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非常崇敬古今中外的發明家,是他們的創造發明改善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我們享受著電燈的明亮、電視的娛樂和電腦的方便;每天乘坐汽車去上學.坐在數字化電教室裏上課,使用著各種各樣的筆和書本.這其中哪一樣東西不是前人發明創造的呢?
其實,我們的生活還遠遠沒有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許多傳統的生活方式還有待於我們去改進。
許多未知領域也有待於我們去開發,隻要我們有理想有信心,也一樣能成為發明家。
成功源於童年一個夏日的早晨,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裏,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著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他時而望著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平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了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霎時間,他的身影便出現在陪伴他多年的操作台上。他就是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
瓦特對蒸氣的認識,源於他的童年。
在瓦特的故多——格林諾克的小鎮子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小瓦特就留了心。他在廚房裏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小瓦特觀察了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麼緣故,就問祖母:“奶奶,是什麼東西使壺蓋跳動呢?”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這個回答沒有讓小瓦特滿足,他又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推動它嗎?”祖母沒工夫回答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瓦特在祖母那裏沒有找到答案,可他並不灰心。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裏的水蒸氣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氣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像裏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複驗證。他還把杯子遮在水蒸氣噴出的地方。瓦特終於弄清楚了,是水蒸氣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氣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這樣,水蒸氣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象,成為瓦特發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
1769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動機。後來又經過多次研究,於1782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製工作。機器上有了聯動裝罱,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明成功了。
由於蒸汽機的發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發達,促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氣推動鐵製“海輪”的國家,世界進入了“汽船時代”。
創新一點通蒸汽機的發明,改變了曆史的進程,真可謂一項大發明。然而,水蒸氣是一個常見現象,我們在燒開水、做飯時就能碰見。想一想,當你第一次發現水蒸氣能夠掀開壺蓋時,你產生過“刨根問底”的念頭嗎?如果沒有,就可能說明你缺少探索性和求知欲望。要知道,正是這種探索性,促進了一項重大發明的產生。
安全剃須刀1895年的一天,吉列走進了一家理發店。在談話中,大家隻要一提起刮胡須就害怕,因為人人都有被刮出血的經曆。吉列自己上一次刮胡須,也被刮出了血。“要是有一種安全剃須刀就好了。”理發師聳聳肩說。
吉列以從商者特有的敏感意識到,如果發明一種新式的安全剃須刀,肯定有銷路;要知道,全世界有2/5的人需要用剃須刀。他於是產生了試一試的念頭。
回到家後,吉利便一頭鑽進了實驗室。吉列磨好刀片後,先在自己臉上試,而後在兄弟、朋友的臉上試,大家的臉上都留下了刀口。一年多過去了,吉列仍沒有製作出一把理想的剃須刀。
正當他猶豫不決時,遇到了發明家尼卡鬆。尼卡鬆給了吉列熱情的鼓勵:“你的設想很好,將來成功之後可以申請專利,開一家專門經營安全剃須刀的公司。搞發明嘛,哪有一蹴而就的?”在尼卡鬆的幫助下,吉列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研製,終於製成了一種“T”字形的剃須刀。這種剃須刀的刀刃很薄,很鋒利,但在刮胡須時,它能隨著接觸麵變換角度,因而不會傷人皮膚。1901年,吉列為自己發明的安全剃須刀申請了專利。
創新一點通俗話說,有缺陷才會有改進,有不足才會有努力。許多發明都是在現有的條件下,將物品加以改進而產生的。
這就需要有一顆上進的心,有不甘於現狀的大腦和“上下求索”的勁頭。時至今日,我們的生活仍然不是十全十美的,某些領域仍有不足,固而妨礙了我們的方便快捷的生活,也就是說,許多發明創造仍在等候著我們。你有興趣嗎?
“奇怪”的布置床罩的發明者是法國婦女迪迪。這裏有一個故事:
迪迪與同村的馬夫路易兩情相悅。他們戀愛三個月後,正式舉行了婚禮。不幸的是,婚禮後的早晨,年輕的妻子發現丈夫有遺尿的毛病,他將婚床上的被褥尿濕了。這時,祝賀婚禮的客人們已在門外,他們大聲笑鬧,捶打木門,迪迪已經沒有更換被褥的時間了。怎麼辦呢?
