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小托爾斯泰進步很快,而家庭教師不能給孩子傳授更多的知識,父親便帶著他到了莫斯科。大城市的高大恢宏的建築物、車水馬龍的熱鬧街道……這個與鄉村田園截然不同的世界,使小托爾斯泰大開了眼界,幻想的翅膀進一步奮飛。這些,無疑增長了他的生活閱曆,為他今後的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創新一點通想象可以使我們衝破狹小的生活領域飛向廣闊的認知世界,使我們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從想象中去模擬成人的行為,體驗成功的快樂。具有想象力的人,也有創造力。許多科學成就,都是基於想象。例如,古人幻想“嫦娥奔月”,後人才有探索月球的行動;古人幻想火藥能把人送上藍天,後人才有火箭的研究。
一隻昆蟲幾條腿裏歇特是法國著名的生理學家,他首先利用血清注射體內治療成功,為現代醫學開創了一條新路,他還對抗原過敏性現象進行分析,做出了理論解釋。
小時候的裏歇特是一個貪玩的孩子。在家時,他坐立不安、無精打采,心思不在讀書識字上;一旦出去,就歡天喜地、格外精神,從東跑到西,捉蜻蜒、捕小鳥,忙得不亦樂乎。
一次,父親陪著小裏歇特一起玩耍。父子倆捉迷藏、玩遊戲,累出一身汗。然後,他們倆躺在草坪上休息。陽光照在他們身上,舒服極了;清風拂在他們臉上,愜意極了。
這時,有兩隻昆蟲悄悄爬了過來,經過小裏歇特身邊時,他伸手捉住了,放在眼前翻來覆去地觀察。突然,他發現了一個現象,便大聲問父親:“爸爸,這兩隻昆蟲都有六條腿。是不是所有昆蟲都有六條腿呢?”為了啟發孩子,父親沒有馬上告訴答案,而是用鼓勵的語氣說:“是不是所有的昆蟲都有六條腿,我說的不算,而是要靠事實來說話。要不,我們去尋找昆蟲,一一辨認,不就全知道了嗎?”小裏歇特同意了。不一會兒,他就捕到一隻蝴蝶,翻過身一看,是六條腿。他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親。父親說:“讓我們再抓幾條不同種類的昆蟲看看。”沒過多久,小裏歇特又捉來幾隻不同類型的昆蟲,全是六條腿。父親說:“通過我們的驗證,現在可以下結論了,所有昆蟲都是六條腿。”“爸爸,為什麼有的動物四條腿,有的動物兩條腿,而昆蟲卻是六條腿呢?它們這麼小,用得了這麼多腿嗎?”小裏歇特好奇地問。
“問得好。”父親高興地說。接著,父親向小裏歇特講了許許多多關於昆蟲的知識,還解答了小裏歇特提出的許多問題。
“爸爸,你真了不起!你怎麼知道的這麼多呢?”小裏歇特由衷地敬佩父親。
“爸爸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許多知識,而是從小開始讀書,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兒子,你願意讀書學習,一點一滴地積累知識嗎?”“我願意。”小裏歇特使勁地點了點頭。
“好。要想積累知識,就要少貪玩、多讀書。不然的話,錯過了讀書的機會,就會成為一個文盲,什麼也不知道。你明白爸爸的意思嗎?”父親進一步啟發說。
“爸爸,我知道。”從此,小裏歇特一有空就抱著書本讀書學習,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提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有的問題連父親都答不上來。為了解決許許多多的疑團,在父親的進一步啟發下,小裏歇特選擇了科學研究作為自己的終生追求,經過努力,終於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創新一點通大多數孩子都是天生的自然現象的觀察者,他們天生都是喜歡接觸自然、回歸自然的。幾乎沒有孩子不喜歡自然界的景物和海底世界的奇觀,這是我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驅使的。當我們發現需要成人來解答的問題時,不妨主動地向父母請教,他們一定會告訴我們真相;即使他們一時解答不上來,也會為我們指引一條尋求答案的道路,讓我們自己去探求。
三棱鏡和七彩光羅素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他小時候,由於他的數學、物理和化學學得特別棒,每次考試都能在班裏拿第一,漸漸地,就感覺自己了不起了,小尾巴也翹起來了,不再專心聽課,作業也不認真做了。有幾次,他的作業甚至打了紅叉叉,他也不以為然,認為那隻是偶爾的疏忽,第一名永遠是屬於自己的。羅素的父親把這一切都看到眼裏,他知道到該提醒一下兒子的時候了。不過,他沒有直接批評兒子,那樣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要讓孩子心服口服,就得對症下藥。
一天,父親把小羅素叫到自己的書房裏,小羅素顯得非常高興。因為父親的書房裏放著很多書,很令人羨慕,但父親平時很少讓他進去。對於他來說,父親的書房是個神秘而充滿誘惑的地方。
在書房裏,父親表情莊重,冷冷地遞給他幾張紙,說:“我今天叫你來,是想讓你寫一篇作文,談談你對莎士比亞戲劇的看法。”小羅素一聽傻了眼,他抬眼看看父親,父親的態度不容置疑,這使他不敢說什麼。他想,如果父親讓我做數學、物理和化學題,那肯定不在話下;可文學課,則是自己平時最討厭的,特別是自己的作文,被老師批得一無是處,致使自己一上文學課就頭痛。今天怎麼這麼倒黴,父親哪壺不熱提哪壺,這不是讓我出洋相嗎?
