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特別是重大問題時,必須要進行全方位的考慮,預留些分寸,拿不準的時候多聽聽旁人的意見,眼光放遠些,也很有好處。如果盲目行事,見到利益就上,隻會因小失大,甚至一無所獲。
給自己一些思考的時間
傑克的妻子不幸去世了,留給他一個三歲的兒子。這使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打擊。在工作之餘,他還要身兼母職,照顧兒子,因而感到壓力很大。
一年後,傑克
宣布再婚。新任妻子立即負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傑克也重新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然而,
新家庭很快就出現了問題,他妻子的脾氣變得越來越不好,甚至有精神抑鬱的情形。到後來,她甚至對家裏的事情不聞不問,也不再理睬孩子。
傑克為此感到非常苦惱,他找到了一
位牧師,問:“我是不是應該與這樣的太太離婚呢?”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所以很希望牧師能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
牧師聽說傑克能把整本《聖經》的故事倒背如流,於是
問他:“如果你是基督的話,你會怎樣處理這個局麵呢?”
傑克一聽,不禁感到有些惱火
:“耶穌是偉大的神,而我隻是一個凡人罷了。我怎麼能和耶穌相比呢!”
牧師笑著說:
“你說的沒錯。可是,我還是想請你設想一下:假如耶穌也有一位太太,而他太太的表現跟你的太太一模一樣,他會怎麼做?”
傑克一下子呆了,他想了又想,終於開口說:“耶
穌連他的敵人都愛,更何況是自己的太太呢?我得對太太多關心,多了解,讓她知道我其實是很愛她的。”
於是,傑克回家後主動向太太道歉,並且許下諾言:以後絕對不會再忽略她。
他的太太十分感動,終於對他說出了心中埋藏很久的怨言。她說:“和你結婚後,我就立即成為孩子的母親,你知不知道我的身心壓力有多大?然而,你不僅從不替我分擔,反而一天比一天更加沉迷於工作,對我不聞不問。我在未嫁前就已經擔心,你和我結婚隻不過是要替孩子找一個全職保姆罷了。你對我的疏忽,更加驗證了我的憂慮。”
這時候
,傑克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的過錯。從此,他對太太更加關愛、體貼了。他們一家人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快樂幸福。
試想,如果傑克沒有仔細考慮就直接和太太離了婚,他能擁有後來幸福的家庭生活嗎?如果他草率地做出決定,他就永遠不可能知道問題是出在哪裏。就算他再次結婚,恐怕也難以幸福。
前麵幾則故事中蘊涵的道理值得我們仔細品味、學習。
任何剛開始創業的青年人,都要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就是
在下決心之前,一定要對自己多發問,注意整理自己的思路,想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決定。這個過程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在處理難題的實際情況中往往會收到奇效。
一
個很成功的推銷員曾這樣說:他的成功源於他勤於思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
“我
甚至還想出一個秘訣來這樣做。”他說,“去拜訪顧客之前,我一定要先靜下心,喝杯咖啡,擦擦皮鞋。這樣一來,在我真正踏入顧客辦公室之前,我有一個最後思索的機會——想想如
何表現自己。所得到的效果好極了!除了能使我從容地應付對方所提的問題外,還使我推銷了很多的東西。”
所以我們說,無論所做決定重大與否,一定要在此之前給自己以思考的時間,多對自己發問。
擺脫速成心理
急於求成是許多人身上常見的敗因,是造成人們做事目的與結果不一致的一個重要原因。《論語?子路》裏有一句著名的成語:“欲速則不達。”意思是說一味主觀地求急圖快,違背了客觀規律,造成的後果隻能是欲速則不達。一個人隻有擺脫了速成心理,一步步地積極努力,步步為營,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同樣,一個公司,要想在市場上有所作為,必定要先經過周密的準備布置,然後按照市場規律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奮鬥,最終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績。
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的那樣,急於求成是永遠不會獲得想要的結果的,隻有腳踏實地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所以,要力求正確,就不要過於講求速度。有時遲延一段時間後可能就完全改變自己的觀點。
美國著名的化學家利特爾諾菲就是因為在行動之前等候了一會兒,才避免了做一件大錯事。他說:“我一個人單獨經營工業化學幾年之後,收入差不多完全虧空了。我覺著前途很是黯淡,於是一味認定自己對這一行是幹不好的。當時有幾個工作我可以去做,因此,我決定選定一個去做。當我這樣決定的時候,正是下午將近傍晚時分,我正忙著收拾東西,忽然從前聘用過我的一個公司老板來了。我便想把這種不快樂的情形告訴他。
‘現在天晚了,我們去吃了飯再說吧!’他說。
我同他到他所屬的那個俱樂部去,他點了幾盤好菜。然後我們就隨便地交談起來,談得很愉快,以至於我把自己的煩惱都拋至腦後了。
‘喂!你剛才說你的生意幹不好了,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他忽然插嘴說。
‘不談算了。’我回答。因為這時我的感覺很好,我願意談點別的更有趣的事情。就這樣,我們吃了一頓很愉快的晚餐。
第二天我依舊回到化學實驗室裏,從那天以後,我就再也不想丟棄我自己所經營的事業了。從那次經驗以後,我便斷定無論何人,正當饑餓或是異常疲乏的時候,絕不可決定什麼事。凡是這兩種情形,都足以減低你的精神和自信心,而你的判斷力是處在變化之中而不可靠的。你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世界的。”
經過一晚好好的睡眠,吃一頓豐盛的晚飯,在新鮮的空氣中活潑地走一走,玩耍一下,那麼,你對整個現狀的看法就會完全改觀了。正當你急躁不安時,去做出一個有關終身發展的大決定,實在是太愚蠢了。多數情形是,如果你能略略等候一下,則隻有很小的損失,卻會帶來極大的利益。
一個人應該三思而後行,尤其是對於重大的決策,更要多方考慮。這樣作出的決策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從而為以後的行動打好基礎。這也就是擺脫速成心理,求穩的原則。
知行合一,才能激發力量
如果你不以紙上或“有字之書”上的東西為滿足,那麼就應把書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這樣可以培養沉穩的性情,可以為社會創造財富,並在學以致用中獲得更豐富的知識。
知識本身並不具有力量,隻有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才能讓它發揮力量。正所謂,知行合一,才能激發力量。
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有兩個4歲的孩子參加測驗結果證明他們具有相同的智商,但他們後來卻
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孩子A到牧場裏去,每天負責給牲口喂飼料並把它們衝洗幹淨。孩
子B則進入了一所專門培養兒童活動能力和智力的學校。他們就這樣度過了不同的童年。12
歲的時候,兩個孩子又參加了一次智力測試,顯然,B的成績優於A。但如果讓兩個孩子交換
他們所進行的活動,做自己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他們都會遇到麻煩。他們學到的知識有多
有少,但在對方的環境裏都是不可應用的。
這個測驗告訴我們,知識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價值,更有價值的是知識的運用。我們可以確定
影響成功的因素除了先天的智商和學到的知識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到的知識在一
個環境中的應用。
對於那些大人物來說,導致他們成功的有一個決定性因素,這個因素來自學到的知識所
具有的可應用性。有很多人在各自的領域內有著淵博的知識,但是他們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
有多大的用處呢?這也告訴我們學習知識要有針對性,以便學以致用,把知識用到日常生活
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