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知識淵博:世事洞明皆學問(2)(2 / 3)

5學習來自創造力的培養

有學問的人容易成功,而成功者大都具有非凡的創造力。

是平時自覺地培養,和使他們的人生比常人更具突破性和開拓性。

(1)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在一項“創造力發展調查”結果中發現,在近500份問卷中,約有30%的人認為自己“沒有創造力”或“很沒有創造力”。

尤其是女性,認為自己沒有創造力的比例高於男性甚多。年齡超過50歲的受訪者,認為自己“非常沒有創造力”的比例更高得驚人。同時,也有30%的人,認為自己的爸爸沒有創造力,有35%的人,認為自己的媽媽沒有創造力。

那麼什麼是創造力,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創造力呢?研究發現,具備充沛創造力的人,通常具有下列幾種特質:

①敏覺。凡事由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注意到別人所沒有注意的。敏覺是機警過人、觀察入微、旁敲側擊。

②流暢。能想出多項可能性或答案的能力。流暢是思路通暢、洋洋灑灑、旁征博引。

③變通。能發現方法,改變觀念、事物與習慣來適應現實情況。變通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隨機應變。

④獨創。有新穎的想法,有出人意外的答案或反應。獨創是獨特新穎、與眾不同、推陳出新。

⑤精密。能周密考慮各種事情,花心思添加新的裝飾,將原來事情做得更好。精密是深思熟慮、周密詳盡、精益求精。

⑥冒險。有猜測、嚐試並麵對批判的勇氣,敢堅持己見,以及應付未知的狀況。冒險是勇於嚐試、大膽假設、勇往直前。

⑦挑戰。能從混亂中整理出頭緒,並尋求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挑戰是抽絲剝繭、鍥而不舍、自強不息。

⑧好奇。對事物會產生疑惑,並努力探詢、調查、尋找解答。好奇是追根究底、打破砂鍋問到底、探究真相。

⑨想像。能將腦中意象構思出來,甚至具體化,想像使人超越現實限製。想像是超越現實、異想天開、海闊天空。

⑩分析。會檢查事物的每一部分,並探討、了解彼此的關係。分析是分門別類、相互比較、依序排列。

綜合。會把事物的細節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綜合是組合重建、包羅萬象、綜合歸納。

評鑒。能根據自己的標準,評估出事物的好壞優劣。評鑒是分析判斷、品頭論足、評估好壞。

借鑒別人的經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科學從本質上來說是批判的,新的東西來源於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而新的思路、方法正是對舊傳統框架的破壞和批判。不破不立,破才能立,破是為了立。因此說,批判的態度是激發創造性思維的動力,批判的精神是科學家的可貴品質。不加分析地跟著別人跑,這對創造是有害的。知識的知識(即智慧和創造力)才是財富的直接源泉,任何人都應該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影響創造力形成的因素與教育密切相關。怎樣培養創造力呢?實行創造性教育與學習是培養創造力的有效途徑與方法。美國有一項研究表明,在學校接受過創造能力培養與訓練的學生,與沒有接受過這種培養與訓練的學生相比,在接受需要創造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時,前者的成功率比後者高3倍。

(2)從多方麵著手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一個人創造能力的形成與其思維方式、思維習慣、好奇心和已有的創造方法密切相關。因此,培養創造力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