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木通種子的解剖學研究
資源與鑒定
作者:展曉日 李曉琳 董宏然 李軍德 黃璐琦
[摘要]三葉木通全株均可入藥,具有多種藥理作用,但種子解剖結構的相關報道較少,該文研究了三葉木通果實與種子的形態結構以及種皮、珠孔區、胚及胚乳的解剖學特征,為木通屬的係統分類研究以及藥材預知子的鑒定及開發利用提供依據。結果表明三葉木通種子的種皮由表皮細胞、厚壁細胞層、薄壁細胞層和色素層構成。珠孔區基部的外表皮細胞特化成了白色的種埠狀結構,珠孔區的種皮含有大量的木質化結構。胚乳細胞分2層,外層黃棕色的胚乳細胞含有大量油滴,內層白色胚乳細胞含大量的糊粉粒和擬晶體。
[關鍵詞]三葉木通;種子;解剖學;種埠
[收稿日期]2014-05-28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項目(8132502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102757);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BAI29B02)
三葉木通Akebiatrifoliate(Thunb.)Koidz.是木通科木通屬Akebia落葉木質藤本植物,根、莖、葉、花、果、種子均可入藥,其幹燥藤莖及果實分別作為木通和預知子的藥材來源被2010年版《中國藥典》所收錄。預知子又稱八月劄、八月炸、八月紮、八月拿、羊開口、八月瓜、臘瓜等,歸肝、膽、胃、膀胱經。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散結,利尿的功效。用於脘脅脹滿,痛經經閉,痰核痞塊,小便不利等。臨床上是治療各種消化係統腫瘤疾病的常用配伍藥之一,並常用於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療。三葉木通鮮果亦可食用,果肉含多種營養成分,蛋白質、糖等含量均高於蘋果、草莓、刺梨等水果,與獼猴桃等相近,維生素C含量較一般水果都高目前,三葉木通及其果實的生物學性狀、栽培技術,莖、葉、果實的化學成分以及藥效研究的文獻報道較多。但種子的相關報道很少,尤其種子的解剖結構僅有陳平等進行了簡要報道,而種子的解剖結構圖並未見發表。植物種子的形態結構和解剖學特征與其生理特性及其環境的適應性密切相關,並能為植物的係統分類和品種鑒定提供一定參考。本文對三葉木通種子的形態和解剖學特征進行了研究,以填補三葉木通種子研究的空白,並為木通屬的係統分類研究及預知子的鑒定及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三葉木通種子的采集和處理
三葉木通A.trifoliate果實2013年10月采集於江西婺源。從果實中取出種子,在水中反複搓洗並陰幹後,與濕潤的珍珠岩(含水量為55%,種子-珍珠岩1∶10)混合,貯藏於4℃冰箱中備用。
1.2三葉木通種子的形態特征測定
三葉木通種子的長、寬、厚度采用遊標卡尺測定(n=30)。千粒重(n=3)參照國家標準采用百粒法測定。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方法進行分析。
1.3三葉木通種子的解剖特征研究
取新鮮的三葉木通種子,經係列乙醇逐級脫水,二甲苯透明(70%乙醇2h,80%乙醇2h,95%乙醇2h,100%乙醇1h,100%乙醇lh,1/2無水乙醇+l/2二甲苯lh,二甲苯lh,二甲苯lh)。透明好的材料先置入35℃的溫箱中浸蠟24h,轉入60℃溫箱浸蠟4h,置換成純蠟後再浸蠟4h,期間換蠟1次,包埋後修塊、切片。切好的蠟片在展片台上展開,轉移至35℃的溫箱中烘幹後,在二甲苯中脫蠟,梯度複水後番紅染色0.5h以上,水洗,係列乙醇逐級脫水後,放入固綠溶液中染色,乙醇洗滌後二甲苯透明封片。在OLYMPUSSZX16體視鏡和OLYMPUSBX51顯微鏡下觀察、拍照。
2結果
2.1三葉木通果實及種子形態
三葉木通果實為漿果,長橢圓形,長5~13cm,直徑3~8cm,成熟時褐色或紫紅色,具有不規則深皺紋,質硬,果瓤白色或淡黃色;種子多數,扁卵形,長度約為6.5~11mm,寬度約為5~7mm,厚度約為2.0~4.5mm,千粒重約為79.53g(以鮮重表示),種皮深紅棕色或黑褐色,有光澤,先端稍尖,基部鈍圓,種臍略偏向一旁,可見白色種埠。
2.2三葉木通種子的顯微結構
三葉木通種子由種皮、胚和胚乳構成,種皮內油脂化程度較高,胚直生,已分化出子葉,胚乳豐富,白色。
2.2.1種皮三葉木通種皮的顯微結構。表明,外層由1列表皮細胞構成,胞腔呈倒“V”字形,細胞壁3麵增厚且木質化,內含黃棕色色素,外被角質層,約厚2.5~3.5μm,成為種皮的主要保護結構。其下方為厚壁細胞層,靠近外種皮的3~4層橢圓形的厚壁細胞,細胞排列緊密,壁厚約為2~3μm,其下方為3~4層類多角形切向延長的厚壁細胞,細胞壁略增厚,壁厚約為1~1.5μm。向內是7~8層的薄壁細胞層,細胞切向延長,類長方形。薄壁細胞層下方是1層細小狹長的的色素層細胞,細胞壁略增厚,與胚乳相連。在部分區域,種皮的內表皮細胞與胚乳細胞之間還有1層體積較大的類長方形表皮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