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托起中國夢(2)(1)(1 / 1)

矢誌刻苦學習是成才之基。習總書記指出:“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

當今世界,知識信息快速更新,學習稍有懈怠,就會落伍。“總書記希望我們的人才以韋編三絕、懸梁刺股的毅力,以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的勁頭,努力擴大知識半徑,既讀有字之書,也讀無字之書,砥礪道德品質,掌握真才實學,練就過硬本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是對人才成長的極大激勵。

當今,新的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方興未艾,新科技成果和社會生產模式的出現使許多領域發生了顛覆性的變革,任何一成不變、“一招鮮,吃遍天”的舊的評價標準顯然已經過時。人才要持久“吃香”,就必須不斷充實自己、戰勝自我。因此,迫切需要不斷拓寬眼界和視野,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努力成為堪當大任、能做大事的優秀人才。

刻苦學習,靠理想驅動,也要“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激勵。中國夢也是人盡其才的夢,千帆競發、百舸爭流,需要良好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我們要改變長期形成的重引進、輕使用的現象,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越是“有用”,就越能激勵人才不停地吸收新知識、養成新本領,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奮力創新創造是用才之道。習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為中國夢用才,要用的是創新創造之才,也就是總書記所概括的“有敢為人先的銳氣,有上下求索的執著,得風氣之先、開風氣之先,力爭有所突破、有所發展、有所建樹。”

古人雲:“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讓創新創造之才迸湧,必須創造一個聚集人才的環境。正如習總書記指出,“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為中國夢聚才,必須大力營造勇於創新、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尊重創新自主權;必須破除阻礙人才發揮作用的各種製度樊籬,克服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製機製障礙,采取科研成果參股等形式,讓人才在創新創造中實現價值;必須健全工作機製,增強服務意識,加強教育引導,搭建創新平台,讓人才有用武之地;必須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形成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

“行行出狀元”。如果說,高端人才是人才金字塔的“頂尖”,在各行各業中創新創造的高技能勞動者則是基座。為此我們要拓寬人才視野,要看到新一代素質更高、視野更廣、技能更強,支撐著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現代化、專業化產業工人,同樣也是創新人才。要建立和完善科學有效的職業教育、培訓體係,夯實人才金字塔的基座。

“物質資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卻會越用越多。”隻要我們在人才培養和使用上繼續深化改革,敢於突破、善於創新,就不愁形不成不盡“人才”滾滾來的景象。如果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單位都不斷完善育才、聚才、用才的體製機製,人盡其才必然人才輩出,人才強國必能托起中國夢。(文/慎海雄)