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擊落了裏希特霍芬的飛機
曼弗雷德·馮·裏希特霍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共擊落80架飛機,位居德國飛行員之首,同時也是一戰中世界王牌的第一位,然而他最終命喪誰手卻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1918年4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激戰不已的法國戰場上,一架英國飛機飛到德國防線上空,投下一個鐵筒。筒裏裝的是一張照片和一封信。照片拍的是一個擺滿鮮花的墳墓。信上寫道:“致德國飛行團:貴軍上尉馮·裏希特霍芬男爵在空戰中陣亡,已按軍禮安葬。”署名為英國皇家空軍。
這一消息很快傳遍德國,舉國為之震驚。德國軍人紛紛傳告著這個可怕的消息,士氣低沉,因為裏希特霍芬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空軍飛行員。他曾在空戰中擊落了80架敵機,擊斃了87名飛行員,是這次大戰中飛行員擊落敵機的最高紀錄。
1892年5月2日裏希特霍芬出生於普魯士西裏西亞的一個貴族家庭,從長輩那裏繼承了男爵爵位。1915年他進入了航空隊,但由於天資並不太好,學完飛行後,被分到東線充當後坐偵察員。經過他的一再要求,裏希特霍芬終於改為戰鬥機駕駛員,調往戰事正酣的西線。凡爾登戰役開始候,裏希特霍芬被選入了一位名叫奧斯瓦爾多·波爾克的天才飛行員領導的第二狩獵小隊。1916年9月,裏希特霍芬投入了第一次空戰,旗開得勝,擊落了一架英國飛機。僅1917年4月一個月中他就擊落了21架敵機,因而名聲大噪,英國的王牌飛行員霍克就是喪命在他手中。印有他頭像的明信片在全德國出售,因為他的飛機被漆成血紅色,所以被稱之為“紅色男爵”。
1918年4月21日,這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作為曾擊落協約國飛機80架的王牌飛行員,他的紀錄終止了。然而對他的死卻存在爭議,英國皇家空軍和澳大利亞軍隊都認為是他們擊落了裏希特霍芬的飛機。
按照英國方麵的說法,這一天在皇家空軍服役的加拿大人羅伊·布朗上尉率領第209飛行隊駕駛一隊駱駝飛機飛往前線。途中,他們遭遇了裏希特霍芬率領的9架福克飛機,一場血戰不可避免地展開。戰爭後期協約國的飛機性能和飛行員素質都有了較大的提高,混戰中德軍飛機一架一架被擊落。殺紅了眼的裏希特霍芬緊緊咬住一架敵機不放。布朗看到危險,立即趕來對準這架紅色三翼戰鬥機的尾部進行了幹擾性攻擊。激動的裏希特霍芬轉過頭來就撞向布朗,布朗急忙向右避開。二人翻翻滾滾地纏鬥在一起,旗鼓相當,不一會雙方的飛機都負了傷,但未喪失戰鬥力。聰明的布朗且戰且退,將空戰引入己方上空,裏希特霍芬緊追不舍。在100米的高度上,協約國地麵士兵用步槍和機槍對他猛烈射擊,這突如其來的攻擊命中了裏希特霍芬,他頭部中彈,飛機墜毀在戰壕裏。
而澳大利亞方麵對此持有異議,認為飛機是被布置在協約國防線的澳大利亞炮兵擊落的。當時正巧裏希特霍芬的飛機飛到了澳大利亞第4師第24機關炮連的陣地上空。裏希特霍芬的飛機被布朗擊中後隻是受了點輕傷,他駕機下滑返航。澳大利亞炮兵的猛烈炮火擊中裏希特霍芬飛機的前部。飛機搖搖晃晃,旋轉而下,重重地摔在炮兵陣地附近,起落架摔壞。澳大利亞炮兵連忙爬上飛機,發現裏希特霍芬已經斷氣。澳大利亞方麵堅持認為,這架飛機是被地麵炮火擊落的,是被炮手波普金和韋斯頓擊落的。
盡管英國和澳大利亞為是誰擊落的裏希特霍芬而爭吵不休,但他們還是共同為這位帶來深重災難的敵人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以示對他的尊敬。然而直到今天,也沒有人知道,是誰殺死了這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偉大的王牌飛行員。
斯大林為何對德軍突襲不設防
二戰發生後,人們認為蘇德爆發戰爭是遲早的事,並且蘇聯業已獲得了德國可能發動襲擊的情報,可是斯大林為何不事先預防德軍的突襲呢?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後,希特勒稱霸西歐大陸,威逼英國,不可一世。他認為他蓄謀已久的計劃已經實現,在歐洲和全世界建立法西斯德國霸權的時候已經來到。此時,蘇聯是希特勒稱霸歐洲和世界的主要障礙。因此,希特勒決定把其戰略重心由西方轉向東方,把侵略矛頭指向蘇聯。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發布第21號指令,正式下達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侵蘇計劃。該計劃主要內容有:一、在對英作戰結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戰役,在一個半月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打垮蘇聯;二、先以突襲的辦法殲滅蘇聯西部各軍區的部隊,使其無法退往內地,然後以坦克部隊為先導,並輔之以空軍支援,分三路向蘇聯腹地進攻,占領莫斯科、列寧格勒和頓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