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具體問題具體辦,堅決落實才能贏1(2 / 3)

研究二八法則的專家理查德·科克認為:凡是洞悉了二八法則的人,都會從中受益匪淺,有的甚至會因此改變命運。

理查德·科克在牛津大學讀書時,師兄告訴他,“沒有必要把一本書從頭到尾全部讀完,除非你是為了享受讀書本身的樂趣。在你讀書時,應該領悟這本書的精髓,這比讀完整本書有價值得多。”這位師兄想表達的意思實際上是:一本書80%的價值,已經在20%的頁數中就已經闡明了,所以隻要看完整本書的20%就可以了。

理查德·科克很喜歡這種學習的方法,而且以後一直沿用它。牛津並沒有一個連續的評分係統,課程結束時的期末考試就足以裁定一個學生在學校的成績。他發現,如果分析了過去的考試試題,把所學到知識的20%,甚至更少的與課程有關的知識準備充分,就有把握回答好試卷中80%的題目。這就是為什麼專精於一小部分內容的學生,可以給主考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些什麼都知道一點但沒有一門精通的學生卻不盡如考官之意。這項心得讓他並沒有披星戴月終日辛苦地學習,但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理查德·科克到殼牌石油公司工作後,在煉油廠服務。他很快就意識到,像他這種既年輕又沒有什麼經驗的人,最好的工作也許是谘詢業。所以,他去了費城,並且比較輕鬆地獲取了Wharton工商管理的碩士學位,隨後加盟一家頂尖的美國谘詢公司。上班的第一天,他領到的薪水是在殼牌石油公司的4倍。

就在這裏,理查德·科克發現了許多二八法則的實例。谘詢行業80%的成長,幾乎全部來自專業人員不到20%的公司。而80%的快速升職也隻有在小公司裏才有——有沒有才能根本不是主要的問題。

當他離開第一家谘詢公司,跳槽到第二家的時候,他驚奇地發現,新同事比以前公司的同事更有效率。

怎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新同事並沒有更賣力地工作,但他們在兩個主要方麵充分利用了二八法則。首先,他們明白,80%的利潤是由20%的客戶帶來的,這條規律對大部分公司來說都行之有效。而這樣一個規律意味著兩個重大信息:關注大客戶和長期客戶。大客戶所給的任務大,這表示你更有機會運用更年輕的谘詢人員;長期客戶的關係造就了依賴性,因為如果他們要換另外一家谘詢公司,就會增加成本,而且長期客戶通常不在意價錢問題。

對大部分的谘詢公司而言,爭取新客戶是重點工作。但在他的新公司裏,盡可能與現有的大客戶維持長久關係才是明智之舉。

不久後,理查德·科克確信,對於谘詢師和他們的客戶來說,努力和報酬之間也沒有什麼關係,即使有也是微不足道的。聰明人應該看重結果,而不是一味地努力。依照一些解釋真理的見解做事,而不是像頭老黃牛單純地低頭向前。相反,僅僅憑著腦子聰明和做事努力,不見得就能取得頂尖的成就。

二八法則無論是對企業家、商人還是電腦愛好者、技術工程師和其他任何人,其意義都十分重大。這條法則能促進企業提高效率,增加收益;能幫助個人和企業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更多的利潤;能讓每個人的生活更有效率、更快樂;它還是企業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服務質量的關鍵。

聞名全球的IBM公司,它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早在60年代,IBM公司的管理人員就通曉80/20定律,並將其運用其中。在1963年,IBM的電腦係統專家發現,一部電腦約80%的擁虧時間,是花在20%的執行指令上的。當時,基於這一重要的發現,公司立刻重寫它的操作軟件,讓大部分的人能容易接近這20%,進而輕輕鬆鬆使用,因此,比其他競爭者的電腦,IBM製造的電腦更易操作,更有效率,速度更快。這令IBM電腦一時風靡全球,成為了電腦行業中的佼佼者。

高效能人士知道,80%的成長、獲利和滿意,來自於20%的顧客。因此公司至少應知道這20%,才可以清楚地看見公司未來成長的前景。你必須先知道這20%的“關鍵人物”是誰,才談得上以他們為目標,永遠留住這些最重要的客人,給他們提供周到的服務。

1.客戶的姓名、稱謂;

2.教育背景;

3.生活水準;

4.購買能力;

5.有無決定權;

6.周圍有哪些具有影響力的人;

7.興趣、愛好;

8.社會群體。

如果你的營銷對象是群體單位,比方說工廠、公司等,除了要搜集采購人員的個人資料外,還要特別注意搜集某些相關的重要資料:

1.最高決策人是誰?

