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隻要工夫深,發明創造你也能(3 / 3)

原來,這一天,愛克曼走過雞窩,發現有的雞也有這種病。經過仔細觀察,才找到它們發病的原因是吃了腳氣病人吃剩下的白米飯。經過實驗,愛克曼發現,隻要在白米裏稍加一點糖,病很快就會好了。他終於找到了治腳氣病的良方。

那麼,米糖裏究竟含有什麼物質呢?這個問題由波蘭的科學家封克解答了。封克在1912年從米糖中分解出一種藥用物質,他把這種物質叫維他命。即維生素。

創新一點通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技能。因為一種現象的產生往往是複雜的,迷霧重重,頭緒萬千,如果不是細致觀察、認真分析、刻苦研究,就很難作為。而且要想破解難題,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反複和漫長的過程,這尤其考驗我們的毅力和鬥誌。但你別無選擇,科學就是這樣子的。

瓊脂上的綠黴菌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是1941年問世的。它的發現者是英圈細菌專家弗萊明。

1928年秋,弗菜明在倫敦聖馬麗學院任細菌學講師。這天,他在觀察葡萄球菌時,發現作為培養細菌用的瓊脂上長著一簇簇綠色黴菌,這種現象可以說毫不足怪。因為許多細菌專家的實驗室內經常發生外來微生物的汙染,一般就一倒了事。可是,弗萊明卻異常細心,他經過仔細觀察,發現黴菌的周圍竟沒有葡萄球菌,而玻璃器皿裏的葡萄球菌也消失了。這個偶然的發現,深深吸引了他。他就設法培養那種黴菌,把培養液過濾了一下,滴入長滿葡萄球菌的玻璃器皿裏,幾小時後葡萄球菌全部死亡;又把過濾液稀釋到800倍,效果仍然很好。

弗萊明把他發現的這一特殊物質命名為青黴素。

創新一點誦細心的觀察,不放過一絲一紋的疑點,這是一種科學態度,是一種認真負責的精神。許多奇跡就是在這種細心觀察和追根求源的努力下誕生的。不管幹什麼事,隻要有這種精神,定會發現別人難以發現的秘密,創造別人所意想不到的業績。

打不死的老虎雲南白藥在外傷止血方麵療效最好。傳說,這種藥是雲南川縣一位叫曲煥章的民間醫生,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了前人的經驗研製而成的。

曲煥章不僅是一位有名的外科大夫,也是一位勇敢的獵手。一次,他發現一隻猛虎在傷害樹木,便舉槍將老虎打死。當人們前來看打死的老虎時,老虎卻不見了。人們四處查找,結果隻發現了老虎留下的血跡和爬行的印痕。過了幾天,曲煥章又發現一隻老虎破壞樹木,舉槍又把虎打死了。當人們前來抬死虎時,老虎叉不見了,和上次情況一樣。這時,曲煥章開始生疑:莫非這老虎是“神虎”,打不死?又過了幾天,他又打中了一隻老虎,這次他沒讓人們來抬老虎,而是一個人靜靜地躲在一邊看個究竟。過了一個多小時,老虎慢慢爬起來,爬到一片茂密的草叢中使勁啃起地上的野草。一會兒,老虎就帶傷逃跑了。這回,曲煥章心裏明白了。這種草肯定是一種止血良藥。

曲煥章把藥草采回去,用刀切碎,然後劃破自己的手指,用這種草末塗在傷口處,果然血止住了。過了幾天,傷口好了。出於醫生的敏感,他發現這種草止血效果很好,就把它作為一種珍貴的藥保存起來,治好了好多人的外傷。因為這種藥色白,曲煥章就給它起名“雲南白藥”。

創新一點通老虎為什麼死而複生?受傷的老虎為什麼要吃草?帶著這些疑問,曲煥章創造了“雲南白藥”。雖然這個過程是偶然的,但在偶然的事件中,卻包含著一種探索真理、決不放棄的追求精神。

奇怪的光x光透視是由德國科學家倫琴在一次實驗中偶然發現並深入研究得到的。

1895年12月22日,倫琴正在做一個試驗,當時,他正用一個嵌有兩個金屬電極的放電管做陰極射線試驗。在試驗中,他偶然發現當放電管一開始工作時,放在臨近實驗台上的塗青亞鉑鋇紙屏就出現熒光。他把紙屏移到離放電管2米遠的地方,結果放電管一工作,紙屏仍有熒光。倫琴十分驚訝,並決定進一步去研究。他用一層黑色的厚紙板遮住放電管,結果熒光仍出現在紙屏上。倫琴非常高興,繼續做試驗,發現這束奇怪的光可穿透紙板、衣服、甚至厚厚的書本。他又大膽地將手放在電管前,結果手的骨骼影像清晰地顯映在熒屏上,倫琴興奮至極,他發現了一種新射線。這種射線肉眼看不見,但穿透力很強。這種新射線沒有名字,因為數學上常用x表示未知數,所以倫琴就叫它x射線,人們也稱其為“倫琴射線”。

