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該公司,董事們一如既往,連珠炮似的提了一大堆問題,用外行話問內行人,擺明了就是刁難。推銷員按捺不住,正待發作,前輩向他搖搖頭,繼續麵帶微笑聽著。
這天天氣比較悶熱,幾位激動的董事臉上都滲出了汗珠,有一位還不知不覺拿起了手邊的一本小冊子,扇起風來。就在這時候,前輩微微起身,很自然地說:“太熱了!請允許我脫去外衣吧!”說完,還掏出手帕,煞有介事地擦擦額頭的汗水。
也許這是一種強烈的暗示作用,董事們一個接一個脫下了外套,擦拭著汗水,終於,一位董事用抱怨的口吻說:“別折騰了,到現在還沒安裝空調,熱死了!”
董事們從心理上真正開始考慮購買空調的問題了,前輩這才讓推銷員再次認真地介紹產品。十幾分鍾後,董事們簽了購買合同。
我們可以看到,是天氣炎熱,急需安裝空調這個事實而不是銷售員的雄辯影響了董事們的決定。事實,永遠比你來我往的唇槍舌劍更有影響力。〖JP〗
你不可能在爭辯中獲勝。即使你真的擊敗了對方,把他辯得體無完膚,甚至把他逼得精神崩潰,可是結果又怎麼樣呢?你會感覺很好。可他呢?你會使他感到自卑,你傷害了他的尊嚴,他會忌恨你。而且,就算你表麵上說服了他,但心底裏他還是會固執己見,他永遠不會真心地接受你的意見。
因此有人說,天下隻有一種方法能讓你迅速得到對方的認可,那就是,拿出令人信服的事實根據,而辯論,則是應該盡量避免的,就像避免毒蛇和地震一樣。
永遠不要爭辯。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婉轉一些遠比直來直去更能令人接受,和和氣氣也一定比當麵鑼對麵鼓地否定別人更有效。當然,這需要極高的修養與智慧。
首先,你必須胸懷坦蕩,盡量不要認為他人別有用心,對人家的每一句話都去仔細猜度、思量一番,被一些所謂的“言外之意”氣得麵紅耳赤,繼而不假思索地開始反擊,這完全是自尋煩惱。其實有很多時候,“說者無心”,對方並不是真要傷害你。
其次,你應該心態平和。一兩句重話還是隨他去吧,連珠炮似的還擊,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結果弄得朋友反目,兄弟成仇,白白給人留下心胸狹窄的小人形象。
再次,須知不爭辯不是無能懦弱,倘若真的被不懷好意的人冒犯了,保持沉默可能讓對方更加肆無忌憚,這時最好的回敬是保持泰然自若的風度,用幾分幽默感、一點智慧、幾句妙語為自己解圍,也能讓對方氣焰頓消。
就像林肯說過的:“一個成大事的人,不能處處計較別人,消耗自己的時間去和人家爭論。無謂的爭論,對自己的性情不但有所損害,而且會失去自己的自製力。在盡可能的情形下,不妨對人謙讓一點。”
避免和人爭辯
一場爭辯的終了,十次中有九次,那些爭辯的人,會更堅持他們的見解,相信他們是絕對正確,不會錯的。
所以爭辯的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這很危險的。
你指責別人隻是剝奪了別人的自尊,並不會使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克洛裏是紐約泰勒木材公司的推銷員。他承認:多年來,他總尖刻地指責那些大發脾氣的木
材檢驗人員的錯誤,雖然贏得了辯論,但這一點好處也沒有。因為那些檢驗人員和“棒球裁
判”一樣,一旦判決下去,他們絕不肯更改。
克洛裏雖然在口舌上獲勝,卻使公司損失了成千上萬的金錢。他決定改變這種習慣,不再抬
杠了。他說:
“有一天早上,我辦公室的電話響了。一位憤怒的主顧在電話那頭抱怨我們運去的一車木材
完全不符合他們的要求。他的公司已經下令停止卸貨,請我們立刻把木材運回去。在木材卸
下25%後,他們的木材檢驗員報告說,55%的木材不合規格。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拒絕接受。
“掛了電話,我立刻去對方的工廠。在途中,我一直在思考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通常,在
那種情形下,我會以我的工作經驗和知識來說服檢驗員。然而,我又想,還是把在課堂上學
到的為人處世原則運用一番看看。
