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跟進、檢查與監督

執行要到位,僅靠自覺是不可能的,靠掛在牆上的製度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強有力的跟進、檢查與監督。

IBM前總裁郭士納曾說:“人們不會做你希望的,隻會做你檢查的;如果你強調什麼,你就檢查什麼,你不檢查就等於不重視。”沒有人會十分在意沒有人去強調和檢查的東西,因為你不檢查就代表不重視,就代表它可有可無。既然如此,誰還會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這種“可有可無”的事情上呢?如果你想保證多項工作都得到切實的執行,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跟進、檢查與監督。

2001年,世界經濟衰退致使某家高科技公司受創頗重,營業額下滑得厲害。為了提高公司的營業額,企業執行長親自檢視旗下一個重要事業部經過修正後的運營計劃。首先他讚揚事業部主管帶領屬下降低成本的績效,隨後指出他們尚未達到應有的投資回報率目標。接下來他根據事業部的工作現狀提出了一個值得一試的解決方案——建議這個事業部和供貨商共同研擬提高存貨周轉率的方法,以期獲得實質成效。

“你認為你該怎麼做?”他詢問事業部主管,這位主管回答說:“如果有工程師從旁協助,應當能大幅提升績效。”“我需要20位工程師。”事業部主管加上一句。

執行長轉向工程部門的主管,問他是否能撥出工程師來協助這個計劃。工程部主管遲疑了半分鍾之久,以冷漠的語氣表示:“工程師們不會願意替事業部做事。”執行長注視他良久,開口道:“我確信下禮拜一你會指派20位工程師到事業部。”說完後便起身離開,走到門口時,他停下腳步轉身對事業部主管說道:“我要你每個月固定召開視訊會議,成員包括你本人、工程人員、財務長,還有我和生產部經理,必須確保這項重要工作的進度。”

跟蹤目標,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才能確保目標的實現。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許多組織,既有明確的目標,人員也沒有問題,然而沒有達到目標,主要問題是沒有像這位執行長一樣及時對目標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因此,應該要有一套具體而詳盡的日常實施計劃,把它與日程捆綁在一起。比如有的企業抓住每日之末、每周之末、每月之末、每季之末、每年之末五個時間段,將目標轉化到具體實施的時間表的細節上,同時加強對每個時間段的督促檢查,按製定的工作標準進行考核,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任何事情在執行過程中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理論上的一帆風順常常會被實際中的驚濤駭浪所吞噬。其實,有的問題隻需加以跟進,稍作努力就可解決,而有的問題紛繁複雜,使具體執行人員力所不能及,此時上級就要激流勇進,力排眾難。

列寧說:“信任固然好,監督更重要。”要做到不斷跟進、檢查與監督,首先要明確實施監督的目的——考核、差錯還是提高效率;然後,要對被監督的人員進行工作分析——確定考核的內容;接著,要確定組織內部的監督結構——明確報告對象以及監督權;還要製定並貫徹獎懲條例——設定標準;最後,適當作出調整——完善監督體係,減少執行誤差。隻有把這些檢查工作做到位,才能跟進到位,監督到位,保證執行到位。

課後作業:

小測試:你在執行之後,是否會檢查與監督,以保證執行效果呢?

1、你是否認為工作做完就代表著做好?

2、你在完成一個任務之後,會有檢驗工作的習慣嗎?

3、你的業績考核成果能讓老板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