小羅素拿起紙和筆,如坐針氈,不知該如何下筆。
就在這時,父親拿來了一塊三棱鏡,對著窗外射進來的陽光放好,然後在鏡子後麵放一盆水。透過三棱鏡,太陽光被分成了五彩斑斕的七色光,在盆的上麵,出現了一道彩虹。
父親問:“你看這道彩虹美嗎?”“美。”小羅素說。
“你知道這些顏色嗎?”父親進一步問。
“是赤、橙、黃、綠、青、藍、紫吧。”“這七種顏色合在一起會成什麼顏色呢?”父親又問。
“白色啊。”“也就是說,白色裏包含著那七種顏色是嗎?”小羅素點點頭。
“你看,太陽光經過三棱鏡以後變成美麗的七色光,構成了一道彩虹,而白色卻不行。讀書也一樣,如果隻學好其中幾門功課,不能算成功;隻有獲得了多方麵的知識,才有可能成為大學問家啊。”父親啟發道。
小羅素張大嘴巴,明白了父親的用意。
“還有,偏科本身就不對,如果再加上驕傲,那就是錯上加錯,這樣的學習態度,將來能夠幹什麼呢?”父親接著說道。
小羅素慚愧地低下了頭。
小羅素記住了父親的教誨,盡量多閱讀各類書籍,最終成為大哲學家和數學家;雖然他從來沒有寫過文學作品,但他的哲學著作裏的優美文字,還是贏得了文學界的青睞。
創新一點通在某一領域要想有所突破,不僅要掌握該領域的知識,也要掌握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因為每一類知識都是一個整體。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培養廣泛的興趣,接觸多方麵的事物,從而獲得廣博的知識。在廣搏知識的基礎上,再集中精力鑽研其中的一類,才能有所成就。成就就像金字塔尖,掌握的知識就像塔座。沒有牢固的塔座做基礎,塔尖也聳立不起來。
為什麼會這樣呢海曼斯是比利時著名的生理學家,他在呼吸係統領域建樹很高。他的父親老海曼斯是一位藥理學教授,是根特大學藥物動力學和治療學研究的創始人,在血液循環和呼吸係統的興奮藥研究中成績卓著。他對小海曼斯寄托了很大的希望,當兒子表達了長大後也要像父親一樣成為一個科學家的願望時,老海曼斯高興壞了。他問兒子:“當科學家,這是個不錯的想法。可是,科學家要有勇氣,要有毅力,要百折不撓。你能做到嗎?”兒子像大人一樣,使勁地點了點頭,說:“我能。”從這以後,老海曼斯就有意培養和引導他對科學的興趣。
值得父親欣慰的是,小海曼斯是個聰明、好問的孩子,總是向父親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孩子成長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在黃昏散步時,父親就帶著孩子,邊走路邊耐心回答孩子的各種問題。有一次,小海曼斯問父親:“爸爸,為什麼人在潛水之前,越是多作深呼吸,就越能長久地呆在水裏呢?”父親微笑地回答:“因為呼吸意味著人體的新陳代謝,供給氧氣,同時排出二氧化碳;過度地深呼吸後,血液中的氧氣增多,二氧化碳相對減少.呼吸自然可以減緩,甚至可以暫停片刻。”小海曼斯對父親的解釋,似乎懂得了一些,但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那為什麼人在潛水的最後,會感到胸口憋悶,心髒嘭嘭地跳動得厲害呢?這與血液中的氧氣減少和二氧化碳增多是否有關呢?”“問得好。”對於兒子敏捷的思維力,父親感到很高興。他滔滔不絕地說:“你說得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是不斷進行的,也就是說,血液中在不斷地消耗氧氣,同時增加二氧化碳。潛水與深呼吸相反,刺激人體,感到憋氣引起呼吸緊迫,使血壓上升、心跳加快,以致感到心髒劇烈跳動。”頓了頓,父親繼續說道:“呼吸和血液循環的相互關係是很微妙的。當血壓上升時,呼吸減緩,突然而嚴重的高血壓甚至會促起呼吸暫停;相反。低血壓卻總是引起呼吸加速。”“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嗎?”小海曼斯眨眨眼睛,又問。
