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大膽否定,鼓起挑戰的勇氣(2 / 3)

不光是這樣,張衡還用銅製造了一種測量天文的儀器,叫做“渾天儀”。上麵刻著日月星辰等天文的現象。他設法利用水力來轉動這種儀器。據說什麼星從東方升起來,什麼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渾天儀上看得清清楚楚。

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響到好幾十個郡,城牆、房屋發生倒坍,還死傷了許多人畜。

當時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有的還趁機宣傳迷信、欺騙人民。

但是,張衡卻不信神,不信邪,他把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進行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測報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

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有點像一個酒壇,四圍刻鑄著八條龍,龍頭向八個方向伸著。每條龍的嘴裏含了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麵,蹲了一個銅製的蛤蟆,對準龍嘴張著嘴。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裏,發出響亮的聲音,就給人發出地震的警報。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按照張衡的設計,這就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洛陽一點也沒有地震的跡象,也沒有聽說附近有哪兒發生了地震。因此,大夥兒議論紛紛,都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甚至有人說他有意造謠生事。

過了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1000多裏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兒這才信服。

遺憾的是,在那個時候,朝廷掌權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像張衡這樣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打擊排擠。張衡做侍中的時候,因為與皇帝接近,宦官怕張衡在皇帝麵前揭他們的短,就在皇帝麵前講了張衡很多壞話。他被調出了京城,到河間去當國相。

張衡在他61歲那年病死。他在我國科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業績。

創新一點通如今的科學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但發達的科學技術離不開前人的辛勤開拓,我們現在的科技成就,大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的。那些可敬的前人,憑著對科學的執著和不懈的努力,從一片空白的科學圖紙上描繪了最初的科學雛形,雖然不是盡善盡美,卻具有開拓意義,是他們超越曆史的傑作。而我們今天享受到的科學成果,大都也是在他們的成果的基礎上,超越他們創造出來的。

騙人的老道士王充是東漢著名的哲學家,從小喜歡自然科學。他少年時曾用自己的智慧,戳穿了一場騙人的把戲。

一天,王充到集市上去玩,看見一個老道士正在騙錢。道士在麵前擺了一尊雕像,對圍觀的人說:“我這尊雕像是一位天師,無論你問他什麼問題,都能立刻回答:天師如果點點頭,說明這件事一定是好事;如果搖頭,那你可就要倒黴了。”王充從來不相信這些騙人的事情,他走近雕像,仔細觀察,發現塑像的頭是鐵做的,而脖子是活動的。他又拿起道士拿來的尺子,發現尺子的一頭是磁鐵的,而另一頭卻是像鐵一般的別的金屬。他立刻明白了老道士的騙人把戲:把尺子磁鐵的一頭對著塑像揮動,塑像的鐵頭被磁鐵吸引,當然會搖動,而用另一頭靠近塑像,鐵頭便隻會點動。

於是,他對問卜的人說:“老道是個騙子,大家不要上當受騙!”說著,他把事實真相給大家演示了一遍。

老道上見自己的鬼把戲被王充戳穿,隻好在眾人的哄笑聲中灰溜溜地逃走了創新一點通別說在古代,就是現在,依然存在著許多街頭騙術,像那些打著“科學推測”、“電腦算命”、“看相卜卦”等幌子的人,依然在變著法子騙錢。隻是,像王充這樣當眾戳穿鬼把戲的人太少了。所以,麵對如此種種的騙術,最重要的就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用科學的頭腦武裝自己,勇於揭穿那些江湖騙術,讓真相大白幹天下。

挑戰鬼神南北朝時代,佛教漸漸盛行起來。南齊的朝廷裏,從皇帝到大臣,都提倡佛教。南齊的宰相——競陵王蕭子良就是一個篤信佛教的人。

蕭子良在建康郊外的雞籠山有一座別墅,他常常在那裏招待名士文人,喝酒談天。有時候,也請來一些和尚,到他那裏講解佛教的道理。蕭子良還親自給和尚備飯倒茶水。人家都認為他這樣做有失宰相的體統,他卻並不在乎。

有宰相提倡,佛教的勢力自然更大了。這些和尚宣傳人死了以後,靈魂是不會死的。還說一個人的富貴或者貧賤,都是前世的因果報應,窮人受苦受罪,都是命裏注定,沒法抗拒的。

當時,有一個大膽的讀書入名叫範縝,揭露這一說法是一種迷信,要大家別信那一套。

範縝的堂哥範雲經常在蕭子良家裏走動。蕭子良聽說範縝竟敢跟他唱對台戲,反對佛教,十分惱火,叫範雲把範縝叫到他家來。

蕭子良問範縝說:“你不相信因果報應,那麼,你倒說說,為什麼有的人生下來富貴,有的人生下來就貧賤呢?”範縝不慌不忙地說:“這沒有什麼奇怪。打個比方,人生好比樹上的花瓣。花經風一吹,花瓣隨風飄落。有的掠過窗簾,落在座席上麵;有的吹到籬笆外,落在茅坑裏。”蕭子良瞪著眼睛,一下子還聽不懂範縝說的是什麼意思。範縝接著說:“落在座席上就像您;落在茅坑裏的,就像我。富貴、貧賤,就是這麼一回事,哪裏有什麼因果報應呢?”範縝從蕭子良耶裏回來,覺得雖然駁斥了蕭子良,但是還沒有把他反對迷信的道理說透徹,就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叫作《神滅論》。文章裏而說:“形體是精神的本質,精神隻是形體的作用。精神和形體的關係,好比一把刀和鋒利的作用。沒有刀,就不能起鋒利的作用。沒有形體,哪裏有什麼精神呢?”範縝在那篇文章裏,還斷定人死以後靈魂是不存在的,什麼因果報應,都是騙人的話。

這篇文章一出來,朝廷上上下下都鬧翻了天。一些蕭子良的親信、朋友.都認為非把範縝狠狠地整一下不可。蕭子良又找了一批高僧來跟範縝辯論,但是範縝講的是真理,那些高僧到底還是辯不過範縝。

有個佛教信徒王琰諷刺他說:“唉,範先生啊!您不信神靈,那您就連祖先的神靈在哪裏也不知道了。”範縝針鋒相對地嘲笑王琰說:“可惜呀,王先生。您既然知道您的祖先神靈在哪裏,為什麼不早點去找他們呢?”蕭子良怕範縝的影響太大,會動搖大家對佛教的信仰,就派親信王融去勸說範縝,說:“宰相是十分賞識有才能的人的。像您這樣有才幹的人,要做個中書郎,還不容易!何苦~定要去發這樣違背潮流的議論呢。我真替您可惜。我看您還是把那篇背時文章收回了吧。”範縝聽了,仰起頭哈哈大笑,說:“我範縝如果放棄自己的觀點去求官,那麼要做更大的官也不難,何在乎您說的中書郎呢。”蕭子良翕範縝沒有辦法,也隻好由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