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戰火彌漫,玄機種種——解讀槍林彈雨中世界戰爭之謎(5)(3 / 3)

近年來,真相似乎一點點浮出了水麵。其中,美國原子彈研製和生產的組織者、美國退役陸軍中將格羅夫斯在其回憶錄中所透露的細節無疑最具有權威性。

1945年7月24日,格羅夫斯在給馬歇爾的報告中,就提出了對日本的4個原子彈轟炸目標,它們是廣島、長崎、小倉和新潟。到7月底,確定了其中的3個目標。格羅夫斯在他的回憶錄中明確寫道:“廣島是第一目標,小倉兵工廠和小倉是第二目標,長崎是第三目標。”為此美國從一開始就準備了3顆原子彈。

8月6日早晨8時,2架b-29轟炸機從高空進入日本南部工業和軍港城市廣島上空,其中一架裝載了一顆5噸重的原子彈——“小男孩”。9點14分,裝載原子彈的美機對準了廣島一座橋的正中,原子彈從被打開的自動投彈裝置落入空中。45秒鍾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的空中爆炸,廣島上空立刻出現強烈的白色閃光,發出天崩地裂的爆炸聲。整個廣島頃刻間變成了人間地獄,25萬人幾乎同時喪命。

8月9日,美機又按計劃對九州的海岸港口城市小倉實施原子彈轟炸。淩晨3點49分,執行投擲原子彈任務的b—29兩架轟炸機和兩架偵察機從美國提尼安空軍基地的跑道上起飛。當它們到達小倉上空時,由於天空中有大霧,能見度低,肉眼根本看不到目標,於是決定放棄轟炸小倉,然後飛向第三目標長崎。長崎上空同樣是雲霧重重,但是這一次飛機是不可能帶著核彈返回的,於是臨時決定采用雷達轟炸。當飛機做好了投彈預備的時候,空中的雲霧忽然散開了,天空中出現了一個清朗的大洞,轟炸員果斷地把兩顆核彈投了下去……

事後,美國戰略轟炸統計局估計長崎約有3.5萬人死亡,6萬人受傷。格羅夫斯在事後聽到傷亡人數時說:“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估計的要少得多。”

許多人由此認為,原子彈是投下了,但它們落地之後的情況卻是許多人都沒有想得的:這兩顆原子彈中隻爆炸了一顆。

當時日本長崎的防空報告準確地記錄下了這一情況:“本日10時50分b—29兩架,自熊本縣天草方向北進,經島原半島西部橘灣上空入侵長崎市上空,11時2分投下附有降落傘新型炸彈2個。”這說明當時確實投擲了兩顆原子彈。

由於爆炸的這顆原子彈偏離目標約2000米,所以另一顆未爆炸的原子彈並沒有受到損害。接到報告後,日軍大本營立即派人將這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嚴密看管起來。由於日本注定將成為戰敗國,而且帝國大學的原子加速器已遭到了美國飛機轟炸的破壞,因此日本無法研製原子彈。後來,日本人從關乎民族利益考慮,決定將原子彈交給蘇聯。

由於蘇聯已經從參加過美國原子彈試驗的英國科學家法拉奇那裏得到了美國原子彈試驗過程中重要的科技情報,又從日本人手裏得到了這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的實物,很快就在1949年8月29日4時,爆炸成功了蘇聯第一顆原子彈。

蘇聯原子彈爆炸的消息震驚了美國總統杜魯門,他覺得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自從1938年底,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曼用中子轟擊鈾而發生了裂變之後,美國、英國、法國和逃到美國的德國科學家,經過了7年努力,才造出了第一顆原子彈,為此美國動用了50萬人,花費了23億美元。這樣巨大的開支,對於剛剛在戰爭中恢複過來的蘇聯,顯然是難以承受的,因此美國預言蘇聯至少需要20年才能造出原子彈。

至此,美國才知道,為什麼當初在長崎死於原子彈爆炸的人數與他們預先估計的有如此大的出入,為什麼蘇聯這麼快就可以研製出原子彈與他們抗衡……然而一切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