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多數人一生中不見得有機會可以贏得大獎,如諾貝爾獎或奧斯卡獎,大獎總是保留給少數精英分子的。理論上來說,每個自由地區出生的孩子都有當上總統的機會,但是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失去這個機會。
不過我們都有機會得到生活的小獎。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得到一個擁抱,一個親吻,或者隻是一個就在大門口的停車位!生活中到處都有小小的喜悅,也許隻是一杯冰茶,一碗熱湯,或是一輪美麗的落日。更大一點的單純樂趣也不是沒有,生而自由的喜悅就夠我們感激一生的了。這許許多多點點滴滴都值得我們細細去品味,去咀嚼。也就是這些小小的快樂,讓我們的生命更可親,更可眷戀。
如果生命的大獎落到你頭上,務必心懷感激。但即使它們與你失之交臂,也無須嗟歎。
盡情去享受生命的小獎吧!昨日的英雄隻是今日的塵土,生命的大獎隻是雪泥鴻爪,瞬間消逝,但是那些小小的喜悅卻是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無虞匱乏的。人生的大喜畢竟少有,可是隻要你睜大眼睛與心靈,到處都可以發現,那些小小的喜悅。
.所有快樂的人都心懷感恩,不知感恩的人不會快樂。
以寫《達到經濟自由的9個步驟》一書而成名並致富的奧曼自己買得起勞力士手表和名牌服飾,開得起豪華跑車,也能夠到私人小島度假,卻坦自承認她沒有滿足感,甚至有好友在旁她仍然感到寂寞。
奧曼說:“我已經比我夢想的還要富裕,可是我還是感到悲傷、空虛和茫然。錢財居然不等於快樂!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東西才能帶來快樂。”
像奧曼那樣,為錢奮鬥了大半輩子才悟出“有錢不一定快樂”道理的人不在少數。她如果肯在聖誕假期當中靜下心來讀讀普拉格的《快樂是嚴肅的題目》這本書,她會感悟出,感恩之心是快樂的秘訣。
普拉格的書中引述了一個觀點,就是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因為人本身出了問題,把有問題的部分修理好就行了。根據他的看法,不知感恩是造成我們不快樂的一大原因。特別是在布施禮物的“快樂假期”裏,他提醒做父母的應該好好教導孩子知道感恩與滿足。他認為:“如果我們給孩子太多,讓他們期望越來越大,就等於把他們快樂的能力給剝奪了。
”他認為做父母、做長輩的有責任要求孩子們學會從心裏說“謝謝”。
知足也是快樂的重要條件。心理學家多易居說,佛家早就看出,人類不快樂的最大原因是欲望得不到滿足、期望不得實現;而美國文化培養出來的普拉格則詳細區分“欲望”與“期望”,他說雖然欲望也許有礙快樂,卻是“美好人生”不可缺少和無法消除的成分;期望則是另一回事,例如,我們期望健康,但得付出代價。
普拉格舉例說,某一天你發現身上長了個瘤,你心懷忐忑找醫師檢查。一個禮拜後,當聽到良性瘤的診斷結果時,你會感到這一天是你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
事實上,這一天和你懷疑身上有瘤的那一天一樣,生理上的健康情形並沒有改變,如今你卻快樂得不得了,為什麼?因為今天你並沒有期望自己會很健康。
因此,他說我們能夠也應該“欲望”健康,但不應該“期望”健康!就好像我們不應期望人生當中許多事:求職口試順利、投資策略成功,甚至所愛的人長命百歲。他說,如果我們分不清“欲望”和“期望”,我們便會感到“失望”。期望不得實現,不但會替我們帶來痛苦,也會破壞我們的感恩心。而感恩心情是快樂的必要條件。
所有快樂的人都心懷感恩,不知感恩的人不會快樂,而你期望越多,感恩心就越少。在期望獲得滿足的一刹那,我們必須想到那絕不是必然的事,既然如此,感恩之心會增加我們的愉悅,也會使我們將來不至於不快樂。猶太教和佛教都教人隨時心懷感恩。猶太教徒凡事都要感謝上帝:為了盤中的食物。
清晨醒來、休假,甚至見到美麗的彩虹,都有感激上帝的頌詞。佛教徒“上報四重恩”(三寶恩、父母恩、國家恩和眾生恩),當中的眾生恩也類似猶太教的感恩範圍,甚至更大。各行各業的人努力工作,我們才有一切衣食器具與避風寒的屋宇,天下各種動物、植物、礦物的生存,提供我們維持生命和賞心悅目的資源。
因此,我們要學會感恩和知足,隻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真正快樂起來。
欣賞你做的一切,以你想過的方式去度過每一天。
大約有80%的就業人口每天一大早起床後,開始幫他們一點也不尊敬的人,做極度痛恨的工作。隻為了一份微薄的薪水,耗去了他們如此日複一日長達40到50年的青春歲月!這是多麼令人吃驚又充滿警示性的統計數字。你屬於這群人中的一分子嗎?如果是,我要在這裏告訴你:“千萬不要成為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