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膜乳化法製備熒光探針PLGA納米粒及體內外研究
製劑與炮製
作者:胡濤 石飛燕 潘林梅 朱華旭 郭立瑋
[摘要] 采用快速膜乳化法製備了粒徑均一的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納米粒,對其載藥特性和體內分布進行研究。以平均粒徑和PDI為指標,通過單因素實驗考察了膜孔徑、過膜次數、過膜壓力、油水比和聚乙烯醇(PVA)濃度對快速膜乳化法製備納米粒的影響,空白納米粒的優化條件為膜孔徑 1 μm,過膜壓力1 150 kPa,油水比1∶5,PVA質量濃度 20 g·L-1,過膜3次,得到空白納米粒的平均粒徑為332.6 nm,PDI為0.010。采用激光共聚焦技術對其結構特點進行模擬研究,在此基礎之上,將熒光探針包載於納米粒中,采用小動物活體成像技術研究納米粒的體內靶向性。體外模擬研究表明,熒光物質均勻分布於微球內,體內研究表明該粒子具有較好的肝、脾靶向性。
[關鍵詞] 快速膜乳化;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納米粒;工藝優選;熒光探針;靶向
[收稿日期] 2014-09-02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072749,81303230,30873450,30873449);江蘇省抗腫瘤驗方研究與產業化工程實驗室開放課題;南京中醫藥大學校級創新團隊項目;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
[通信作者] *郭立瑋,E-mail: ;*朱華旭,E-mail
[作者簡介] 胡濤,碩士研究生,E-mail:
熒光探針可用於微球結構識別[1]、藥物運輸過程、細胞屏障跨越方式、藥物釋放過程等的觀測研究,其出現大大促進了藥物新劑型研究的迅速發展[2]。納米粒(nanoparticles,NP)是抗腫瘤藥物及其他藥物的良好載體,尤其是以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為材料製備的納米粒,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而得到了廣泛研究[3]。熒光探針常被包載於微粒給藥係統內,進行給藥係統的體外結構研究、體內示蹤、細胞攝取及轉運機製研究[4-7],傳統方法製備的微粒其粒徑分布較寬,而較寬的粒徑分布難以獲得良好的靶向性和重複性。快速膜乳化技術利用較高壓力使預乳液通過尺寸均一的微孔膜,使其被破碎成粒徑小、分布更窄的液滴[8-9],其製備的粒子均一可控。本實驗利用快速膜乳化法製備包載尼羅紅熒光探針的微球,並采用激光共聚焦技術研究微球結構特點。在此基礎之上,用快速膜乳化法製備包載DiR熒光探針納米粒,采用小動物活體成像技術研究納米粒的肝、脾靶向性,以期為肝、脾熒光探針造影成像[10]和體內示蹤提供參考。
1 材料
快速膜乳化裝置;SPG膜(日本SPG Technology公司,親水性,膜長12.5 cm);DF-101S型智能集熱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河南省予華儀器有限公司);I-6型冷凍幹燥機(德國Ehrisa公司);AUW120D型1/10萬電子天平(日本島津);S-4800型場發射掃描電鏡(日本日立公司);ZetasizerNano型馬爾文激光粒度分析儀(英國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Leica TCS-SP5 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德國);小動物多光譜活體成像係統為Maestro 2(CRI,Woburn,MA,USA),該係統主要由液晶可調諧濾光片和科研級電荷耦合器件(CCD)組成,液晶可調諧濾光片掃描範圍 500~950 nm,掃描帶寬、步進均為 10 nm,數據采集、光譜分離處理過程均由Maestro多光譜分析軟件完成。
PLGA(LA-GA 50∶50,平均相對分子質量15 kDa,山東省醫療器械研究所);聚乙烯醇(PVA 1788,上海阿拉丁試劑有限公司);尼羅紅(Nile red,美國Sigma-Aldrich公司);DiR(美國AAT Bioquest公司);醋酸乙酯(EA,上海國藥);無水乙醇(分析純,中國醫藥集團上海試劑公司);丙酮(分析純,上海淩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SPF級BALB/c裸鼠,6~8周齡,18~20 g,合格證號SCXK(滬)2012-0006,上海傑思捷實驗動物有限公司,實驗前24 h禁食不禁水。
2 方法
2.1 快速膜乳化法製備 PLGA 納米粒[8-9]