“這其中的原因,等你將來學到生理課時,就會知道的。”在父親有意識的培養和指導下,小海曼斯產生了對生理學的強烈興趣。後來,小海曼斯以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父親又讓他考入自己任職的根特大學藥理係。在這裏,小海曼斯正式與藥理學結緣,並在父親的成就的基礎之上,開拓了新的領域,取得了新的成就,為人類做出了貢獻。
創新一點通我們在接觸大自然、觀察世問萬物、學習自然科學時總是提出各種各樣、花樣百出的問題,如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金魚可以生活在水裏,人怎麼不能?鳥為什麼能在天上飛?月亮為什麼有盈有虧?等等。這說明我們求知欲強烈,思維活躍,正處於見到什麼都想問“為什麼”的時期。愛提問題是好事,因為好問才能真正學到知識,也能促進大腦的發育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我們要通過不斷提出問題和探索問題,促進積極思維,開闊眼界,為探索人類未知領域打下良好基礎。
世界是個大問號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他從小就喜歡幻想,他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采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
一次,小達爾文和媽媽到花園裏給小樹培土。媽媽對他說:“泥土是個寶,小樹有了泥土才能成長。別小看這泥土,是它長出了青草,青草又喂肥了牛羊,我們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長出了小麥和棉花,我們才有飯吃,才有衣穿。泥土真是無價之寶啊。”聽到這些話,小達爾文想了想,疑惑地問道:“媽媽,泥土能長出小狗來嗎?”“哪能呢,孩子。”媽媽笑著說,“小狗是狗媽媽生的,不是泥土裏長出來的。”達爾文又問:
“我是媽媽生的,媽媽是姥姥生的,對嗎?”“對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媽媽生的。”媽媽和藹地回答他。“那,最早的媽媽又是誰生的呢?”達爾文進一步問。“是上帝!”媽媽回答說。“那上帝又是誰生的呢?”小達爾文打破沙鍋問到底。媽媽答不上來了,但她沒有生氣,而是啟發孩子道:“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是未解之謎,等你長大了,就去破解這些謎好嗎?”從此,達爾文對花草樹木、鳥雀蟲魚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上學以後,他仍然保持著這種興趣。他采集礦石、捕捉昆蟲、鑽進樹林觀察鳥類的習性。但是,剛上學時,達爾文在學校裏的人緣很不好,因為同學們認為他愛“說謊”。比如,他撿到了一塊怪石,就會煞有介事地對同學們說:
“這是一枚寶石,能值很多錢。”同學們哄堂大笑,可是他卻並不在意,繼續對身邊的東兩發表類似的另類看法。還有一次,他向同學們保證說,他能夠用一種“秘密液體”製成各式各樣顏色的花草。但是,他從來就沒有做過這樣的試驗。久而久之,老師也覺得他很愛“說謊”,就把他的問題反映到了達爾文的父親那裏。幸虧父親了解自己的孩子,堅持認為那不是在撒謊,而是在想象。
對達爾文來說,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大問號,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他常常邊觀察邊沉思,甚至忘記了危險。有一次,達爾文在一個卉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一樣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邁動著緩慢的腳步,突然一腳踩空,從城垛上跌了下來。這時候,達爾文的神誌非常清醒,就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跌下去的一刹那間,在他頭腦中閃過的念頭卻是驚人的多。這一切,好像和生理學家們所提出的每個念頭需要一定時間的說法,是不相符的。這場虛驚競成了他的…次難得的實驗。
