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知識淵博:世事洞明皆學問(2)(1 / 3)

學會求知,要注重通過普通教育打下寬厚堅實的“通才”基礎。與此同時,又需要通過專業教育,在一二個領域向科學的深度進軍。

學生的自主性、批判性、創造性學習,要與教師的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很好地結合起來。要知道,即使是最先進的“人機對話”、多媒體技術也無法代替和超過生動有效的師生交流。

學會求知,不能在學校教育中一次完成。傳統的“上學——工作——退休”的線性教育模式和人生階段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變化,而必須代之以“學習——工作——學習”、工學交替、循環往複的多維教育模式。因此,“求知”將是一個在認識和實踐之間無數次反複、不斷“完成”而又重新開始的過程。即使是高等學府,也隻是“求知”路上的一個站點;即使戴上了“博士”的桂冠,也隻是一個新的“求知”階段的開始。

時代在巨變之中。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的生產、處理、傳播和應用基礎上的經濟。知識經濟的這種特征,決定了知識創新的水平和速度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掌握和應用知識、信息的能力是經濟競爭力的核心;決定了投資於人,培養和開發人的創新能力及掌握應用知識、信息的能力的現實緊迫性和客觀必然性。與此密切相關,知識經濟的發展使人類不可逆轉地進入了學習社會,即人人都需要終身學習的社會。

4掌握新知識,立足新時代

大樹之所以葉茂、枝繁、本壯,那是因為它根深紮實,吸收了大量營養。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想立足新時代,就必須掌握新知識,讓自己強大起來。

21世紀的社會,有許多新的知識有待人們去學習和掌握。誰掌握了新知識,解決了新課題,誰就開辟了新領域,從而成為成功者。未來學者認為,21世紀將是科學技術向更高、更新、更尖、更精方向發展的時代,人類將進一步認識自然,開辟新能源,征服癌症、艾滋病等困擾20世紀的疾病。科技化社會將給人們帶來更豐富的物質財富,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更大的方便。但是,人們在享受著高科技恩惠的同時,也會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森林毀滅、土地沙化、汙染嚴重、酸雨肆虐、溫室效應、臭氧危機、礦藏枯竭、淡水缺乏、放射性物質、動植物物種的滅絕等,都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幸福與安全。而這一切對有誌於探索和攻克這些難題的人來說,卻是難得的機遇和挑戰。無疑,誰攻克了難題,誰就是當之無愧的成功者。而這種成功者靠什麼攻克難題呢?當然最主要的是知識。因此,知識在21世紀的成功中具有前所未有的作用。

由於知識在成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鍛造自我,首先是知識的學習和獲得。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各項體製的健全,以往那種“痞子發財”的現象,正在逐步弱化,失業下崗者也大多是知識水平較低者,而知識先富階層正在逐步崛起,幹部隊伍知識化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種趨勢在20世紀末已經開始出現,以後隻會日益明顯。

學習和掌握知識的範圍,應當是博與精的結合。博是指對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的廣泛涉獵,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麵;精是指在自己的專業或本職工作的範圍內,盡量掌握高精尖的知識。

學習和掌握知識,最關鍵的是刻苦認真,持之以恒,不要拖延。

不僅在社會上是這樣,學生也應該努力掌握新知識,擴大知識麵,這樣以後才能更好地立足於社會,才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