後來,倫琴又做了進一步研究,創立了一門新科學——放射學。隨著科學的發展,放射學應用在醫學上,即x光透視,直至今天,仍造福於人類。

創新一點通敢於實驗、大膽探索,是倫琴發現x光線的原因。

但倫琴並沒有滿足於此,他按著這個發現研究下去,又創立了一門新的學科。科學是無止境的,發明創造也是無止境的。

簡單的聯想17世紀,奧地利有一位醫生,他的父親是一個賣酒的商人。那時候,酒店的酒都是裝在一人高的大木桶裏,存放在地窖內的。每次取酒,酒商都要用手指頭敲敲大木桶,然後根據聲音的強弱,來判斷酒量的多少。

一次,這位醫生給人看病,病人說胸口不舒服。那時沒有什麼設備,醫生隻能靠詢問來判斷病因,結果沒查出病因,沒過幾天,病人死了。醫生征得死者家屬同意,剖屍查病因。原來是死者胸部發炎化膿,胸腔裏積了水。這件事使醫生想起父親取酒敲木桶的情景。從此,這個醫生再給胸部有病的人檢查時,就用手指頭敲敲聽聽,日子久了,他從不同部位的叩擊聲巾,就能分辨出胸部是否有了病。這種叩診法一直沿用到現在。

創新一點通從敲術桶,到叩診,兩者雖然方法不同,功能和目的都不一樣,但方法大致相同。一個簡單的聯想,產生了一種新的診法。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值得“聯想”的,你嚐試過嗎?

蠟垢的利用“凡士林”一詞是英文譯音,它是一種白色或黃色的油脂狀石油產品,由石油殘油經硫酸和漂白土精製而得,也可用蠟膏和礦質潤滑油調製而成,可作為潤滑劑、絕緣劑、防鏽劑、軟膏荊和化妝品等的原料。

最初的凡士林,是作為一種治療灼傷的藥膏問世的。1859年,紐約的一名藥劑師切澤布羅去賓州新發現的油田參觀。在油田裏,他看見工人們在清理油杆上的蠟垢,他們看上去對這些東西非常厭煩。

他於是請教工人們這些蠟垢有什麼用處。工人們說,這種東西除了治療“割傷”外,一無是處。切澤布羅聽了,靈機一動。他於是收集了一些蠟垢帶了回去。

切澤布羅花了11年時間研究如何提煉和淨化這些蠟垢,以製成一種用於治療傷口的不會腐敗變質的石油基油膏。第一批石油基油膏製成後,為了試驗它的療效,切斯博羅把自己割傷、刮傷、燙傷,當塗上藥膏後,傷很快就好了。

1870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製造這種油膏的工廠,並把這種油膏命名為“凡士林”。

創新一點通油田中廢棄的“蠟垢”,成為一種新藥品的來源。有道是:廢物也可以利用,垃圾也可以變為寶。關鍵是,我們該怎麼認識“廢棄”物的價值,怎麼利用其中的有益成分,這要求我們獨具慧眼,大膽摸索。想想看,如果你身邊有一種廢棄的東西,你該如何對待它?

從教訓中得來鋼筆,也稱硬筆,是由一個叫沃特曼的美國人發明的。關於鋼筆的發明,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809年,沃特曼在一家保險公司當營業員,一次,他和顧客做一筆數額巨大的生意,可是當沃特曼遞給顧客羽毛筆,請他在合同上簽字時,那羽毛筆漏了一灘墨水,竟把合同弄髒了。沃特曼隻好重新去取新的合同。然而,就在這時,有位競爭對手乘虛而入,同這位顧客訂了合同,搶走了這筆生意。這個教訓太深刻了,沃特曼決心設計一種能自動控製墨水,使用又方便的筆。後來,他從植物內毛細管輸送液體的原理中受到啟示,經過多次實踐,終於製成了鋼筆。從此鋼筆製造就逐步風靡了世界。

創新一點通如果你有沃特曼一樣的遭遇,你是自認倒黴、服從命運呢,還是吸取教訓,以杜絕不幸的重演呢?自認倒黴,就會把不幸歸咎於老天不公;吸取教訓,就會從自身找原因。如果你也有沃特曼這種誌向,也許你也能發明一支“筆”來。

