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這一走,林奇就再也沒見他回來。最後,那幅字畫還是直接釘在了牆上。
林奇再見到這位同事是在第二天,他正幫木匠從五金商店裏往外搬一台笨重的電鋸。
看來,林奇的同事就是沒有抓住問題的核心,不就是需要兩個木塊嗎?直接找木匠要兩塊不就行了嗎?他卻孜孜不倦地忙活了一大圈,最後問題依然沒有解決。乍一看,似乎他也做了不少準備工作,比如找銼刀、磨斧子等,但這些工作現在看來都是無效的。
作為一名員工,如果無法分清什麼工作是有效的,什麼工作是無效的,那麼他將會像故事中所講的那個人一樣,忙忙碌碌,最終卻是什麼事也沒幹成。
主動工作,追求高效能人士要為效率而“忙”,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打轉,越忙越“盲”,把工作搞得一團糟。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為結果而忙呢?
1忙要有序。在很多人的工作中,也許都有過工作越忙越亂,解決了舊問題,又產生了新故障,在一團忙亂中造成了新的工作錯誤之類的經曆。結果是,輕則自己不得不手忙腳亂地改錯,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重則返工檢討,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或形象損失。在很多事情都需要做的時候,分個輕重緩急。這樣才能做一件保證一件,高效做成事情。
2給自己限定一個時間。“在限定的時間內必須給出一個結果”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卻可以激發出一個人最大的潛能。在限定的時間內必須給出一個結果,就是敢於承擔責任;在限定的時間內必須給出一個結果,就是永不放棄;在限定的時間內必須給出一個結果,就是銳意進取。
忙,就要有結果
商業時代以效率為上,憑功勞說話。企業中的員工無論多辛苦、多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沒有功勞,那麼一切辛苦皆是白費。
湯佳是上海一家公司的會計,平時工作的態度非常認真,報表的格式也做得漂漂亮亮、整整齊齊。可惜,報表上的數據與實際發生額相差甚遠,不僅老板看了一頭霧水,而且連她自己對報表上的原始數據的來源也說不清楚。於是,這張報表就成了廢紙,在公司管理層作決策時一點參考作用都沒有。這樣沒有結果的工作等於白做,等於白白浪費公司的資源。於是湯佳很快就被炒了魷魚。
也許你會說,湯佳工作那麼認真,即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是的,以前很多人總結個人業績時總喜歡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老黃牛”型的員工曾經備受推崇和讚賞。但那都是以前,現在的情況是,老總越來越重視能出業績、有功勞的員工,而不喜歡一天到晚辛辛苦苦,最後卻沒有任何成績的員工。企業裏最重視的是你有多少“功”,而不是你有多“苦”,作為一個員工,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勞”,而是“功勞”,是結果。
很多主動的人士都是注重結果的人,也正因為這種結果導向,才成就了他們的優秀。那麼我們怎樣做才能得到功勞,免去苦勞呢?
1要從內心承認苦勞意識的危害。承認苦勞就避免了低效率,讓我們積極進取。
2堅決不當老黃牛員工,一天到不講方法的埋頭苦幹。
很多員工在工作中總是很“忙碌”,絲毫沒有懈怠的時候,但是他們的“忙”是費力不討好,做工作隻追求苦勞,不追求功勞,以為落實責任就是一味地蠻幹,最終荒廢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使很多本可以辦成的事情沒有辦成,白白浪費了公司的資源,以至於老板總是很不滿意。一名優秀的員工,就要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最有效的事情上,把握住正確的做事方向,這樣才可以取得傑出的成績。
課後作業:
通過這幾個問題檢驗一下自己是一個會“忙”的人嗎?
1、你身邊有多少人讚揚你很勤奮?
2、對於工作中的繁雜瑣事,你如何平和應對?
3、回想一下,你有多少次因方向不明確而耽誤事務?
4、你能夠很好的識別有效的工作和無效的工作並成功取舍嗎你能夠很好地識別有效的工作和無效的工作並成功取舍嗎?
5、所樹立的目標,你成功完成的比例有多高?
6、想想看,你對公司的貢獻率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