如果你不願意把它送給他們,你可很簡易地把它賣給一個舊車商。”他告訴她。

“賣掉!”她嚷了起來,“你以為我願意賣這汽車嗎?你以為我能忍受著生人坐在那汽車裏,在街上來往,在那我丈夫為我買的汽車中嗎?我做夢也不會想賣,我要送給你,你欣賞美麗的東西。”

他竭力避免接受這輛汽車,但他不能不接受,他怕傷她的感情。

這位頑固而自負的老太太同她的派斯萊披巾、法國古董,及她的回憶獨自留在一間大屋子中,正在渴求著一點他人的共識。她曾一度年輕貌美,且為人所追求;她曾一度建造一所屋子,有愛情的溫暖,並自歐洲各國搜集了物品使之美觀;現今在老年的孤獨中,她期望一點人情的溫熱,一點真實的欣賞——而沒有人給她。當她找到時,就如同在沙漠中找到了泉水一樣,她的感激不能用比一輛別克汽車的禮物更少的東西,完全表示出來。

從上麵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真誠地關心別人,真誠地欣賞別人,別人才會真誠地關心你,因為任何人都在內心深處有被別人欣賞的需要。如果一個人隻懂得孤芳自賞,那他決不可能會得到別人的賞識。賞識可以說是一塊神奇的試金石,它能夠探測出你在別人的心目中究竟居於什麼地位,它更能夠幫助你戰勝自負、完成本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