2.最具影響力的人是誰?

3.哪一個單位要使用?

4.誰有最終決定權?

5.哪一個部門負責采購?

準確掌握了這些信息,你就能清楚地區分與判定顧客的價值,從而避免撒大魚網,最後網到的都是沒有什麼重大價值的小魚。

你可以根據客戶對你營銷業績的重要性程度,將其分為:

1.重要客戶,即在過去特定期間內,購買金額占比重最大的前1%客戶;

2.主要客戶,即在特定期間內,消費金額占比重最大的5%的客戶;

3.普通客戶,除了重要客戶與主要客戶外,購買金額占比重最大的前20%的客戶;

4.小客戶,除了上述三種客戶外的其他客戶。

如果一個人想獲得穩固而長期的成功,就必須掌握關鍵的20%,那麼,你也就掌握了80%的成功。

合理授權

適當放權既能給下屬留下發展自己的空間,又能使管理者抽出更多的時間去督導員工的工作,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就順理成章了。

如果一個領導者總是事必躬親,那麼整個組織的活力就會逐漸喪失,一些組織機能就會出現萎縮。著名的管理學家、科學管理之父泰羅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提倡領導者要學會合理地授權,尤其是要學會在遇到自己不懂的知識時,將決策權交給別人。

但是授權一定要有方法,講策略,而不是強人所難,更不是自己對責任的推卸。

1.握大權,授小權

在一個企業中,不僅有繁重的、瑣碎的事務性工作,而且也有關係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任務。身為領導者,你不可能擁有足夠的能力與精力去應對這一切。這時,你必須將絕大多數事務性的工作交給自己的下屬去完成,而自己隻保留處理例外與非常事件的決定權與控製權

2.因事擇人,視德才授權

泰羅授權理論中一條最根本的準則就是因事擇人,視德才授權。授權不是利益分配,更不是榮譽照顧,而是為了將工作做得更出色的一種用人策略。在符合要求的下屬當中,把一部分權力授予他們,能夠使他們感到自己是分擔權力的主體,這就會在權力的支配下,形成更有效的凝聚作用與責任度。

3.先放後收

不要將一種權力無限度地授予下屬,而要適時地加以控製或是回收。這是泰羅授權法則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麵。有些領導者授予下屬權力後,從來不聞不問,致使上下級之間脫節,從而讓自己的下屬處於“權力真空”狀態;相反,如果時時處處監督下屬的權力應用,同樣會事倍功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收放結合,讓下屬在其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充分發揮,並始終與整體相協調。

4.不越級授權

在企業中,主要實行的是領導負責製,這種體製具有明顯的層次性。所以,在授予下屬權力時,一定要掌握好尺度,不要越級授權,而要逐級進行。否則,隻會引起各級下屬之間不必要的誤解與職責的混亂。如何保證這種授出的權力不失控呢?泰羅提出了以下幾點有益的忠告:

首先,命令跟蹤。一些領導在向下屬授權後往往會忘記發出的指令,這時,定期或是不定期地對自己的命令進行跟蹤是相當必要的。一個明智的領導者在跟蹤自己的命令時,並不一定要注意下屬工作的細節,他的目光會聚焦在下屬的工作態度、工作進度等方麵。

其次,有效反饋。對於下屬的工作表現的評價,不能太主觀臆斷,而要有說服力。這就要求領導者在授權後,要與下屬保持暢通的反饋渠道。下屬需要及時地反饋工作的進展情況,而你更需要向下屬傳授工作的改進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