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及人,顯示了寬容體諒的道德情懷,數千年來,它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古代之所以成為舉世著稱的文明禮儀之邦是與此分不開的。
今天,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人際關係也越來越複雜。所以,在先人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繼承和發揚推己及人的美德,搞好人際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怎樣才能做到推己及人呢?它要求我們以愛己之心來對待周圍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體會別人的感受,以自己的處境,去想像別人的處境;站在對方的位置上,將心比心,把別人當做自己對待,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比如,你不喜歡別人傷害你的自尊心,你就不要傷害別人的自尊心;你不喜歡別人往你身上潑髒水,你就不要往別人身上潑髒水;你不希望被騙,你就不要騙人;你不願意有聲音幹擾你的讀書學習,別人讀書寫字時你的動作就要輕一些。如果你能夠從別人的角度著想,你就不難找到妥善處理問題的方法,你就會成為一個通情達理的人,並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即使未能獲得別人的理解,自己也是捫心無愧,因為自己是在堂堂正正地做人。
要做到推己及人,首先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然後進一步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對他的學生子貢說:“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說:一個有仁德的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同時也幫助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要事事行得通,同時也要幫助別人事事行得通。使自己站得住那是“己立”,幫助別人事事行得通,那是“達人”。“己立立人”和“己達達人”是推己及人的積極表現。
當然,推己及人是有適用對象的。對善良的人,對奉公守法的人,應該對他寬宏諒讓;對居心不良的人,對不法之徒,則須堅決與之鬥爭。否則,養癰遺患,禍害無窮。
推己及人這種替別人著想的道德情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有著廣泛的影響。據說國際紅十字會總部裏,就懸掛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語錄,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係的向往。
(2)克己利人多奉獻
某君,好計較個人利益,評功爭功,調級伸手,而且工作拈輕怕重,吃苦受累的事推給別人,沾光得彩的事搶在前頭。遇到要去外地出差,他冬天挑南方,夏天挑北方,不冷不熱的季節挑富區不挑窮區。若是不能如願,就說自己“吃了虧”。由於他總想占便宜,有人就私下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老占”。
由“老占”的事兒,聯想到我們的生活、工作中也確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入黨入團之初,曾經牢記自己的誓言,一心為人民謀利益,吃苦在別人前頭,享受在別人後頭,凡涉及個人利益的事,很講風格,調級讓級,評獎讓功,好處留給他人,自己樂於吃虧。但是後來,卻放鬆了世界觀的改造,受“隻占便宜不吃虧”的利己主義思想影響,漸漸變得像“老占”那樣,心胸比針眼兒還小,對個人利益錙銖必較,由群眾的榜樣變成了他人奚落的對象,更有甚者,成了煙酒糖茶、金元美鈔的俘虜,淪為人民的罪人。這種人生價值觀的萎縮帶來的道德的淪喪、人品的渺小,無疑是可悲的。
其實,一個人如果打定主意“隻占便宜不吃虧”,那是絕對行不通的,因為它違反了生活的辯證法。
人生悠悠萬事,正如誌願軍老戰士、“活烈士”井玉琢所說:“世上隻有簡單兩件事:吃虧,占便宜。都想占便宜,那虧給誰?”他是從凡事要先為國家、集體、他人考慮講的這番話。可說到底,世界上所以要有革命,正是為了改變舊時代那種少數剝削者總是占便宜、廣大勞動人民總是吃虧的不合理的社會製度。而在這個革命中,我們的前輩毀家紓難,拋頭顱、灑熱血,推翻了三座大山,使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要鞏固和發展革命成果,建設幸福美好的社會主義新生活,更需要後來人像井玉琢那樣,處處克己利人,繼續犧牲奮鬥,畢生奉獻不已。這樣的人越多,美好生活的到來就越早。
(3)忍讓他人風格高
兩個人從獨木小橋的兩端,同時走到了橋中間,而小橋的寬度,隻能容許一個人邁步,怎麼辦?房子裏有四個人聊天,外麵送來三個蘋果,誰吃誰不吃?在交叉路口,兩個騎自行車的人無意中相撞倒地,是互相指責,你廝我打呢,還是互相說“對不起”、“不要緊”?無緣無故,別人開你一通玩笑,甚至真真假假損你一頓,你又怎麼辦?……生活中幾乎到處都有這種矛盾,而且幾乎天天都有這種矛盾,在這種看來不爭就要“吃虧”的情況下,應該采取什麼態度呢?
生活就是運動,矛盾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關鍵是要有個正確的態度,妥善地處理矛盾。一個“讓”字,往往是妥善地解決矛盾的關鍵。許多事情如果各自寸步不讓,那就隻好怒目相向,握拳相持;而高姿態,高風格的帶頭禮讓,則可能使僵持的矛盾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