又有…次,他在一棵大樹的樹皮上發現兩隻罕見的甲蟲,連忙用兩隻手各抓了一隻。正在這時,從旁邊的樹皮裏又鑽出一隻更奇異的甲蟲。為了抓到這隻甲蟲,他隻好把其中一隻甲蟲含在嘴裏。沒有料到的是,在嘴巴裏亂蹦亂眺的甲蟲分泌出一種又辣又苦的毒汁,把他的舌頭刺得鑽心似的疼痛。盡管如此,他卻緊抿著嘴唇,舍不得將甲蟲吐出來。
正是這種濃厚的興趣和不懈的探索精神,使達爾文在生物物種學方麵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為人類做出了傑出貢獻。
創新一點通孩子之所以好奇,是因為他心目中存在著無數疑問,並試圖把問題弄清楚才罷休,這是孩子的心理特點,也是啟智、教化的最佳契機。達爾文之所以發現了“進化”現象,為物種起源找到了科學的依據,即是他從小敢於追求和探索的結果。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小時候都有一顆好奇的心,都想把世界弄清楚明白,但有的人最終走上了探索科學的道路,並有所建樹,而有的人卻到老仍然對世界上的許多事情不明不白,道理就在於有疑問而沒有去探索,或缺少探索的機會。
空氣裏的秘密萊姆塞是英國著名的化學家,因發現了許多氣態惰性元素,並確定了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菜姆塞最初接觸“空氣”的概念,是在那年的冬天。一天,天很冷,小萊姆塞正坐在壁爐前一邊取暖一邊讀書,突然被眼前那跳動的火焰吸引住了。多麼神奇的火焰呀,從閃著藍幽幽火光的一點點,慢慢擴大成橙紅色的一個大火團,他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拔弄火焰。就在這時,火焰的高溫一下子灼痛了他的手,他尖叫一聲,趕緊把手縮了回來。
疼痛,沒有使小萊姆塞在意,他反而對火焰更感興趣了。他望著爐火想道:一根幹燥的小木頭,為什麼會燃燒起來,產生了火焰,而自己卻化成了灰燼呢?
“媽媽,為什麼木頭會燃燒起來?”他跑到母親那裏尋求答案。
母親卻發現了他那隻被火焰燒紅了的手,心疼地問:“孩子,你怎麼這樣不小心?很痛吧?”“不!媽媽,你還沒有告訴我,木頭為什麼麼會燃燒起來。”小萊姆塞噘著嘴巴問。
“噢,因為有空氣呀。寶貝問這個幹什麼?”母親邊回答邊撫摸孩子手上的燒傷。
“什麼是空氣呀?我怎麼看不見空氣在哪裏呢?”小菜姆塞繼續追問。
母親的學問有限,一時答不上來。恰巧這時父親走來了,小萊姆塞趕緊拉住父親的衣服,問:“爸爸,你告訴我,空氣是什麼?它為什麼會把木頭燒著呢?”“噢,你問這個。”父親慈祥地笑了。他掏出了煙鬥,裝上煙葉,對著火吸了一口,回答道:“你看,空氣包含著好幾種氣體。”“那氣體又是什麼呢?”小萊姆塞窮根究底地問。
“氣體就在我們周圍,它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我們看不見它,也抓不住它。空氣裏有氧氣,我們靠它呼吸,然而又吐出二氧化碳。你聽明白了嗎,兒子?”“空氣裏除了氧氣和二氧化碳,還有什麼氣體呢?”“還有很多吧,我不知道,因為科學家們還沒有把它們都發現出來。”“那木頭為什麼會在空氣裏燃燒呢?”“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過程。”“什麼叫化學反應?”望著兒子沒完沒了地提問,父親笑了。父親說:“兒子,你提的問題很好。可是,有許多問題連爸爸也答不上來。這樣吧,我給你看一本書,是一本科普讀物,這裏可能有你需要的答案。”小菜姆塞接過父親遞來的科普書籍,重新坐在壁爐前閱讀起來。但裏麵沒有告訴他空氣是由哪些氣體組成的、木頭為什麼會燃燒的道理。他把自己的失望告訴了父親。父親鼓勵說:“兒子,科學是一個無止境的東西,許多未解之謎是靠科學家一步一步發現的。如果科學家還沒有找到你需要的答案,那就好好讀書吧,爭取你自己將來親自把它搞明白,好不好?”“好吧,爸爸。”小菜姆塞鄭重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