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用人是管理者的必修課(三)5-1(1 / 3)

學會用人是管理者的必修課(三)5-1

第五章 盡可能地體恤員工

1有容乃大

"海納百川,有容用大"。每一位老板都應該努力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管理者應當清楚地了解每一個下屬的能力,而且要因材適用,不要總以自己的工作能力來衡量和要求下屬。當然對下屬嚴格要求還是必要的,但嚴格要求和寬容之間並不矛盾。嚴格要求是指你可以為你的下屬製定高標準的工作要求,而寬容則是當下屬犯錯誤或由於某種原因而未能達到工作要求時,你應該對他們采取的態度。當你寬容了你的下屬時,不但不會使他因此而散漫,反而會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如果做為一個老板,老是挑剔你的下屬的毛病,就會極大的削弱他們的工作熱情,甚至會對你產生反感,這樣就會影響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工作中的發揮,從而對企業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在各種各樣的管理者中,有一種上下級都會覺得不好相處的人,這就是那些靠著苦幹而當上老板的人。他們大都是從基層靠著實幹而被提升上來的,缺乏領導經驗,又往往特別的自信、頑固、獨斷。

這種人最大的缺點就是自己要掌管一切,事必躬親。如果工作不能朝他們想像的方向發展的話,他們就會安心不下。因此,他們隻會把工作硬塞給下屬,而不給他們應有的權限。這樣的老板雖有實幹能力,但缺乏寬容,很難原諒下屬的錯誤。不少下屬跟著這種領導幹,總覺得有點提心掉膽,不敢放開手幹,因為怕犯了錯誤,而得不到起碼的一點諒解。久之必對工作失去熱情。而膽怯的下屬遇上這樣的老板就會畏縮不前,老板不說讓他幹,他就不會在工作中積極主動去幹,因為這樣可以少犯錯誤。這樣一來,他們就根本無法發揮自己的能力,常會感到周圍的空氣,有一種憋悶感,有時候剛想表現一下,但因老板的一句話,或同事的一點勸告,也許又會使他們打消念頭。

寬容是一則重要的用人之道。作為一個老板,必須要能想得開,看得遠,從發展的角度考慮,從大局考慮,得饒人處且饒人,對下屬要學會寬容。

2體貼員工,愛惜員工

人是有豐富感情的動物,作為領導,關心和體貼員工是對員工最好的激勵方式之一。

領導對員工的長處和優點表示欣賞和肯定,僅憑幾句讚美之辭於口頭上是不夠的,還要關心和體貼下屬,讓他覺得他受到了尊重和愛護,覺得他一直都在你心目中是一個重要角色,這樣才能激勵他對工作更加努力,對你更加尊重,死心塌地地與你共處。

蔣介石就很注意通過對部屬生活的體貼和關心來表達自己對他們的器重,賞識和願望,以此達到籠絡人心的目的。蔣介石為了掌握部屬的各種情況,專門開了一個小本子,上麵記錄著師級以上官員的字號,籍貫,生日,喜好,親緣以及一些常人不大注重的細枝末節。閑時就翻閱,久而久之,就爛熟於心。少將以上的官員他都要經常請到一起吃飯,由蔣經國作陪,飯後總要合張影,這些做法無疑大大抬高了下屬的身價。蔣介石給部屬寫信也習慣稱兄道弟,還用字號,對示對屬下的欣賞。很喜歡用他們及他們的親人的生日大作文章,使部屬往往感到受寵若驚。雷萬霆調任它職的時候,蔣介石召見了他,說:"令堂大人比我小兩歲,快過六十華誕了吧!"雷萬霆一聽此言,感動得泣涕漣漣,激動地說:"總統日理萬機,還記住家母的生日!"蔣介石寬慰他道:"你就放心地走吧,到時我會去看望她老人家,為她老人家添壽祝福。"雷萬霆看到蔣介石如此關心自己,自然死心塌地地跟著他,成為蔣的心腹。蔣介石對部下的讚揚和賞識也是有區別的,要官的給官,要錢的給錢,愛地盤的給地盤。對於陳布雷那樣的不愛錢也不愛官的知識分子,他也有辦法對待,當陳布雷50歲生日時,蔣介石送去了"寧靜致遠,淡泊明誌"八個字,並附記:"戰時無以祝壽,特書聯以贈,略表向慕之意也。"蔣介石這種做法是非常虛偽的,但陳布雷直到失望自殺的時候也沒有背叛蔣介石。