望著神情沮喪的路易,迪迪忽然靈機一動,從衣櫥裏取出一張床單迅速鋪在潮濕的被褥上,然後開門迎客。客人們向新郎新娘祝福,並參觀他們的新居。突然,一位客人手指床單,驚奇地叫道:“多奇怪的布置,這是潔白的‘床罩’!它一定是巴黎上流設計的最新玩意吧?”迪迪微微一笑,不發表意見。客人們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多麼時髦,多麼漂亮啊!”很快,迪迪的鋪床方法在法國各地流傳起來。三年後,法國宮廷正式采用了這種方法,並按那個客人所說的,將鋪在被褥上的床單命名為“床罩”,並且把它載人了《宮廷起居事典》。
創新一點通所謂“急中生智”,就是人們在危急時刻,突然腦子靈光一現,產生了新的想法或決定。雖然這是偶然的事件,但也有必然的成分。這樣的主意,為什麼迪迪能想出來,路易卻不能呢?個中緣由值得我們深思。
買勺的啟示100多年前,一位叫賈德森的美國人外出旅行,在下火車時,因人多擁擠,他看見有位老太太攜帶的袋子的袋口被人擠壞了,東西撒了一地。
賈德森樂於助人,幫她撿了起來。但車站沒有東西縫口袋,老太太拿著十分不便。這件事印在了賈德森的腦海裏。
一次,賈德森到鐵匠鋪去買勺子。他看見這裏的勺子排得十分整齊。
上邊一排勺子被一根鋼筋穿過勺眼掛著,下麵一排則是勺柄朝下,通過勺部和上一排“咬”在一起。賈德森選中下麵的一把,想拿卻拽不動。這時,鐵匠師傅讓他把周圍的勺子向兩邊移。果然,他很輕鬆地就取下一把勺子。
回到家中,賈德森突然聯想起了老太太那天的遭遇。他想,為什麼不能利用鐵勺子的這種組合關係,發明一種能夠方便分開又結合在一起的東西呢?經過反複試驗,賈德森終於發明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條拉鏈。
創新一點通拉鏈真可謂司空見慣,我們的衣服和書包就離不開它。然而,它的發明卻是受買勺的啟示。俗話說: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火車上的一幕,換了別人,也許過後就忘,但賈德森卻是一個有心人,通過這件事,他產生了發明“拉鏈”的願望,然後經過探索,終於成功了。可見,做生活的“有心人”,也是發明創造的前提條件。
光明的使者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衝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類從黑夜的限製中徹底解放出來。隻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為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範圍,贏得更多時間為社會創造財富。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製定出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麵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的耐熱材料;
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係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自金絲性能最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裏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裏,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20%。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的電燈,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創新一點通燈是人類征服黑暗的一大發明,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加光彩奪目。絢麗多姿。當我們生活在黑夜中的白晝時,無疑對發明家愛迪生心存感激。但是,愛迪生並非“天使”,他隻是一個沒讀過多少書的普通人。是他的鑽研精神,是他的不斷實踐才有了燈的發明。
如果你也像愛迪生一樣勇於發明,你也不會遜色的。你相信嗎?
。傳遞聲音的發日閂電話是受到電報發明的啟示而發明的。但從1837年塞繆爾·莫爾斯發明電報機至1876年發明電話,幾乎經曆了40多年的時間。
1873年6月2日下午,貝爾和他的助手托馬斯-華生兩人分別在兩個房間裏聯合試驗他們的電報機。華生房間裏的電報機上一個簧片被粘在磁鐵上了,當華生拉開這塊簧片時,貝爾發現他這邊房間裏電報機上的簧片自己顫了起來,並發出了聲音。這一發現使這位善於思索的學者發生了興趣,產生了新的構想。他想,人說話的聲音是一種空氣振動,如果對著一塊薄鐵膜片說話,會使膜片顫動,如果在膜片的後麵放一塊電磁鐵,膜片振動會改變與電磁鐵的距離,使電磁鐵的磁力線發生變化,電磁鐵線圈中就會感應出相應的變化電流。這電流順著電線傳送到對方同樣裝置的電磁鐵線圈中,就會使電磁鐵的磁力線發生變化,吸動它前麵的膜片,從而發出聲音。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華生。華生,這位電氣工程師很同意他的看法,於是開始研製。1875年6月3日終於製成了“電話機”,這種電話隻能傳遞單音,還不能傳送人的完整的話。但他們已經對初步成果感到十分高興。之後,他們又經過反複試驗和改進,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1876年3月10日,貝爾和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裏聯合試驗他們的電話機時,華生第一次聽到了貝爾說出的一句完整的話:“華生,請到這兒來,我需要你!”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用電話傳送的第一句完整的話。
最初發明的電話機十分簡單,這種電話機隻能向一個方向傳話。後來經過了許多人的研究和改進,才逐漸完善起來。
創新一點通一項發明的產生.不僅是勤於思考的結果,也是不斷實驗的結果。在我們的身邊,也可能出現一些有趣的現象,這些現象與常理相悖,讓人一時解不開它的所以然。
如果不再往下探究,這一現象就會成為一個永久的謎,供人談笑而己;然而,一旦追究下去,相信吧,一個全新的發現就會誕生,如果再加以利用,或許一項自己的發明就產生了。關鍵是,你是一個“有心”人嗎?
怎樣讓氣血流通華佗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大醫學家和藥物學家,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古代醫學寶庫,做出了重大貢獻。
華佗不僅精通醫術,而且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對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華佗正在書房裏讀書,見一小孩把住門閂來回晃蕩,他立即想到古書上“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話,人為什麼不也這樣天天運動,讓氣血流通呢?後來,華倫參考了“導引術”(全麵鍛煉身體的方法),編出了一套鍛煉身體的拳法,名叫“五禽戲”。這種體育運動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運動姿態的體操,可以使周身關節、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華佗的弟子吳普,由於幾十年堅持做“五禽戲”,活到九十多歲,仍然步履輕捷,耳聰目明,牙齒堅固。可知“五禽戲”是行之有效的健身體操。
創新一點通表麵看來,華佗發明“五禽戲”是受門閂晃動的啟示,實際上是他長期研究醫術,勤於觀察和實踐的結果。
一個人隻要勤於思考,刻苦鑽研,當一個偶然的發現或現象闖於腦中,就像火鐮碰擊石頭一樣,會立即產生智慧的火花,一項新的啟示或創造就可能由此而生。
看門老頭的發現列文虎克是顯微鏡的發明者。顯微鏡的發明使人類真正開始了對微生物的觀察和研究。
其實,列文虎克隻是荷蘭一個市政府的看門人。他利用看門之餘,磨製了許多鏡片。有一次。他透過兩片透鏡看東西,發覺能把極為微小的東西放大許多倍。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興趣。他用這種鏡片觀看自己的牙垢,發現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小人國”居民。他驚訝地寫道:“在一個人口腔的牙垢裏生活的‘小人國’的居民——小生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多!”由此,他發明了顯微鏡,成了微生物學的開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