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戰火彌漫,玄機種種——解讀槍林彈雨中世界戰爭之謎(1)(1 / 3)

史前核戰爭之謎

史前也有核戰爭?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考古學家的確發現了爆炸的現場,這又如何解釋呢?

在地球誕生至今的46億年的演化過程中,地球上的生物經曆了5次大滅絕,生生死死,周而複始。因而有人推斷,地球上曾出現過多次高級文明社會,但不幸的是這些文明都毀滅了。億萬年的自然變遷幾乎抹去了一切痕跡,隻有少數證據得以保存。這些文明的毀滅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1972年,在非洲加篷共和國發現了一個20億年前的鈾礦——奧克洛鈾礦。在礦裏還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史前遺跡:一個古老的核反應堆。它是由六個區域的大約500噸鈾礦石組成,運轉時間長達50萬年之久。麵對這個保存完好、結構合理的核反應堆,人們不禁要問:是誰留下了這個核反應堆?要知道,人類掌握核能技術,建立第一座核反應堆,隻是20世紀40年代的事情。許多學者研究後指出:史前文明毀滅於一場規模浩大的核戰爭。

有一部著名的古印度史詩《摩訶波羅多》,寫成於公元前1500年,距今有3400多年了。書中記載了居住在印度恒河上遊的科拉瓦人和潘達瓦人、弗裏希尼人和安哈卡人兩次激烈的戰爭,戰爭的殘酷程度為史所罕見,有點類似核戰爭的場麵。

書中的第一次戰爭是這樣描述的:“英勇的阿特瓦坦,穩坐在維馬納(類似飛機的飛行器)內降落在水中,發射了阿格尼亞(可能類似火箭武器),它噴著火,但無煙,威力無窮。刹那間,潘達瓦人的上空黑了下來,接著,狂風大作,烏雲滾滾,向上翻騰,沙石不斷從空中打來”。“太陽似乎在空中搖曳,這種武器發出可怕的灼熱,使地動山搖,大片的地段內,動物倒斃,河水沸騰,魚蝦等全部燙死。火箭爆發時聲如雷鳴,敵兵燒得如焚焦的樹幹”。

第二次戰爭描寫更令人毛骨悚然,膽戰心驚:“古爾卡乘著快速的維馬納,向敵方三個城市發射了一枚火箭。此火箭似有整個宇宙力,其亮度猶如萬個太陽,煙火柱翻滾升入天空,壯觀無比”。“屍體被燒得無可辨認,毛發和指甲脫落了,陶瓷器碎裂,盤旋的鳥在天空中被灼死”。

看到此慘狀,人們會立刻聯想到原子彈爆炸後產生的威力。因而,不少學者正在探索一個謎,那就是在人類早期曆史上是否爆發過核大戰?後來考古學家在發生上述戰爭的恒河上遊發現了眾多的已成焦土的廢墟。這些廢墟中大塊大塊的岩石被黏合在一起,表麵凸凹不平。要知道,能使岩石熔化,最低需要1800度。森林,大火或火山爆發出來的熱量,遠遠達不到這個水平,能達到這個溫度的,隻有原子彈爆炸所釋放的熱量。

在德肯原始森林中,人們還發現了更多的焦化廢墟。廢墟城牆被晶化,光滑如同玻璃,不僅建築物表麵晶化,連建築物內的石製家具表層也被玻璃化了。

古印度人在時間上使用兩種奇怪的概念——“卡爾帕”和“卡希達”。“卡爾帕”相當於42億3200萬年,“卡希達”相當於1億分之3秒。在自然界裏,要用億年或百萬之幾秒的時間來量度的,隻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分解率。例如鈾238的一半壽命為45億1000萬年,而k介子的半壽命隻有百萬分之一秒,這與“卡爾帕”、“卡希達”的概念較為相近。那麼,是不是可以從這個古印度人使用的時間概念上來推測,古印度人已經擁有了量度核物質和次核物質的技術。那麼,他們很有可能已經掌握製造核武器的技術,生產出原子彈來。

令人更饒有趣味的是,類似核戰爭的廢墟,不僅在印度被人發現,在巴比倫、撒哈拉沙漠和蒙古的戈壁灘上都被人發現有史前核戰的廢墟,廢墟中的“玻璃石”與今天核試驗場合中的“玻璃石”十分相像。

《摩訶婆羅多》所記載的事件距今至少5000年。那麼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史前究竟是否爆發過核大戰?盡管已有不少學者從文獻記載或考古發掘上作了許多推測,至今仍然還是個謎。

漢尼拔為何沒能征服羅馬

戰爭初期,漢尼拔節節勝利,眼看即將攻占羅馬,可就在此時羅馬人奇跡般地扭轉了戰局,漢尼拔就此跌入了人生的低穀。

漢尼拔生於公元前247年,是迦太基著名的軍事統帥、古代傑出的軍事家。他小時候隨父親哈米爾卡·巴卡進軍西班牙,並在父親麵前發下一生的誓言,要終身與羅馬為敵。公元前221年漢尼拔任西班牙的迦太基統帥後,著手進行征服羅馬的戰爭準備。

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爆發,漢尼拔率領迦太基軍隊開始對意大利的大規模軍事遠征。當漢尼拔越過險峻的阿爾卑斯山,突然出現在北意大利時,猶如神兵從天而降,整個羅馬被恐慌不安所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