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清除依賴隱患並不是要忌諱像別人請教,克服職場依賴症的根本是要加強自己的獨立自主性,而不是幹脆自己單幹,什麼也不問,萬事不求人,適度的請教和合作還是必要的,千萬不要矯枉過正。

另外,還要主動幫助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與弱項,哪怕是專家也有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你有需要別人幫助的地方,別人也有需要你幫助的時候,所以,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要義不容辭的盡力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能有效幫你擺脫“依賴別人”的形象,從而讓你獲得自我價值的平衡感。

跳出依賴的路徑

“路徑依賴”現象並不是百分百地發生,它隻是告訴人們:一旦踏上某條道路,就很難再重新選擇,因為重新選擇的成本太高。但當你真的發現不再適合自己的工作、不再適合自己的事業時,奉勸大家最好還是主動跳出“路徑依賴”的影響,勇敢地走出來。

阿西莫夫是一個科普作家,同時也是一個自然科學家。一天上午,他在打字機前打字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不能成為一個一流的科學家,卻能夠成為一個一流的科普作家。”於是,他幾乎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科普創作上,終於成了當代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倫琴原來學的是工程科學,在老師孔特的影響下,他做了一些有趣的物理實驗。這些試驗使他逐漸體會到,物理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事業,後來他果然成了一名卓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當你發現自己走錯時,打破“路徑依賴”是你惟一的選擇是你唯一的選擇!及時跳出來,才是最明智的。有些事,大局既已無望,宜迅速放棄,另謀出路,不可空耗自己一生。一個人想幹什麼和幹什麼是兩碼事,必須在能幹的範圍內選擇想幹的事。

若在某個圈子長期出不了成績,不如改行做更適合自己的事業。拋棄虛榮心,哪怕降低一個檔次,隻要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就能幹出更大的成就,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沿著既定的路徑都可能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迅速優化;也可能順著原來錯誤的路徑往下滑,甚至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的狀態下停滯不前。而這些選擇一旦進入鎖定狀態,想要脫身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對個人來說,人們一旦做出某種選擇後,他們就會在原有的道路上不斷投入各種資源。直到哪天他們發現自己選擇的道路對自己來說沒有價值時,他們才做出新的選擇。也就是這時,他們才發現前期的巨大投入可能會因為重新選擇而變得一文不值。對任何人來說,這都是一筆很大的損失。

工作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出現依賴的現象,那麼我們怎樣才能讓它向更優的方向發展呢?那就要做到在選擇一項工作之前善於調研,分清楚做這項工作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然後再做決定,此外,要隨時的改變自己做事情的方法,一旦發現工作的方法不對,就要善於改變。

總之,要克服職場依賴性,就要從自信、能力、經驗等多方麵嚴格要求自己,隻有具備足夠的自信和過人的能力,才能徹底擺脫依賴的怪圈。

課後作業:

測試一下:你是一個依賴別人的人嗎?

1、你是否經常把不懂的問題推給別人?

2、你敢於獨當一麵嗎?

3、對於自己不了解的領域你有興趣去研究嗎?

4、老板對你委以重任,你是感到壓力大而退縮,還是勇於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