為了生活的便利1946年,世界上第一副隱形眼鏡出現了,它是由西德一位設計師赫爾曼·韋爾克研製成功的。

從少年時起,韋爾克就由於嚴重近視而不得不戴上眼鏡,眼鏡給他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困難和不便,為此,他常常很煩惱,便決心要研製一種美觀、方便的眼鏡,以改變這種狀況。韋爾克既是電學家,又是機械設計師和機器製造者.他博學多識,心靈手巧。開始,他用一種有介電性質的有機玻璃材料進行試驗,結果令人失望,因為所試製出的這種透鏡不能直接與角膜接觸。失敗並沒有使韋爾克氣餒,他堅持繼續試製下去,終於在1946年研製出一種硬質微型接觸透鏡,獲得了成功。不久,韋爾克又在硬質隱形眼鏡的基礎上,發明了軟質隱形眼鏡,便隱形眼鏡得以進一步改進。

創新一點通因為生活的不便,韋爾克才研製了隱形眼鏡。生活就是一個不斷改革和發展的過程,就是從不方便到方便發展、是從低級向高級邁進的過程。其實,我們身邊的許多物品,都是為了方便人們生活而創製的。例如,輪椅是為殘疾人設計的,雨傘是為了方便雨天外出而發明的。想一想,當你覺得某些方麵的生活不太方便時,是否想過改進一下?

“懶”出來的成果美國費城一家出版公司有個名叫傑朗的小夥子,是個打字員,每天都幹著千篇一律的工作:把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分別打在信封和信紙上。而傑朗是個性格開朗、精力充沛的小夥子,他決心去尋找樂趣和新意,便產生了,“偷懶”的念頭:設法把重複勞動簡化一下,使自己的工作做得叉快又好,節約出時間用於學習和娛樂。

這天,他突發奇想:如果在信紙上打一次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而在信封打收信人地址和姓名的地方剪一個小窗口,貼上透明紙,這樣信封上不也就有了同樣的地址和姓名了嗎?下班後,他就開始用空白紙和信封做起了試驗。開始幾次,“小窗口”的位置開得不準確,常常擋住信紙上的字,這樣會給郵局和收信人帶來很多麻煩。他又重新開了幾個不同位置的“小窗口”。折疊信封時,相應地把地址和姓名按統計表的折疊樣式露出“窗口”前。

他試了一次又一次,終於滿意地完成了自己的“偷懶”計劃。並把自己的設想和樣品向公司經理提了出來。公司經理對他的“偷懶”行為大為讚賞,很快,他的建議得到了采納和推廣。傑朗的這個小發明給全球帶來了好處。郵電部門的電報,在電文和電報封皮的處理上,便采用了這種方法,這就是透明電報封皮的由來。

創新一點通有時,人們歌頌勤奮耕地的老黃牛,卻淡忘了發明拖拉機的人,盡管拖拉機耕地更快更輕鬆。所以,一味地強調苦幹,未必是一件好事,隻有在同樣的條件下創造更多更大效益的人才是值得歌頌的。從本質上來說,許多發明創造,就是為了減輕人們的體力勞動,並創造效益最大化。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什麼是真正的“懶惰”,什麼是“獨創”精神。

快捷的食品1956年,因經營失敗而破產的日本日清食品株式會社社長安滕百福,決定興辦新的事業。這時,他的腦海中浮現的是戰後黑市的貨攤,以及人們為買一碗拉麵而排長隊的情景。一向認為所有生活文化之根本均在於食的安藤百福,決心開發符合新時代的食品。他為自己即將開發的食品設定了五個條件:簡便、可口、能在常溫下長期存放、衛生、廉價。

為此,他在僅有的小住宅的院子裏搭間小屋作為研究室,搬進舊麵條機,開始了潛心研究。揉麵、調味、風幹,雖幾經試驗,製成的麵條卻斷頭少尾、破碎不堪,一再失敗。不久,他發現可以用營養價值高、價格便宜的雞粉精調味。雞肉之味,老少皆宜。然而,當用食鹽給麵條加味後幹燥時,麵條仍是碎不成狀。

正當他處於灰心喪氣之際,有一天,他一眼看到了飯桌上擺著的油炸食品,眼前突然一亮,他想:油炸食品不也是一種幹燥方法嗎?他立即試著用油炸調味的麵條,結果不錯。就這樣,後來成為方便麵製造基本技術的瞬間油熱幹燥法誕生了。利用高溫油炸而條,不但衛生,而且水分在油中蒸發過程中使麵條產生無數小孔,當注入熱水時,可瞬間浸透麵條,使麵條恢複原狀。他把自己的產品分給人們品嚐,人們都說味道好。

1958年8月25日,方便麵正式進入市場後,立即引起轟動,非常暢銷,成為象征高度經濟成長時代的商品。其後,經過多次改良,他又發明了盒裝方便麵等全新形式的商品。

創新一點通發明創造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意誌和耐力。就像攀登世界屋脊一樣,山下往往是人山人海,人們個個躍躍欲試,而最終能攀上頂峰的,就那麼幾個人。如果沒有不斷探索的精神,沒有跌倒了再爬起來的毅力,即使有再好的想法.也仍然停留在想象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