將 PLGA 溶於醋酸乙酯中作為油相(過 0.45 μm 微孔濾膜除去不溶物),一定濃度的 PVA水溶液作為水相(使用前過 0.45 μm 微孔濾膜),水相加入油相,均質乳化製備成油/水(O/W)型預乳液(12 000 r·min-1,45 s)。將其倒入快速膜乳化裝置中,在一定的氮氣壓力下反複過膜,在過膜後的乳液中加入6倍體積 0.5% PVA水溶液以萃取其中的醋酸乙酯,常溫下磁力攪拌 6 h,離心(16 000 r·min-1,10 min),用蒸餾水洗滌納米粒 3 次,冷凍幹燥,即得 PLGA空白納米粒。包載DiR納米粒的製備:與空白納米粒製備相同,隻是在有機相中加入適量DiR。
2.2 不同方法製備PLGA納米粒比較研究[11]
二元溶劑分散法製備PLGA納米粒:將PLGA溶於丙酮和無水乙醇混合溶液,過0.45 μm微孔濾膜除去不溶物,將上述有機相在磁力攪拌下,使用0.4 mm注射器針頭,以一定速度滴入PVA溶液(使用前過0.45 μm微孔濾膜)中,磁力攪拌 10 min,將產物經旋轉真空蒸發除去有機溶劑,經0.8 μm微孔濾膜過濾,離心水洗,冷凍幹燥,即得納米粒。
超聲法製備PLGA納米粒:將PLGA溶於醋酸乙酯作為油相(過0.45 μm微孔濾膜除去不溶物),一定濃度的PVA水溶液(使用前過0.45 μm微孔濾膜)作為水相,將水相加入油相中,超聲(500 W,3 min)乳化製備成油/水(O/W)乳液,在乳液中加入6倍體積 0.5% PVA 水溶液以萃取其中的醋酸乙酯,常溫下磁力攪拌 6 h,離心水洗,冷凍幹燥,即得納米粒。
快速膜乳化法製備PLGA納米粒:參照2.1項下方法製備PLGA納米粒,其中油相PLGA質量濃度為20 g·L-1,水相PVA質量濃度為20 g·L-1,油水比1∶5,過膜壓力1 150 kPa,過膜3次。
2.3 表麵形貌和粒徑分布的測定
將納米粒分散在去離子水中,滴加到鋁箔紙(錫紙)上,使其均勻攤開,自然晾幹。剪下一小塊鋁箔用導電膠固定在樣品台上,真空條件下噴金(30 mV,120 s),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納米粒形態。
2.4 納米粒粒徑分布的測定
將納米粒懸浮在去離子水中,采用帶亞微米級粒徑分析功能的 Zeta 電位儀測定平均粒徑及多分散係數(PDI),PDI越小代表納米粒粒徑分布越均勻。
2.5 藥物分布模擬研究[12-14]
由於本實驗使用的激光共焦顯微鏡無法對納米級粒子進行有效觀察,因此,以大孔徑膜(10 μm)代替1 μm膜製備微球使其在儀器成像範圍之內。選取脂溶性尼羅紅為模型藥物,采用快速膜乳化法製備微球,模擬藥物在微球中的分布。方法如下:取200 mg PLGA 溶於10.0 mL醋酸乙酯溶劑中作為油相,油相中加入一定量尼羅紅,然後將其倒入一定量含PVA水溶液,磁力攪拌形成初乳。將其倒入快速膜乳化裝置中,在40 kPa的氮氣壓力下反複過膜3次,在過膜後的乳液中加入6倍體積的0.5% PVA水溶液,磁力攪拌6 h去除油相中醋酸乙酯,得到PLGA微球。離心、蒸餾水洗滌3次,收集沉澱,將該沉澱混懸於水中,冷凍幹燥,樣品於4 ℃保存。取凍幹後微球采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進行觀察,設定Z軸方向上采集的第一張和最後一張確定掃描區域,設置Z軸步進,進行隨機斷層掃描,同時計算機圖象分析,激發波長543 nm,發射波長588~688 nm。
2.6 納米粒體內靶向性研究
文獻研究[15-16]包載DiR的PLGA納米粒體外釋放,結果表明在48 h內納米粒體外累積釋放率分別低於0.9%,1%。因此,包載DiR納米粒可以作為示蹤粒子,研究納米粒在體內的動態分布情況。實驗過程:采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使裸鼠處於麻醉狀態,分別給裸鼠尾靜脈注射相同劑量的DiR納米粒(給藥組)、DiR熒光染料(染料對照組),在7,20 min,3 h(3 h時處死裸鼠,取心、肝、脾、肺、腎)采用小動物活體熒光成像技術對裸鼠腹部進行拍照,采集圖像信息。熒光成像以730 nm作為DiR的激發光波長,以790 nm作為發射光波長,自動掃描獲取每次圖像采集的曝光時間,以使成像水平達到最佳狀態,確定示蹤納米粒在裸鼠體內不同組織的分布情況。
3 結果
3.1 快速膜乳化工藝優選
3.1.1 膜孔徑的選擇 采用快速膜乳化法製備微粒,考察不同膜孔徑對微粒製備的影響。分別選擇了膜孔徑為20(以常規磁力攪拌製備初乳[17]),4,2,1 μm的膜,在30,700,900,1 150 kPa壓力下過膜,所製備粒子的平均粒徑和PDI分別為6 357 nm,0.149; 880.1 nm,0.106;532.2 nm,0.090;355.7 nm,0.012。掃描電鏡圖。隨著孔徑的減小,粒子的粒徑變小,粒徑更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