在以人為中心的現代社會裏,單純的上下級關係正在逐漸被擯棄。在高效率,快節奏的生活中,關愛主義更受人們的青睞,關心人才,愛護和珍惜人才,尊重人才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風尚。在領導與下屬之間滲入個人友誼和感情的因素,對開展領導工作很有益處,這種方法會使領導成為一個輕鬆的權威。

關心和體貼下屬是對下屬的最好激勵形式之一,在下列場合中,收效更佳。

(1)在下屬的生日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祝賀。

現代人都習慣過生日,聰明細心的領導會抓住機會,見縫插針,加入慶祝的行列。蔣介石就善用此招,每次都給下屬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也許下屬當時並不太在意,但是當他換了生活環境或領導的時候,他就會回憶起你的祝賀和讚美。

要給下屬慶祝生日,可以發點獎金,買個蛋糕,請吃頓飯,送一束花等等,效果都會很好。如果乘機還加上幾句美言對下屬的功績表示讚揚,則更會錦上添花。

(2)關心下屬的身體健康。

領導的探望很重要,這樣做使你在下屬心中的權威地位穩定,甚至提高,從而有利於今後的工作,加上下屬對你平時的行為是有目共睹的,當他們年到你給別人的溫暖時,心中自然會對你更加敬畏。

(3)關心下屬的家庭和生活。

幸福和睦的家庭,充實富足的生活是幹好工作的基本保證。如果一個下屬夫妻分居兩地,鬧離婚,或者生活緊張拮據,領導卻視而不見,那麼對下屬再好的讚美也無異於老虎掛念珠假慈悲。

從這個小事例中我們可以窺見一斑,作為領導,在讚美的同時,應該急下屬所急,解決一些實際生活問題,這就是對他們的最大的讚美。當下屬們在餐廳裏安心地吃飯時,心中肯定感激領導的一番良苦用心。

(4)注意抓住歡迎和送別的機會。

調換下屬是領導常常碰到的事情,不要認為不就是換個人嗎?來去自由,願去就去,願來就來,不必拘泥於禮節,搞那些形同虛無的儀式。這種想法是極端錯誤的。因為你這樣對待員工即沒有一個好的開頭,又沒有一個好的結尾,做為領導是一種失職。

3愛是一種激勵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非常懂得體察下情,愛惜民力的道理。

諸葛亮治國尤為重視農業生產,這既是人心安定、國家富足的前提,也是他大軍征戰的物質保障,他指出:"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斂賦,無盡民財。"每當戰爭間隙,他便"休士切勸農",分兵屯田,增加糧食生產,減輕農民負擔。他造"木牛流馬"既方便了軍需運輸,也減輕了農民的勞役之苦。諸葛亮還十分重視對死傷士兵家屬的撫恤,《三國演義》中寫他南征孟獲後在瀘水祭奠陣亡士卒一幕尤其感人,他在祭文中說:

"士卒兒郎,盡是九州豪傑;官僚將校,皆為四海英雄......生則有勇,死則成名......汝等英靈尚在,祈禱必聞;隨我旌旗,逐我部曲,同回上國,各認本鄉,受骨肉之蒸嚐,領家人之祭祀,莫作他鄉之鬼,徒為異域之魂。我當奏之天子,使汝等各家盡沾恩露,年給衣糧,月賜廩祿,用茲酬答,以慰汝心。"

讀畢祭文,孔明放聲大哭,"極其痛切,情動之軍,無不下淚。"祭奠死人是做給活人看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嫻熟於用眼淚去博取下屬之心,但究其心,未必真的哀痛。獨有孔明祭奠時,催人淚下,他是出自對士卒的真誠的愛,這時他的祭奠才感情充沛,也隻有真心才會寫出這樣不朽的祭文。"人皆有不忍之心,"隻有以仁德可以服眾,而仁德是發自內心的愛的表現。有了這種愛,才能使部屬舍生忘死,組織的戰鬥力自然會無往而不勝,故而先賢孟子總結道:"仁者無敵。"

諸葛亮不同於一般的封建統治者,他使士卒更注重到自己是一個人,與達官顯宦有著同樣的情感和精神的人。對於任何管理行為,隻要充分重視人的價值,以仁愛為基點,才能獲得下屬的認同,真誠地為組織盡心盡力。因此古人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愛是一種激勵,會使人產生發自內心的動力,一個優秀的組織中,總是貫穿著愛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