“到了工廠,我見購料主任和檢驗員正悶悶不樂,一副等著抬杠的姿態。我走到卸貨的卡車
前麵,要他們繼續卸貨,讓我看看木材的情況。我請檢驗員繼續把不合格的木料挑出來,把
合格的放到另一堆。
“看了一會,我才知道他們的檢查太嚴格了,而且把檢驗規格也搞錯了。那批木材是白鬆。
雖然我知道那位檢驗員對硬木的知識很豐富,但檢驗白鬆卻不夠格,經驗也不夠,而白鬆碰
巧是我最內行的。我能以此來指責對方檢驗員評定白鬆等級的方式嗎?不行,絕對不能!我繼
續觀看著,慢慢地開始問他某些木料不合格的理由是什麼,我一點也沒有暗示他檢查錯了。
我強調,我請教他隻希望以後送貨時,能確實滿足他們公司的要求。
“以一種非常友好而合作的語氣請教,並且堅持把他們不滿意的部分挑出來,使他們感到高
興。於是,我們之間劍拔弩張的氣氛消散了。偶爾,我小心地提問幾句,讓他自己覺得有些
不能接受的木料可能是合格的,但是,我非常小心不讓他認為我是有意為難他。
“他的整個態度漸漸地改變了。他最後向我承認,他對白鬆木的經驗不多,而且問我有關白
鬆木板的問題,我就對他解釋為什麼那些白鬆木板都是合格的,但是我仍然堅持:如果他們
認為不合格,我們不要他收下。他終於到了每挑出一塊不合格的木材就有一種罪過感的地步
。最後他終於明白,錯誤在於他們自己沒有指明他們所需要的是什麼等級的木材。
“結果,在我走之後,他把卸下的木料又重新檢驗一遍,全部接受了,於是我們收到了一張
全額支票。”
和對手談判,和別人說話,辯論是非曲直,麵紅耳赤,唇槍舌劍,當然也可能達到不打不相識的效果,但那到底是不得已的事,並且既然紅了臉必然說出彼此都難免動氣的話,實際這已是關係破裂,矛盾激化的兆頭。
然而,人與人之間到底以和為貴,好話當作惡話說,如果說不至於導致事業失敗,至少也是不會說話。假如這個聽話的對象是你的頂頭上司,或是與你的事業興衰成敗攸關的對手,得怎麼和他們說話就該十分講究。該說的話不能不說,根本利益不能犧牲,原則不可拋棄,但關係又不可弄僵,彼此的麵子與和氣不能傷害。這就要對對手順著摸,承認對手的實力、地位、權威,甚至他的道理,以退為進。
在上麵的例子中,如果克洛裏堅持以往的做法,一定會與他爭辯,維護自己的麵子。但假如他真這麼做了,雙方不依不饒地爭辯起來,可以想像,事情會演變到什麼地步,商業關係就此破滅,生意告吹,克洛裏將損失一大筆錢,客戶也會麵臨喪失商業時機的風險。如果再嚴重一些,雙方鬧上法庭,將爭辯升級到對簿公堂,那就更加不值得了。
向別人表達你的意見時要曲徑通幽
我們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無論犯了多麼嚴重的錯誤,99%的人不會反躬自責,誠心認錯,當受到批評時,第一反應就是為自己辯解。所以,毫無顧忌地批評,隻能招來別人的反感和怨恨。
卡耐基在年輕時,總喜歡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寫了一封可笑的信給當時剛出現在美國
文壇上,頗引人注意的理查德?哈丁?戴維斯。那時,卡耐基正好幫一家雜誌撰文介紹作家
,便寫信給戴維斯,請他談談他的工作方式。在這之前,卡耐基收到一個人寄來的信,信後
附注:“此信乃口授,並未過目。”這話留給他極深的印象,顯示此人忙碌又具重要性。於
是,卡耐基在給戴維斯的信後也加了這麼一個附注:“此信乃口授,並未過目。”實際上,
他當時一點也不忙,隻是想給戴維斯留下深刻的印象。
戴維斯根本不勞心費力地寫信給卡耐基,隻把卡耐基寄給他的信退回來,並在信後潦草地寫
了一行字:“你表現出惡劣的風格。”
身為一個自負的人,卡耐基覺得很惱怒,甚至10年後卡耐基獲悉戴
維斯過世的消息時,第一個念頭仍然是——實在羞於承認——自己受到過他的傷害。
的確,卡耐基是弄巧成拙了,受到指責並沒有錯,但是戴維斯過於直白的指責,使二人產生
了隔閡,令卡耐基在戴維斯去世後仍然對他的指責耿耿於懷。
我們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無論犯了多麼嚴重的錯誤,99%的人不會反躬自責,誠心認錯,當受到批評時要曲徑通幽,否則,毫無顧忌的批評,隻能招來別人的反感和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